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的民间崇拜

樟树的民间崇拜

樟树的民间崇拜

以农耕立国的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非常重视草木文化,但在传统文化视野中,樟树却很少获得文人墨客的垂青。究其原因,樟树作为南方的深山乔木,相比在北方常见的槐树和松柏,其生长的地域长久以来不是政治和文化中心。

这种被冷淡的情形,直到唐宋以后,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渐南移,才有改观。在人口越来越多的南方民间,樟树几乎随处可见如影随形,与民众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它们开始肩负着村社神树功能,民间以樟名地的习俗便是这种心理的一种折射。

樟树的民间崇拜

樟树的民间崇拜

樟树一方面因其各种材用和药用价值,参与着村野之人的经济生活。另一方面,由于樟树主根发达,对土壤要求不大,树龄能够达到成百上千年,成为参天大树,其顽强的生命力,自然成为渴求生命无限延续的人类羡慕和崇拜的对象,继而升格为南方村落的文化守护者。

如今皖南、苏南、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古镇、古村落里遍地植樟且多有树龄悠久的老樟,它们已经成为村庄的镇村之宝,成为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文学家鲁迅,幼时的学名樟寿,就是取樟树长生久寿之意。

樟树的民间崇拜

樟树的民间崇拜

在江西婺源一带,人们便奉樟树为神树,它们成为地方保护神或家族祖先的化身,祭树避灾或寄名樟树是重要的民俗之一,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健康长寿。其中,最常见也最为人们重视的,就是认樟树为樟树老爷或者樟树娘娘。

事先选择一个初一、十五的吉祥日,将孩子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藏在孩子的胸口衣服内,一大早由父母或长辈抱着孩子,在树脚下摆上酒菜饭等供品,摆完供品之后,点燃两根红烛,宣读写在红纸上的“认娘书”,拜认樟树为娘,祈祷樟树老娘对孩子多加关照,使孩子勿生百病、日夜成长等等,然后将红纸或贴或挂在所要拜认的樟树上。再烧黄表纸,再拜几拜,撤回供品,仪式结束。

拜认樟树娘娘以后,就如签下生死契约,孩子对待樟树就要像对待生身父母一样,孩子生日或四时八节,都要用香烛祭拜。过去春节时,孩子也需要给樟树娘拜年,为它贴上春联挂上彩灯。这种礼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淡化而自行结束。

更有趣的是,在徽州民间,过去有大户人家若生女婴,也会在家中庭院栽樟树一棵,女儿到待嫁年龄时,樟树也长成。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树,便知该家有待嫁姑娘,便可来提亲。女儿出嫁时,家人要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并放入丝绸,作为嫁妆,取“两厢厮守(两箱丝绸)”之意。

樟树的民间崇拜

樟树的民间崇拜

如今樟树已经成为风水树,寓意着吉祥、长寿、辟邪,这也宽慰了它在文学史上的遗憾。走在婺源樟树成荫的乡野间,穿越树叶缝隙的千年阳光,继续照耀温暖着这片美丽的南方土地,庇佑一方平安。

樟树的民间崇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