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陝南發展韜略:綠色經濟撬動區域循環發展

視頻-好大一棵樹深情藏沃土歌曲--記者 王開成

聚焦陝南發展韜略:綠色經濟撬動區域循環發展

陝南,地處陝西南部,川、陝、鄂、渝四省交接部,轄漢中、安康、商洛三個地級市,共28個縣(市、區);人口約為938萬。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新海陸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啟動,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陝南如何搶抓先機、打破“瓶頸”,為陝西建設西部經濟強省做貢獻?陝西省指出了發展韜略:以三大循環經濟園區為重點,促進優勢產業聚集發展;按照綠色發展的要求,壯大“一縣一產業”;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不斷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斷優化陝南發展環境。(記者 王開成)

聚焦陝南發展韜略:綠色經濟撬動區域循環發展

陝南安康,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主體功能區限制開發地區,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市;轄1區9縣,總人口311萬。安康市,把走民生為本的循環發展之路作為新抓手,把打造生態產業品牌促綠色崛起作為新拐點,把“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作為新契機,為安康人民創造巨大的生態和經濟福祉,為安康發展樹立新形象、新品牌。(記者 王開成)

聚焦陝南發展韜略:綠色經濟撬動區域循環發展

陝南漢中,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之美譽,古兵家爭戰之地;全市轄11個縣區,總人口382萬。漢中市啟動藍天(大氣治理)、綠水(漢江綜合治理)、青山(秦巴山區生態保護)、寧靜(噪音汙染治理)四大工程,著力打造西安的“後花園”。(記者 王開成)

聚焦陝南發展韜略:綠色經濟撬動區域循環發展

陝南商洛,因境內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於陝西東南部,東臨河南省,東南臨湖北省;轄1區6縣,人口245萬。商洛市發展定位是“關天產業新城、秦嶺休閒之都”,打造城際鐵路,把商洛變成“西安的東郊”。(記者 王開成)

聚焦陝南發展韜略:綠色經濟撬動區域循環發展

陝南,地處陝西南部,川、陝、鄂、渝四省交接部,北靠秦嶺、南倚巴山,漢江自西向東穿流而過,屬北亞熱帶氣候,地域總面積27101平方公里;轄漢中、安康、商洛三個地級市,共28個縣(市、區);人口約為938萬,約佔陝西省人口四分之一。

陝南,既無關中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過硬的產業基礎,所擁有的山水稟賦在一段較長時間內也無法與陝北得以“跨越發展”的煤油氣等資源稟賦相提並論,同時還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限制。

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陸海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啟動,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陝南如何搶抓先機、打破“瓶頸”、實現循環發展,富民強市?陝西省人民政府在陝南漢中市召開了第八次陝南循環發展工作座談會,陝西省長婁勤儉發表了重要講話,為陝南發展指明瞭方向。

■綠色經濟:撬動陝南循環發展的著力點

綠色經濟,首先體現在經濟結構的調整上,“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這是陝西省委省政府為陝南循環發展確立的環保工作戰略。

近年來,陝南三市在陝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下,先後出臺了促進循環發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綠色經濟悄然深入到陝南三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目前,陝南步入了較快的發展通道,漢中盆地、月河川道、商丹谷地三大產業聚集區為核心的工業園區初具規模,產值已達800億元,佔工業比重年均提升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年均增加100戶以上,中航集團、比亞迪和省內的陝西延長石油、陝西有色、陝煤集團等大型企業相繼在陝南建廠。

婁勤儉強調,陝南必須發揮優勢,乘勢而為,以循環發展理念提升工業化水平,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將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來挖掘,加快信息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打造陝南集約數字綠色宜居新型城鎮。

--以生態宜居為目標。

近年來,全國各地發生的持續霧霾天氣,引起中央高度重視和全社會關注,這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陝南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重打好青山綠水這張牌,把生態宜居作為建設各級各類城鎮的目標,使陝南成為人人嚮往的品質生活之地。

目前,陝南三市部分地區在建設水生態城市、優美鄉鎮、園林城市等方面,標新立異,為生態錦上添花,城鎮品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彰顯地域文化特色。

千城一面,目前全國城鎮化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陝南雖然城鎮化相對滯後,但注重研究了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點,保持保護原有的一些建築形態和文化符號,挖掘文化元素,科學地利用自然環境,與新的城鎮建設融為一體,形成特色鮮明、獨具魅力的城鎮。

重點鎮、文化旅遊名鎮建設和避災移民搬遷中,注重保留和傳承優秀的文化元素,將保護歷史風貌與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在發展中把歷史和地域文化符號傳承了下去。

--強化基層服務職能。

基層政府不斷適應城鎮化的變革,按照為民便民利民的原則和城鎮公共服務的需要調整優化機構與資源配置,加強隊伍建設,增強環衛、道路維修、市容管理、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力量,推廣“一廳式”便民服務,提升了公共服務能力。

婁勤儉要求,陝南以策劃項目為切入,發揮政策優勢;以創新投入方式為突破,強化財力支撐;以繼續改善交通為重點,提升保障能力;創新工作,為富民強縣興陝南殫精竭慮

--以策劃項目為切入,發揮政策優勢。

目前陝南的發展,已形成利好疊加的政策優勢。省級層面有陝南循環發展意見和避災移民搬遷、漢江治理等重大工程;國家層面有秦巴山片區扶貧攻堅規劃、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正在制定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和正在研究爭取的川陝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等。

能否充分利用這些政策優勢,關鍵是要在謀劃項目上做到三個轉變。一是要從只看重單個項目向系統性謀劃轉變,形成一批相互銜接、相互支撐、成龍配套的項目;二是要從局部視覺向全局視野轉變,謀劃一些對實現國家規劃目標有舉足輕重作用的項目;三是要從被動地服從相關規劃向主動地“以我為主”謀劃項目轉變。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多支持,更有利於陝南發展。

--以創新投入方式為突破,強化財力支撐。

除轉移支付資金外,省上對陝南的資金投入還有6億元的專項支持資金,以及科技、中小企業、農業等部門的資金,力度相當大。

通過將投入變為投資的方式,儘可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省級有關部門提出了一些思路,可以積極探索。一是把針對項目撒胡椒麵式的支持,變為對有迫切需要的企業的支持,待企業經營好轉後再收回重新滾動使用;二是考慮用部分專項資金建立融資平臺,通過銀行貸款方式放大資金規模,使陝南發展擁有更多資金;三是通過發行陝南中小企業集合債、設立陝南發展基金等方式,建立市縣產融合作信用體系,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投入。

--以繼續改善交通為重點,提升保障能力。

加快高速公路、高鐵等大通道建設,抓好高速公路連接線建設,積極構築迅捷的交通網絡。做好各級公路的養護工作,確保道路暢通。

■“一縣一業”:陝南富民強縣的高速路

綠色經濟,加速發展關鍵是綠色產業。“一縣一產業”,是改善發展環境和強化產業基礎,才能加快富民強縣步伐,才能為整個綠色經濟的騰飛創造條件。

據瞭解,近幾年來,陝西省政府每年給每縣安排1000萬元,支持“一縣一產業”更快發展,部分縣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陝西省長婁勤儉強調,“一縣一產業”,這是陝南的資源條件、環境狀況和產業培育規律決定的;“一縣一產業”,要根據主體功能區規劃和資源稟賦,進一步明確各地的產業定位,宜果則果,宜茶則茶,宜旅遊則旅遊,宜物流則物流。

婁勤儉說,發展“一縣一產業”要在做好產品的同時,要主動接受周邊經濟圈的輻射。陝南連接關天、成渝和江漢經濟區,很多縣都被相關經濟圈所囊括或輻射,三個市交界的一些縣在產業發展上也有許多共性和互補之處。

據瞭解,陝南的茶葉、中藥材、生態旅遊、飲食等產業已有一定的基礎和規模,但大多數特色還不夠鮮明、產品還不夠精緻、品牌還不夠響亮。尤其是漢中仙毫、紅香米、富硒茶、謝村黃酒、商洛豆腐乾、秦嶺中草藥等產品,能否像“蘇州陽澄湖大閘蟹”、“重慶涪陵榨菜”一樣全國知名?有待於當地在做大做精做特上下功夫,加大品牌宣傳力度。

■經濟園區:優勢產業聚集發展的高地

園區經濟,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一束奇葩,縣域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的增長點。陝南如何充分發揮園區經濟作用,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陝西省長婁勤儉強調,經濟園區決不能搞一哄而上、遍地開花、到處上工業項目,避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要按照“大企業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發展、園區化承載”的發展思路,按照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往復流程,儘可能做到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

據瞭解,陝南有20個縣被列入限制開發區域,有13個縣區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被列入禁止開發區域,漢丹江流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加之陝南建設空間有限,只有建經濟園區,工業集中佈局、循環發展,才能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和汙染排放最小化。

據介紹,陝南園區共享平臺和資源集約高效利用的基礎設施,廢氣、餘熱、廢水循環使用等設施建設力度有待於加大;尾礦、廢渣和共生、伴生資源沒有得到綜合利用,企業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也就不足,能耗、物耗、水耗存在不少問題。目前,還沒有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無汙染、零排放。

陝南,綠色陝南,生態陝南,富裕陝南,正以生動的實踐向世人宣告,“陝南絕不靠犧牲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來換取經濟增長。正在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經濟循環發展道路。” (記者 王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