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與企業管理之道——第七章長生長勝之道

《道德經》與企業管理之道——第七章長生長勝之道


、宇宙隨規則而生,成長,發展,變化,生生不息。而萬物均為自身種族的可持續發展孜孜不倦的進化著,以求得自身生命的長存與種族的長生。我們人類,童年時期待快樂永葆,青年時渴望真情永固,中年時期望上下安好,老年時懼怕死亡的腳步。可見,人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追求。而追求的核心在於自身的長生與長勝。

道德經第七章天長地久即講述了長生長勝之道的奧義。

原文:


《道德經》與企業管理之道——第七章長生長勝之道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理解:

人們往往羨慕天地是永久存在的,殊不知,天地之所以能夠永久的存在,是因為它們從來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去破壞其他萬事萬物的因果,他們永遠遵循其他萬事萬物自身變化規律而順其自然,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是萬事萬物運動變化規律平衡集合的體現。正因為他們不干涉萬物的和諧,平衡,所以它們能夠永世長存。成功的管理者/統治者亦懂得這樣的道理,他們在其所在組織/國家中遵循客觀規律,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他們在組織/國家發展過程中極會用人,能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長處,並能為了大局而站在客觀角度不斷的去為他人著想,正是如此,他們得到了組織/國家中主流成員的尊重,使其個人出色的人品,精神價值永世長存。

企業管理延伸:

任何企業的經營都渴望基業長青,然而基業長青是一個過程,真正決定這個過程成敗的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主導者與骨幹精英們每一步的行動形成的思想與規則。思想指的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企業文化,規則指的是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中選擇的路徑。路徑不同,則企業的格局及最終的成就會有質的差別。

而道德經理論的奧妙在於其講明事物發展變化極強的辯證性,即: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也沒有絕對的是與非,關鍵在於如何在對與錯,是與非之間找到有效的平衡。比如:華為,之所以有今天的規模和成就,很多人將任正非神話,殊不知其成功的根源及核心在於華為的經營自始至終在運作規則上始終保持著客戶、員工、股東之間的利益分配平衡。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說,企業內部錢分對了,管理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因為平衡就沒有內耗,沒有內耗就會統一向著更大的目標去前行。而中小微民營企業,之所以發生很多員工難管,人難招,各種勞資糾紛風險大,員工忠誠度低的問題也在於其利益分配不均。在我看來,中小微企業的利益分配不均很大原因來自於其自身運營效率的低下,比如:有的企業因為自身業務開拓較好,因此沒有在內部耗損與浪費上進行把關,導致大量成本被市場拓展良好所掩蓋,企業管理者亦沒有拿出時間精力去管理節流問題。一旦市場業績不佳,則其大量潛在成本就付出水面給予企業致命一擊。

由此可見,企業長生與長勝之道不在於企業負責人的意志怎樣,而更在於企業所在行業,所屬市場的規則怎樣?要想永葆基業長青,則對企業負責人的要求更多的是平衡好企業內部發展與發佈市場規則變化的平衡,至於如何平衡,則更多的在於負責人的眼光,格局與面對利益時的選擇了。老子說:“大道無親,常與善人”也是對道德經第七章天長地久中聖人之道的最好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