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日记:给贫困户当儿子强过“装儿子”③

(王鸿钢/文)

我知道,贫困户沈延兵家的危房改造这两天动工了,心里惦念着想去看看,可苦于一直忙的不可开交,抽不出身来。这不,贫困户档卡资料填写和信息录入,就又忙乎了一上午。

刚吃过午饭,也顾不上午休,就来到了沈延兵家。走进沈家的院子,只见十几个工匠正紧锣密鼓的赶着工期,左邻右舍不少群众也主动帮着打杂儿。只有沈延兵老婆张延文端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没干什么,其实她也干不成什么,因为是先天性双目失明。

一听说我来了,张延文赶紧招呼着说:“王队长,你自己找个凳子坐下。”

我笑着说:“不用管我。房子盖得怪快哩,可快封顶啦,我得准备给你‘搭梁’(音,砌房盖屋是农户人家的大事、喜事,房屋上梁的时候,亲朋好友都会递礼以贺)呢。”

张延文一听挺激动的,赶紧说:“不行啊,娃儿!哪能让你破费呢?”

我一听,略有一丝尴尬,强笑着问:“大嫂,你们这些户的信息都在我脑子里,你是69年的,我是71年,就大两岁,咋问我喊‘娃儿’呢?”

张延文一听,怔了一下,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顿了顿,半不好意思半作镇静地说:“你就是罗庄人民的儿子!”

一听这话,场面炸了锅似的热烈起来。哄堂大笑过后,大家开始七嘴八舌了,你一言我一语的应和着,纷纷在夸工作队的好。有的说工作队如何如何辛苦操劳,也有的说工作队怎么怎么关心百姓,还有的如数家珍般列举着工作队所做的一些实事,列举着罗庄村所发生的一些变化,那句式大都是:如果不是你们,我们还将怎么怎么差,你们来了之后,我们这也好了那也好了……满是赞誉之词,尽显感恩之心。

邻居一大婶说:“工作队就是没得说的,其实真正的儿子也只能是这样了!”

我刚刚还在为延文大嫂的幽默之语感到惊异、兴奋,而在场群众的夸奖,倒使我颇感惭愧,心里多少有点沉甸甸的感觉。我们其实没做什么,只是干了一些份内的事,尽了一个驻村工作队员应尽的责任,群众就给予这么高的评价,我怎么能不惭愧呢?于是慌忙说道:“大家过奖了,我受之有愧,你们应该感谢党,是党的扶贫政策好啊!”

延文大嫂立即补充说:“肯定得感谢党!可你们工作队也是代表党来落实政策的,也需要感谢!”周围群众又一阵应和……

回到村部驻地,晚饭后,坐在幽暗的灯光下,我开始写这篇日记,我要把延文大嫂的“神回复”,把群众的感恩心,认真记录下来。

正在这时,有人敲我房门了。开门一看,原来是延文大嫂在丈夫的搀扶下找我来了。我慌忙说:“大嫂,天这么黑,你咋来了?”

延文大嫂笑了笑说:“就是白天来,我也一样看不见呀!”

又是一个神回复。一阵欢笑寒暄后,延文大嫂讲明来意。她郑重其事地说:“王队长,我是特意向你道歉来了!”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道什么歉?”

延文大嫂说:“今天我的称呼确实是错了。就是因为我眼睛看不见,所以心里一直认为,组织上派你到艰苦的农村工作,肯定是你年纪轻,不然怎么能够吃这等苦?没想到你可也小50了!”

我又一次颇感意外,不解地问:“大嫂,我还在回味你的幽默呢,你今天圆得非常好,大家都很开心哩!”

“圆的是场儿,事儿还没圆。我就得跟你赔不是,这是个礼法,不能有圆滑。别往心里去啊,大兄弟!”,“不对,我又叫错了,私下里喊你兄弟,场面上得称呼你‘王队长’哩”。延文大嫂复又纠正说。

咳,这都哪儿跟哪儿呀,这都什么事儿呀!我的心又不平静的起来。延文大嫂的这个“道歉”举动,真的有点多余。但就是这个“多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延文大嫂的内心,看到了她的内在美。多么实在、多么纯朴的农民啊!怎一个风趣幽默、乐观豁达所能概括?

就因这个“道歉”,本该收尾的日记,又此多记了几笔,本该收缰的思绪,又不知不觉地放开了些许,我又想了很多很多……

我记起了以往的谈心交流中延文大嫂说过的话:“我这辈子最需要感恩两个‘妈’。一个是生身父母,我胎里带的双目失明,可生下来后,父母没有嫌弃遗弃,把我养大。另一个就是党,要不是得益于党的关怀,我过不到现在!如果生身父母在‘那边’能知道如今党的扶贫政策好,他们也该欣慰了,瞑目了!”

我有点受不了了,管不住淘气的眼泪豆了,最后一声真挚的祝愿收笔吧——愿延文大嫂这样的好人一生平安,愿延文大嫂、和延文大嫂一样贫困的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做一名他们的圆梦人,我有这份责任。

扶贫日记:给贫困户当儿子强过“装儿子”③

扶贫日记:给贫困户当儿子强过“装儿子”③

扶贫日记:给贫困户当儿子强过“装儿子”③

(作者系南阳市委宣传部派驻宛城区黄台岗镇罗庄村扶贫工作队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