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雷竹“吃”稻草 美了乡村又增收

四川新闻网泸州9月18日讯(周超文 陶文斯 文/图)

“种雷竹硬是一举两得,不仅雷竹笋3年就可见收益,5年进入盛产期后亩产笋(冬春两季)达3000公斤,而且每亩雷竹还可‘吃掉’2000公斤稻草,变废为宝美了乡村,每亩田稻也有100余元的收入。”9月1日,笔者走进泸州市纳溪区棉花坡镇伏龙村“泸州凤起楼竹笋种植专合社”的雷竹基地,专合社理事长粟代刚一边查看今年新栽种的雷竹,一边介绍说。

种雷竹“吃”稻草 美了乡村又增收

粟代刚在查看今年新栽植的雷竹

返乡创业规模种雷竹

今年44岁的粟代刚5年前在外创业时,目睹别人1亩雷竹笋竟有6万元的产出后,激动不已。在请教了林业专家获悉家乡的土壤和气候适合雷竹生长后,毅然返乡并找来三个朋友一起,流转了500亩土地引进雷竹进行规模种植。

“雷竹在有些地方基本饱和,但在泸州基本上还是空白,市场前景很好。”粟代刚说起返乡种雷竹,脸上充满自信,“雷竹最怕大风大雪,泸州山区湿度大,土质也是雷竹适宜生长的微酸性土,加之多是浅丘陵,海拔低,是种雷竹的好地方。”

“种下雷竹容易,但要雷竹长得好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粟代刚告诉笔者,雷竹怕涝耐旱。为此,在栽种时,他首先用挖掘机把土地翻深1米,对土地进行疏松,并在地周围挖了1米深的沟渠,这个沟渠在雨水季节可做排水沟,在缺水季节又可做引水沟,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怕涝的问题。

粟代刚介绍,正常情况下,雷竹每年2月便能出雷竹笋,出笋时间可到4月。雷竹笋口感鲜美、爽脆,是烹饪三鲜汤、红烧肉和制作泡菜等的上等材料,在市场上极受消费者欢迎。而成熟的雷竹,枝干粗壮,是制作纸浆水、制作竹编的上好原材料。

今春,历经4年多的管理,粟代刚种植的500亩雷竹开始有了收获,虽然是第一年全面产出竹笋,但亩产量依然达到1000公斤以上。由于雷竹笋与众不同的风味和品质,一投放市场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尽管每公斤卖到20元,但依然供不应求。尤其令粟代刚高兴的是,北京京客隆超市连锁公司负责人日前也专程前来对专合社和雷竹基地进行了考察,双方已达成了雷笋鲜销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合作协议。

反季栽培美了乡村又增收

秋收后,粟代刚就为收购稻草忙得不可开交,走村串户只为收足今年覆盖500亩雷竹所需的1000吨稻草。虽然每吨开价400元,但由于现在农村居民都烧上了天然气,住上了小别墅,稻草大多抛弃在稻田里,甚至一把火烧掉作肥料。“好在我们在秋收前就进行了广泛宣传,今年所需的稻草基本收购到位了。”粟代刚说,收购稻草主要是用于调整雷竹的生长温度,让雷竹在冬季也长出鲜笋来。

去年,种了4年多的雷竹大量出笋后,粟代刚为了雷笋实现效益最大化,在冬季也有鲜笋出售,他在林业专家的指导下,在10月对雷竹进行一次透彻的施肥后,就用稻草和糠壳为地里的雷竹笋生长增温。具体方法是在雷竹地里先撒上20公分厚的糠壳,再在糠壳上面覆盖20公分厚的稻草,并用泥沙压实。稻草一遇水就会发热,相当于给未出土的竹笋盖上了厚厚的“棉被”,而糠壳则充当土壤的作用,竹笋就在糠壳里面生长,不见阳光和空气,长出来的雷笋又脆又嫩。“这种反季节栽培技术,让人们在年前就可吃到鲜嫩的雷笋,而每公斤价格最高可卖到60元,而年后出产的雷笋每公斤价格也有20元左右。更主要的是一年采笋的时间也延长至半年左右。”粟代刚说。

粟代刚算了一笔账,从年前11月中下旬到来年4月前后,一年有5、6个月的时间可以采笋,亩产竹笋可达3000公斤。这样算下来,每亩地的年产值可达6万元,纯利润在3.5万元左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雷竹返季节种植技术,因为需要大量的稻草,既让村民每亩稻田在收割后的稻草可增收100元,今年他的500亩雷竹所需的1000吨稻草就让农民直接增收40万元,还解决了焚烧稻草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难题,真是美了乡村又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