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後,無需喜與悲,需要的只是平常心

高考,在任何人的一生中,都是影響職業生涯的第一個起點,著名作家柳青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是最關鍵的,也就是那麼幾步。”,這高考就是最為關鍵的幾步之一了,任何人這一步有沒有走好,對餘下的漫長人生道路,無疑是有著較大影響的。我國的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很相似於過去時代的科舉,十年寒窗苦讀,在這一朝決定今後飯碗的含金量,飯碗的大與小,是非成敗在此一役。因此,在年年蟬聲喧叫、炎熱流金的盛夏時節,總有人高興得發狂,總有人失落得無顏見爹孃,都是發生在這段人生中的特殊時段裡。

高考之後,無需喜與悲,需要的只是平常心

在著名古典小說《儒林外史》中,范進早年屢試不第,窮困潦倒,在街頭做賣肉屠夫的岳父時常嘲諷他。好在他心理素質不低,臉皮抵抗力強韌,面對一次次的失敗,仍不灰心,屢敗屢戰。終有一天,金榜上終於有了他的名字了,事發突然,這范進還真的沒有做好迎接喜悅的心理準備了,他以往的綿長歲月,長期都是生活在陰暗與酸澀之中的,久已成習。金榜題名,這份喜悅對於范進來說,無異於是一次心理奇襲,衝擊力也太大了,超出了一介酸腐儒生大腦神經的激動強度。結果好事又瞬間變成了壞事,范進喜極而瘋,成了儒林中的一個轟天笑柄。

高考之後,無需喜與悲,需要的只是平常心

我國的科舉制度發端於隋朝,盛興於唐朝,因這一制度在發現人才,統一思想意識,維護皇權統治方面作用巨大,後代各朝一直沿襲唐朝定型的科舉制,直到近代的辛亥革命前夕,方正式結束,前後總計沿續了近一千六百餘年。翻開隋唐以來各朝代著名文人的簡歷,突然發現他們在科舉中真正一帆風順,一考而中的人,所佔的比例是極少的一部分。大多數名聲顯赫的文人,都是一考再考,三考四考,甚至五考六考,七、八考,最後才勉強擠上了進士榜,終於撈到了一個安慰餘生、光宗耀祖、蔭澤後代的所謂“功名”。他們把這個功名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甚至比生命還要寶貴,很多人死了仍要把自己的功名雕刻在墓碑上,並且功名還要位於名號的前面,目的性非常明顯,那就要讓後代、後世的人全知曉,俺是個有功名的人。

高考之後,無需喜與悲,需要的只是平常心

清朝的蒲松齡從二十多歲進科場,一直考到七十多歲,白髮蒼蒼時才撈到一個貢生的小功名。他這時也老得做不了官了,對科場考試也真是失望之極,看透了。在極度的失意之中,他不得不調整人生的努力方向,轉而奮筆著書,寫出了光耀世界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這真是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鮮活故事,在前期四五十年的科場考試中,他只有焚膏繼晷、苦坐寒窗的付出,幾乎是一無所獲。而在他的風燭晚年,用心地寫一部書,這部書卻出乎意料地讓他名聲大振,大獲成功,把“蒲松齡”這三個原本老氣橫秋的名字,異常醒目地鐫刻在世界文學的史冊之中。唐朝的孟效也是一個在科舉中很不走運的人,考了多次仍沒有上榜,不過他比在科場中苦戰五十年之久的蒲松齡,又要相對幸運一些,從十多二十歲考到近五十歲時,終於考中了。他大喜過望,寫下了一首很有名的詩作,表達了他往年落榜時的悽苦之意,與今朝中了皇榜後瞬間離苦得樂、意氣飛揚之情。幸虧他腦神經承受力強,沒有像范進那樣因驚喜而神志失常,不然我們也就看不到這首七絕詩作了: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高考之後,無需喜與悲,需要的只是平常心

關於高考,早年在鄉間聽到一個有關的故事,很是發人深省。一戶農家孩子,家境貧寒,但他學習成績良好,被視為改變世代農耕家族命運的唯一希望,平時父母節衣縮食,東挪西借地供著他上了高中。在高考前夕,家人聚集起同姓族人,把這位考生圍在堂屋中心,專門為此開了一個會。父親說:“娃,你這次可一定要考上大學啊!要是考不上,以往花的錢,借的錢可全白費了,那我和你媽在村子裡也沒臉見人,也無力替你還賬,那就不打算活了。”一位叔父說:“為了供你讀書,你家裡把能賣的東西都賣了,能借錢的親戚都借遍了,要是你不用心,考不上大學,那就是大逆不道,那是要吊起來打的!”

高考之後,無需喜與悲,需要的只是平常心

這個高考前的家庭會議開得驚心動魄,也讓這位考生背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鎖,平時很聰明的他在考場上異常緊張,臉紅耳赤,神情恍惚,原本平時很容易的題目頓時變得艱難了起來,大腦中全是父輩們悽苦的面孔,和恐怖的話語。結果,試卷中本可以答得出來的題,這位考生就是被精神堵短路了,留出了一道道觸目驚心的空白。不用等到放榜日,這位考生知道自己是無緣大學之門的。他不敢回鄉,不敢去面對家鄉窮鄉僻壤的狀貌。結果他失蹤了,永遠地消失在這個村子裡,有人說他投河了,有人說他去了遠方流浪。當然,村子裡也有人出於善意,說那名高考學子考得很好,被國家一流的大學錄取了……各種說法口徑不一,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這位考生從此再沒有在這個村子裡出現過,他的歸宿成了一個神秘的迷。這是十多年前的一個故事。

高考之後,無需喜與悲,需要的只是平常心

高考是人生中第一個關鍵步驟,但絕不是唯一的、決定性的步驟,高考即使沒有考好,完全可以重來的。任何把高考看成是人生中唯一的出路,看成是畢全功於一役的想法是錯誤的,也是很很有害的。

時代在迅速發展,各類理論與實踐相碰撞的機會也是與日俱增的,社會各界對人才的定義,也迅速地打破了固有的成見,也快速形成了各階層形形色色的流行看法,和行業口碑。對於人才,大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學歷是衡量人才一個指標,但絕不是決定性的指標;學歷與能力之間,是不能輕易劃等號的……關於人才定義的內涵,是越來越豐富了,越來越呈現出活潑的現場感了。如果說在小農經濟佔統治地位的舊時代,講“行行出狀元”,這還是一句比較浮虛的話,那麼在市場經濟異常繁榮的今天,這句話就是新時代社會在競爭中發展的真實寫照。

多少人,在高考中失利了,轉向投身社會創業實踐,憑著自己的悟性和勤奮,取得了事業的成功,成功地通過了社會的實踐考試,成長為擁有耀眼實績數據的時代棟樑。在各大城市,在各企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考核裡,又不知發生了多少起,“大學生不如高中生,高中生不如初中生”的令人啼笑皆非、感嘆不已的真實案例。故而,在很多企業的招聘榜中,學歷這一項是越來越淡化了,公司CEO們普遍看重的是一個人的真實動手能力與實際績效。

高考之後,無需喜與悲,需要的只是平常心

高考結束了,成績還沒有出來,各位學子和各位家長,在這一段焦慮不安的等待中,不必懷驚喜之心,更不必背上恐慌的包袱,真正需要的,是以平常心看待高考的心態。勝不驕,敗不餒,高考之後,人生的道路還有很長很長,挑戰仍然很多很多,因而機會也相對應地也是有很多很多,如其大喜大悲勞心傷身,倒不如以“成固欣然,敗亦坦然”的淡定之心對待,這無論是對高考學子還是對整個家庭,都是有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