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照禪(42)|每一個讓你不高興的人都是你修行的內容

默照禪(42)|每一個讓你不高興的人都是你修行的內容

2018年第49期 | 總第 67 期 | 828日出版

2、安住當下,無心而照

默照禪(42)|每一個讓你不高興的人都是你修行的內容

發起了猛利的壓倒一切的無上真正道意之後,接下來,對我們來說,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

安住當下,心行合一,正念分明;無心於事,無事於心;於見聞覺知,不起心動念。

在“默照禪的理論”這一部分中,我們曾提到過“直下承當”這個概念,並指出,“關於直下承當,從功夫的角度來看,就是把修行、解脫、成佛,落實在當下、當念、當機(正在做的事情、正在從事的活動)、當處,在唸頭上即信即觀即證。”這一點,是在日用中修習默照禪最關要的地方。

如果你正在廚房裡洗碗,廚房就是你的道場,洗碗就是你的修行。洗碗的時候只是洗碗,不起心動念,清清楚楚。不要一邊洗碗一邊想著趕緊把碗洗完、好早點進佛堂唸經拜佛坐禪。

如果你走在路上,路就是你的道場,走路就是你的修行。走路就是走路,心裡閒閒自在的,無事人一般,對整個走路的覺受了了分明,再沒有第二念。不要一邊走路一邊想其它的事情或者想早點回家做功課。

當我們遇到某個不愉快的事情、內心起了煩惱的時候,這個念頭就是你的道場,即時覺察這個煩惱的念頭,不隨它流轉,當下消化它,所謂“念起即覺,覺之即無”、“斷相續心”,這個就是你的修行。煩惱的念頭生起時,不要說“等我的煩惱過去之後我再好好修行”。

當我們置身於一個自己並不如意的環境中時,那個環境就是你的道場,在那個環境中所遇到的每一件煩心的事、所遇到的每一個讓你不高興的人就是你修行的內容,正視它,承當它,最後轉化它。不要說“等我換到一個好的環境中,我再好好地修行”。

默照禪(42)|每一個讓你不高興的人都是你修行的內容

所以,修行貴在能夠在當下、當念上,轉得及,提起正念,將心念往道上會。離開了這一點,講再多的大道理都是空的。

請看大珠慧海禪師的一則公案——參禪的人都非常熟悉,幾乎成了“口頭禪”。

越州大珠慧海禪師是馬祖道一禪師的弟子,一日,源律師問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飢來吃飯,困來即眠。”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律師杜口。(見《五燈會元》卷三)

這個公案把參禪人日用中如何用功的關節處點出來了。這個關節處就是我們所強調的“安住當下,心行合一,正念分明,不起心動念”。

凡夫的心與行是分裂的、錯位的,缺少觀照:常常是身在這裡,心卻在別處;手裡做著事,心念卻天南海北地到處亂跑;心裡裝滿了亂七八糟的東西,對當下的念頭和行為沒有覺照。

在日用中修行,首先就是要讓心行從分裂的錯位狀態回覆到一念未生之前的“一”上面來,不起第二念。

天童正覺禪師講:

如著衣吃飯,念念無異思惟,心心不容染汙,脫身空劫,撒手斷崖,透根塵、窮頂底,孤明獨照,廓徹妙存,自然心花發明,應現剎土,何曾間隔變易來!便能入異類、行鳥道,無礙自在矣。(《宏智禪師廣錄》卷六)

穿衣吃飯,念念無異思惟,不思前、不想後,歷歷孤明,輕鬆自在,這就是日用中默照禪的功夫。若能如是理解,則日用中的一切人事、境緣、舉手投足、起心動念之當下,都是我們的禪座,都是我們默照的對象,都是我們用功夫的好時節。

默照禪(42)|每一個讓你不高興的人都是你修行的內容

要做到心行合一、不起心動念,最省力的辦法就是放下一切,做一個“無事人”,讓心處於一種空靈的狀態。圓悟克勤禪師講:

巖頭道:“他得的人,只守閒閒地,二六時中無慾無依,自然超諸三昧。”德山亦云:“汝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寂而照。若毫端許言本末者,皆為自欺。”此既已明,當須履踐,但只退步,愈退愈明。愈不會愈有力量。異念才起、擬心才生,即猛自割斷,令不相續,則智照洞然、步步踏實地,豈有高低、憎愛、違順、揀擇於其間哉?無明習氣旋起旋消,悠久間自無力能擾人也。 古人以牧牛為喻,誠哉!所謂要久長人爾!直截省要,最是先忘我見,使虛靜恬和,任運騰騰,騰騰任運,於一切法皆無取捨,向根根塵塵,應時脫然自處,孤運獨照,照體獨立,物我一如,直下徹底無照可立,如斬一綟絲,一斬一切斷,便自會作活計去也。佛見、法見尚不令起,則塵勞業識自當冰消瓦解。養得成實,如痴似兀,而峭措祖佛位中收攝不得,哪肯入驢胎馬腹裡也?(《圓悟心要·示張持滿朝奉》)

“汝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寂而照”,這句話可以當作是在生活中修默照禪的要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