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进村 脱贫致富有望

“扶贫车间”进村 脱贫致富有望

潞城市首家“扶贫车间”挂牌运营

“咱们张家河村位置偏僻,外出打工创业的人少,在附近找活干的机会更少,大家都想寻找一个挣钱的机会,就是苦于没有门路。‘扶贫车间’落户我们村,是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村民们的积极性很高,都前来踊跃报名找活干。”该村党支部书记曹云喜告诉记者。

8月22日,潞城市首家“扶贫车间”——“学之韵”服装扶贫车间在该市合室乡张家河村挂牌成立。这是该市紧扣“就业脱贫”,采取“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 的就业扶贫新模式,鼓励企业到乡镇、村组设置加工点,帮助农村留守妇女特别是贫困家庭妇女就地就近就业。通过为企业提供前期服务和政策优惠,吸引企业进驻,由企业“因需施教、以岗代训”,既让农民稳定增收,又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学之韵”服装扶贫车间,就是采取这一方式,由潞城市“学之韵”服装厂进行设备和技术投资,张家河村提供厂房共同创建的,主要生产校服、工装、职业装等,重点吸纳周边因各种原因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我们作为扶贫办扶持的首个扶贫车间,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较低,既能帮助贫困群体中因缺技术、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而致贫的贫困户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摆脱贫困,也能帮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企业负责人说。

据了解,“学之韵”生产车间有23台缝纫机,已招聘劳动力2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 7人。暑假期间已经为一些学校生产课桌套300余个。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现在尚处于起步阶段,效益还不是很明显。目前在厂里的工人正常能挣到3000—5000元一个月,在张家河村的扶贫车间,厂里派出的技术人员来帮助、支持、指导他们,一年以后,咱们张家河在这里上班的村民每月工资也能达到3000元以上。我们的“扶贫车间”肯定会越办越好。

踩踏板、剪线、换针······,记者在这个扶贫车间里看到,技术人员们教的仔细,村民们学的认真,能在家门口有这样一个打工的地方,让居住在山区、长期以种地为生、收入微薄的张家河人有了新盼头。“以前就是靠种点儿地,出外打工,咱又带孩子又种地,两头忙也是赶不上,地也种不好,钱也挣不上,自从来到这里上班后,我觉得挺好的,非常感谢他们。”该村贫困户张红斌高兴的说。

“扶贫车间”的挂牌运营,是潞城市吸收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扶贫措施的又一新做法。一方面,“学之韵”服装厂利用自身优势生根开花,吸纳和解决更多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变外部“输血”为内部“造血”,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提振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信心,鼓励大家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达到稳定脱贫的良好效果,让贫困人口真正得到实惠。

“扶贫车间”不仅助推了村民和贫困群众脱贫增收,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安下心来过日子,让村子留得住人,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潞城市扶贫办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吸引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农村设置“扶贫车间”,不断扩大车间规模,通过“以订单带业务、以就业帮脱贫”的方式助力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拓宽致富门路,实现乡村振兴。

(来源:潞城新闻中心 王鹏 郑翀 张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