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有望誕生2座二線城市,一座譽爲中國乳都,一座譽爲稀土之都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邊疆,首府呼和浩特,橫跨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接鄰八個省區,是中國鄰省最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北與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接壤。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歐亞大陸內部,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國境線長4200公里。

內蒙古全區面積為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2.3%,2014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為2504.8萬人,主要分佈有漢族、蒙古族,以及滿、回、達斡爾、鄂溫克等49個民族,民族眾多。轄9個地級市、3盟,共計22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17個縣、49旗、自治旗。

內蒙古資源儲量豐富,有“東林西礦、南農北牧”之稱,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中國第一,稀土金屬儲量居世界首位,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草原牧區。內蒙古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省市區之一。2005年全自治區GDP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人均GDP超過中國大陸平均水平。邊境口岸眾多,與京津冀、東北、西北經濟技術合作關係密切,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輻射區。


內蒙的發展速度還算可以,內蒙的經濟實力也不容小覷。在內蒙有兩座城市有望晉升為二線城市,其中一個是包頭,另一個你能猜到嗎?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猜到了,對,就是呼和浩特。包頭和呼和浩特的發展速度都非常快,這兩座城市未來有可能會晉升為二線城市。

一:包頭,包頭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市、擁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是內蒙古的製造業、工業中心及最大城市,呼包銀經濟帶、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中國重要的基礎工業基地和全球輕稀土產業中心,被譽稱“草原鋼城”、“稀土之都”。包頭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沿黃經濟帶的腹地,位於蒙古高原的南端,華北地區北部、內蒙古中部,南瀕黃河,陰山山脈橫貫該市中部,形成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三個地形區域。

包頭市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礦床——白雲鄂博鐵礦所在地,該市的礦產資源具有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分佈集中、易於開採的特點,尤以金屬礦產得天獨厚,其中稀土礦不僅是包頭的優勢礦種,也是國家礦產資源的瑰寶。已發現礦物74種,礦產類型14個。


包頭是連接華北和西北的重要樞紐,是中國、內蒙古對外開放的重點發展地區,中國大陸鐵路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包頭是溝通北方草原遊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之間的交通要衝,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在包頭地區設九原郡。包頭是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意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有鹿城之稱,居住著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達斡爾、鄂倫春等31個民族。

包頭下轄地區6個市轄區、1個縣、2個旗。包頭地處渤海經濟區與黃河上游資源富集區交匯處,北部與蒙古國東戈壁省接壤,南臨黃河,東西接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包頭城市建成區面積360平方公里,市中心區面積315平方公里。包頭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從古至今經歷了數次大規模人口遷徙。除了世居的蒙古族以外,其他民族主要來自華北和東北及周邊盟市。

二: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是內蒙古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呼包銀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呼和浩特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中國經濟實力百強城市,被譽為"中國乳都"。同時也是呼包銀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舊稱為歸綏,原為綏遠省省會,蒙綏合併後,自治區首府由烏蘭浩特遷入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是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市"。呼和浩特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回、滿、達斡爾、鄂溫克等41個民族聚居的城市。有國際列車航線通往烏蘭巴托。

呼和浩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胡服騎射的發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鮮卑拓跋的龍興地,是旅蒙商家互市之地,是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交匯、碰撞、融合的前沿。2016年2月23日,呼和浩特在CCTV“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5年度十大最具幸福感省會城市中名列第六。

呼和浩特是一座有400多年建城歷史、具鮮明民族特點和眾多名勝古蹟的塞外名城。這裡有各種召廟50多座,城郊有不少風光秀麗的草原旅遊點,牛羊遍地,鳥語花香,大黑河南岸有一座傳誦古今的西漢古墓——昭君墓,青冢兀立、巍峨壯觀;有“塞外西湖”之稱的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晴空碧水,蔚藍一色;與蒙古風情街相連的伊斯蘭風情街,以沙漠黃為主,綠白相間為副色,圓形殿頂、高聳的柱式塔樓,讓人領略到濃郁的伊斯蘭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