聚焦全市质量发展大会系列报道③ 永康“质造”再添动能加速走向世界

2018-09-19 16:13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导 见习记者 胡锦

“一次认证,就拿到了两张认证证书,真是让我们企业省时省力又省心。”在上周五召开的全市质量发展大会上,浙江中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雷雨领到了全新的“浙江制造+一带一路”国际认证证书。当天,像中坚科技公司一样,我市共有14家企业领到了新证书,意味着我市企业可以真正开始享受浙江制造与国外机构合作实现标准互认带来的红利。

不仅如此,当天大会上,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还在我市授牌设立了第一个地方性办事处;市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与美国UL公司、瑞士SGS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等6家国外认证机构代表联合签署《提升产品质量 促进国际贸易合作备忘录》。

“从标准国际互认,到办事处的落地,再到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我们形成了一套提升企业认证效率、提高永康制造品牌层级、助力企业外贸出口的组合拳,畅通了永康企业与国际认证机构及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之间的交流通道,助力‘永康质造’更快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市质监局局长杨可忠说。

“1+x”认证模式形成

永康企业借船出海有了“跳板”

认证证书被业内称为外贸出口的敲门砖。各个国家或地区性市场对进入该市场的产品都有各自一套认可标准,出口企业只有通过该标准认证取得认证证书才有机会参与该国家或地区性市场的竞争。

过去,我市出口企业产品如果要进入不同的国家,就需要分别认证取得认证证书,相当于一本证书就要走一次送样、检测、修改、认证的过程,导致很多时候同款产品要走好几次认证程序,费时费力。

为了提高企业认证效率、缩减企业认证成本,今年以来,市质监局以“品字标浙江制造”培育为契机,突出质量、品牌、标准、技术、认证认可等要素的作用,积极对接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加强同国外认证机构合作,推进国际互认,形成了“品字标浙江制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认证模式。

“该模式,相当于为我市企业借船出海提供了跳板。”杨可忠介绍,在该模式下,企业在申请一张“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证书的同时,可以同步申请多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认证证书,不需要重复送检,以“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为跳板,真正实现一次认证、多张证书,因此又被称为“1+x”认证模式。如今,标准国际互认格局初步形成,我市企业得以开始享受便利。

中坚科技公司就是首批尝到甜头的企业之一。“这次我们在申请‘品字标浙江制造’证书的同时,也申请到了ETL认证证书,省了一半时间和精力。”雷雨告诉记者,作为国内最大的园林机械产品出口商之一,中坚科技公司外贸出口占到了主营业务收入的90%以上,每年各类认证证书平均新增30个左右,直接认证费用约要300万元。

“对接到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相信以后我们在国际认证方面能够省下很多时间和成本,这对我们产品更快地抢占市场具有重大意义。”雷雨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首批20张“一带一路”认证证书已经全部发放。发放数量仅次于宁波的23张,位列全省第二。值得一提的是,还有4张“一带一路”认证证书正在认证过程当中,即将发放。

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秘书长鲍振鑫介绍,“1+x”认证模式根据产品特性和出口贸易地需求,采纳、融合产品出口国标准,为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欧美等国家的浙江制造企业提供国际化、个性化的一站式认证服务,避免重复检测,简化认证程序,增强认证成果国际互信互认,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将极大地帮助企业突破技术贸易壁垒。

聚焦全市质量发展大会系列报道③ 永康“质造”再添动能加速走向世界

企业领取“浙江制造”“一带一路”国际认证证书。

首个办事处成立

永康企业对标“浙江制造”有了“桥头堡”

在全市质量发展大会上,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永康办事处正式授牌成立。这意味着,永康企业对标“浙江制造”有了专属桥头堡。

“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在永康设办事处,对我们企业来说是个利好消息。”浙江炊大王炊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施晓聪说,近年来,炊大王公司不断推进机器换人和两化融合,企业管理质量和产品品质都有了明显提高,今年公司不仅拿到了“浙江制造”认证证书,还参与到了“浙江制造”超耐磨铝铸造不粘锅标准的制订当中,以后肯定将更多地参与“浙江制造”对标达标活动。

在施晓聪看来,办事处的成立,有利于畅通我市企业与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之间的沟通渠道,同时也能让企业更便利地享受“1+x”认证模式带来的红利。

“这是一次试点,也是对永康的肯定。”鲍振鑫说,这些年来永康非常重视“浙江制造”培育工作,先后被列为“浙江制造”全省首批县域培育试点和全省首个集中申报试点县,创新推进了“浙江制造”集中宣贯、集中培训、集中制标、集中提升、集中认证的“五集中”培育模式,成果显著。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随着品牌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我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向“浙江制造”看齐。截至目前,我市累计主导和参与制定“浙江制造”标准26个,21家企业获32张“浙江制造”认证证书,今年新增立项48个,总量居全省县级市前列、金华市首位。在最新发布的第四批“浙江制造”标准制定计划名单中,我市又有八个产品标准成功获批立项。

杨可忠表示,办事处成立后,将进一步推进“三强一制造”战略,加强与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传递"浙江制造"相关信息,培育更多的永康企业参与到“浙江制造”标准制定当中,提升我市产业层次和品牌影响力。

聚焦全市质量发展大会系列报道③ 永康“质造”再添动能加速走向世界

合作备忘录签订

永康企业对接国际认证机构有了“靠山”

在当天的全市质量发展大会上,杨可忠代表市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与美国UL公司、瑞士SGS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等六家国际知名认证机构代表签署了《提升产品质量、促进国际贸易合作备忘录》,共同约定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特色,努力消除制度障碍,促进“浙江制造”产品出口。

接下来,双方将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增加优质产品供给,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建设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通过优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发展,有效提升产业质量。

围绕合格评定工作提升质量技术基础。以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永康办事处为依托,引进国际先进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方法和技术,加强与国际相关技术机构的交流合作,健全质量技术基础体系,推动质量基础的互认互通。

围绕品牌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观念,强化知名品牌培育,制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品牌分类培育,加强品牌保护宣传,打响“品字标”区域公共品牌,加快提升品牌美誉度。

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枢纽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在永康重点优势产业领域制定实施一批国际先进标准,促进标准“软联通”。以“一次‘浙江制造’认证,多张国际证书”等创新模式,助推优质企业快而稳地走向国际市场。

“这意味着,永康企业以后对接国际认证机构不只是企业对企业,而是有了政府做靠山。”市开源动力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文清说,很多中小型企业面对国际认证机构时由于搞不清楚其中规则,在认证过程中难免显得有些“吃力”。

现在,企业对接国际认证机构有了“靠山”。“合作备忘录虽然不具备法律效应,但无疑是国际认证机构对永康市场的肯定。”鲍振鑫说,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看好永康,齐聚永康,并伴有政府护航,将会与永康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空间,“永康质造”在国际上将会唱出更多“好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