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數數真不是件小事!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出了數學課程的十個核心概念

主要是: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維。為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數學課程還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在十大核心概念中,數感是其提到的第一個概念。其主要的表現形式有: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式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可見,數數是培養數感的重要形式之一。

孩子天生就帶著數學能力來的。在他們1歲多的時候,就能區別多和少,這是最早的辨數,2歲+就能準確數到10, 如果稍加引導能數得更多。孩子的數數一般都是從唱數開始的, 這個比較容易,靠的是記憶。而真正的數數是差不多要能理解抽象的數字的含義了。所以我們先來看看數數的5大原則:

1) 一一對應原則, 兒童數數時,一個數只能對應一個物體。

也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把一個蘋果切成小塊,給小朋友一些牙籤,讓他們用一個牙籤插在一塊蘋果上,看哪個多。從一一對應能自然引出加減的概念,多了少了,夠不夠,還要幾個,都是早期的數學運算的雛形。

2) 固定順序原則,即數與數之間有一個不變的順序(1,2,3......)

孩子對於數與數之間的順序是2歲+理解的,在開始數的時候,跳數,丟數是常見的,慢慢孩子就能明白要按照固定的順序數,從1開始數,或者某個數字開始數。

3) 基數原則,即數到最後一格數的數值代表著集合所含元素的個數。

家裡的任何東西都可以用來練習數數,重點是要不斷灌輸“數到幾就是幾”的概念。逐一按物數數2歲多就可以做到,但正確說出總數大多數孩子要到3歲以後。

4) 順序無關原則,即一個集合的數目和從什麼地方開始數數無關。

有些孩子是不能理解如果換個元素開始數,集合內總數也是不會變的。比如: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分別計數,其結果都是6塊糖果。

5) 抽象原則,即關於數數的原則可以用於任何事物。

數學本身一門抽象的學科。兒童學習數學是由簡單到複雜,由具象到抽象的過程。兒童數數能力的發展是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之上的。孩子有了感性認識的經驗,就能過度到圖片,進而到數字符號。

如何和孩子數數,我們看看這些題目就能明白了。

題目1:

和孩子數數真不是件小事!


在這道題目中,涉及到從任意數字開始數, 2個一數,5個一數, 10個一數。

學齡前以2個、5個、10個一數為主培養數感,也可以為以後學習乘除法打基礎,尤其是10個一數,藉此幫助孩子理解進位退位。 另外孩子在散亂的圖形中需要懂得采用圈數的策略進行點數。比如以下題目:

和孩子數數真不是件小事!


題目2:

和孩子數數真不是件小事!


這道題涉及的是從任意數字倒著數或者順著數。這些數法可以打破孩子必須從1開始數的固化思維。

題目3:

和孩子數數真不是件小事!


在這道題目中,除了倒著數,還限制了數目。 孩子在數的時候需要知道5個數是多少。


如果加上一些數的組成、數位、數的順序和大小的知識點,題目的花樣就更多了!

如:數出個位是5的數。數出十位是7的數。和15相鄰的兩個數是( )。

以上這些題目是孩子需要理解抽象的數字,這個比具體的事物要難一些。孩子的思維是由具體再到抽象的,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和孩子多數數,同時幫助孩子建立起數字與生活的聯繫。

比如在家中:

可以數數桌子椅子有幾條腿? 為什麼是4條腿,3條腿行不行?

玩具車有幾個車輪子?所有的車都是4個輪子嗎?

夏天穿幾件衣服?秋天,冬天呢?

.........

數學是高度抽象的語言,但在掌握這門語言之前,需要對具體事物的深入理解。生活中的數數也可以讓孩子更好地觀察生活。

數數只是孩子數學學習中一個小小的開端。可是,這個小小的開端也是非常地考驗家長的耐心和智慧的。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生活中具體發生的事情,就是孩子的數學教材,家長需要注意在生活中給孩子引導。在孩子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後,和孩子數數也要多樣化,並且一直堅持下去。

相關閱讀:

Math||蒙氏數學基礎篇,來了解下(一)

這裡是昊媽的生活筆記。專注於分享蒙臺梭利育兒,數學,英語,閱讀等孩子的早期啟蒙與成長。您若喜歡,歡迎常來逛逛。

和孩子數數真不是件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