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松江城区俨然是个自成体系的小城市,从北到南分成三块,大学城,新城和老城。

对于很多短暂停留的大学生朋友而言,松江无非就是文汇路和九号线,顶多加上新城里的地中海和后街,再往南便是一片未知的空白。发现仓城老街对我来说也是偶然。

闲暇时我爱坐车在松江到处乱逛,有一次在校门口坐5路,车开着开着,一下子钻进这条狭窄而喧闹的小街,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个地方。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秀野桥下,老街的东侧入口

仓城老街正式名称叫“松江中山西路”,根据1991年出版的《松江县志》所述,这条街东起秀野桥,西到祭江亭,全长1.2公里左右。祭江亭这个地名已经湮没,目前老街的西侧到玉树路为止。老街的东端,沈泾塘、松江市河和黄祥港呈两个“T”字形分布,秀野、秀南和秀塘三座桥横跨其上,称为“三秀”。秀野桥处在大路上,目前尚能通车,其余两座基本只供路人行走。如果沿秀野桥下的沈泾塘一路往北,可以到达早些年松江的网红景点泰晤士小镇,那里的华亭湖,主要水源就来自于沈泾塘。

“三秀”里面唯一有建桥时间记载的是秀塘桥,据称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原来是一座大型石拱桥。上世纪60年代,由于拱顶出现险情,拆除改建。其他两座桥的形制也几经更迭,现在都是普通的水泥桥。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站在秀塘桥上向西望,这里是松江市河和黄祥港的交汇处

在八九年前,仓城老街还是个热闹的所在。狭窄的马路来回都只有一根车道,两旁满是店家和居民住宅,幼儿园和小学上下学时,总是水泄不通。松江的4路和5路车从这里经过,分别去往汽车东站和大学城地铁站。有时从学校去9号线,等很久5路都不来车,我就想,可能是又堵在老街上了。

这些年老街上的居民大量搬离,拆了不少房子,许多店铺的门也被封了起来。一直传出要改建成历史文化街区的消息,却迟迟不见有大规模的动作。这块地方就这样慢慢地冷清下来,只剩下少数老住户和小门面还在坚守。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老街和永丰路的交叉口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卖竹编器具的店家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窄巷里有店家出售桐油和圆团蒸,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两样是啥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岌岌可危的老宅子底楼,杂货店还在营业

老街上时不时可以发现一些充满年代感的东西。松江的发展一路向北,然后又沿着9号线往东延伸,一座座睡城在曾经的鱼塘上拔地而起,与此同时老城里昔日繁华的街道却被隆隆作响的时代列车所抛下。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几十年前日用品商店的店招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永丰幼儿园门口,八九十年代风格的马赛克装饰,南方口音,Yong Fong Kindergarten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空调雅座”

和其他江南水乡一样,这里是前街后河格局。只不过北岸的部分房屋并不直接临河,后门开在岸边一条叫“秀野桥滩”的小路上。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河边的小路,秀野桥滩

年丰人寿桥和大仓桥跨过松江市河,连接北岸的中山西路,秀野桥滩和南岸的秀南街。年丰人寿桥的历史不太长,民国19年,乡人雷瑨为庆贺其母亲八十大寿,建造了这座桥,至今仍保留原样。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年丰人寿桥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站在年丰人寿桥上往松江城区方向眺望

大仓桥建于明天启年间,是松江现存最大的石拱桥,也是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大桥南岸建有大型粮仓水次西仓,因此得名。至今除桥上护栏有残缺外,整座桥保存完好,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曾作《西仓桥记》赞此胜迹。

松江公交设有“大仓桥”一站,东向西开过这站,也就驶出了老街。大仓桥又名永丰桥。永丰小学、永丰路、永丰街道的得名可能都与此有关。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石桥南面,就是上海新建还原开放的关帝庙——灌顶禅院。

松江仓城所在地建有一座明代古建筑“水次仓关帝庙”,据传此庙初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这是所有负责漕运的官兵民夫们在松江仓城这个漕运起始地,祈祷此行北上漕运顺利平安抵达的心灵福地。

该庙初建时香火旺盛,后随着大运河北方段淤塞,清朝起漕粮改由海上赴京等因素,松江仓城地区的粮食储存和转运作用不断削弱乃至废弃,香客减少,水次仓关帝庙的历史也因年久失修而被尘封于此。幸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松江当地信众提供了这一历史建筑的线索,再加之周边大仓桥的屹立,因此,松江区政府投资将水次仓关帝庙予以保持原貌的翻建整修,至2014年8月18日重新对外开放。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灌顶禅院由中间主殿,暨供奉关公伽蓝菩萨的大殿而分为东、西两个跨院。东院外,有大仓桥与河边复建的孟姜亭。走进东院,山门两侧站立着佛教的左右护法菩萨关公像与韦陀像,山门殿后方书“威震大千”四个大字,殿中梁悬“守卫道场”四字匾,彰显了左右护法神的功绩。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秀南街与老街一路并行向东,最后拐向秀塘桥与老街汇合。街上的很多房屋虽未拆除,但门已被水泥封上,不知道它们未来的命运如何。去的时候是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刚刚下过一点雨,一个人在空旷的巷子里行走,心想这是不是诗人笔下的“悠长而寂寥”。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街上有不少建筑挂着“不可移动文物”的牌子,时间都是清末或者民国初年。但保护状况似乎非常一般。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秀南街84号刘氏宅,建于民国年间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秀南街112号侯氏宅,建于清代晚期

秀南街尽头有个小游园,去的时候,玉兰刚刚开放。继续往前走,跨过河,就又回到了老街的入口秀野桥下。

老街上的杜氏雕花楼被改建成了松江非物质文化传习中心,对一般游客免费开放。有时候会有沪剧,中医把脉之类的活动,但是去的人很少很少。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天井里的吊兰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传习基地里主要以农具和私塾陈列展示为主,展品有些单薄。平日里的来客一般是大爷大妈,过来唱唱红歌,唱唱戏剧,自娱自乐。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农民艺术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农民艺术

如果有朋友想去看看,可以用百度地图查询,结果无非是坐9号线到醉白池站下车,换乘松江6路或9路坐3站地,中心医院下车,沿中山西路走进去就到。

逛完也可以去看看周边的松江著名景点——西林寺、醉白池、方塔园、泰晤士小镇之类,都不算太远。

行走在上海松江,这里皆是消逝中的枕水人家

西林寺


我对这里总体的感情是希望所有老建筑都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修缮,希望这里的旅游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开发,让这里被更多喜欢江南水乡的朋友知道,但又不想这里像其他一些老街一样充斥着千篇一律的伪文艺小清新廉价店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