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跟大多數地處偏遠的城市機場相比,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方便得簡直不像一個機場。從市中心坐地鐵半小時就能抵達航站樓,甚至不需要走過任何地面通道,再往前幾百米,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交通樞紐——虹橋綜合交通樞紐。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虹橋樞紐遞進的功能區塊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俯瞰虹橋綜合交通樞紐

在這片佔地26.26平方公里的西上海黃金地段上,一個集辦公、購物、餐飲、娛樂、酒店、演藝於一體的超大型城市綜合體——虹橋天地(THE HUB),通過兩座直連天橋,與虹橋交通樞紐緊密相接,成為吸引西上海居民及虹橋商務區辦公人群的一站式新生活中心。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虹橋天地整體效果圖,遠處白色樓為虹橋樞紐(來源:P&T Group/Ben Wood Studi

面向未來的TOD模式

城市人口增長和車輛代步普及性提高,導致的結果之一就是城市蔓延(Urban Sprawl)。這使得城市人口向郊區遷移,土地利用密度降低,城市發展趨向分散化,進而帶來城市中心地區衰落,社區紐帶斷裂,以及能源和環境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

遷往郊區的人們出行效率降低,通勤時間延長,公共交通需求持續增長,公交不斷往外拓延,但城市擁堵卻與日俱增。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1992年,世界著名規劃設計大師Peter Calthorpe針對美國城市與郊區發展現狀,提出了新城市主義,並在其著作《下一代美國大都市地區:生態、社區和美國夢(The American Metropolis-Ecology, Community, and the American Dream)》一書中,旗幟鮮明地倡導以TOD

替代郊區蔓延的發展模式。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Peter Calthorpe

TOD,即“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的簡稱,其核心內容是在以火車站、地鐵及輕軌站點等公交樞紐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鐘步行距離)為半徑的區域,進行集辦公、商業、文化、居住為一體的綜合開發,實現土地價值和軌道交通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同時通過優化步行環境,提升居民出行舒適度與便捷程度。

這種迅速興起的模式在過去十餘年中得到了規劃界的普遍認可,TOD的規劃理念助力建造緊湊城市(Compact City),也符合人類倡導已久的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從世界範圍來看,東京、紐約、倫敦、香港,這些人口稠密的國際化大都市都採用了TOD模式進行軌道交通沿線綜合開發與建設。前陣子我們介紹過的東京六本木新城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六本木新城結構佈局(來源:www.teppeiangel.com,點擊放大)

上海環貿iapm、廣州太古匯、深圳萬象城等作為TOD上蓋綜合體分類中的典型,已經證明其對提高市中心土地利用率的功效。

TOD綜合體則將這種功效拓展至周邊地塊,香港九龍站、新加坡Ion Orchard和Raffles Quay站、東京六本木新城和首爾CoEX商場都是成功範例。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香港九龍站綜合體夜景

虹橋天地

上海已進入用地指標“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階段,作為全球軌道交通最發達的城市之一,TOD將推動軌道周邊土地綜合開發,引導城市圍繞公交發展,是上海現階段城市規劃的一大出路

在浦東機場建成,以及陸家嘴區塊大規模開發之前,虹橋曾是上海經濟發展的核心地塊,城市發展東移二十年後的今天,這裡又迎來了新一春。

2014年底,佔地6.2萬㎡、總建築面積約38萬㎡的虹橋天地整體試營業,幾乎確立了上海城區的西端終點線。三年多來,幾乎每一個上海人都曾乘坐地鐵來過虹橋火車站,卻只有少數人穿過地下通道或地面天橋,來到這個“西部新天地”。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虹橋天地北區效果圖(來源:THE HUB)

從地鐵站出來步行不到5分鐘,商務人士聚集的露天餐廳、孩子們歡鬧的卡通大滑梯,眼前這些熟悉又陌生的景象,就會打破你“機場以西,一片荒涼”的固有印象。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虹橋天地北區的“新天地”餐飲娛樂區(攝影:地圖君)

閒庭信步,隨處可見的綠化和藝術作品,提升了整個空間的舒適度,有時甚至能聽到清脆的鳥鳴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商務樓間錯落有致的步道(攝影:一木)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葡萄牙街頭藝術家 Vhils在這裡留下了牆體作品(攝影:地圖君)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整石水景(攝影:一木)

去年,整體綠化率高達40%的虹橋天地,獲得了美國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與中國綠色建築雙重認證,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綠色建築綜合體。

此外,它還藉助建築屋頂立體的結構形式,設計屋頂農場,並根據項目內各樓宇的高低落差形成多層次的綠色形態。通過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太陽能供熱等一系列低碳減排措施,建立了新的立體生態系統,在項目內形成健康的

“微生態”系統,為在此辦公及休閒的人們創造了一個舒適宜人的綠色“後花園”。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每棟建築的屋頂都被綠色覆蓋,南北區之間設置寬闊的綠化帶(來源:P&T Group/Ben Wood Studio Shanghai)

整體項目共8幢建築,其中4幢商務辦公樓,1幢五星級酒店,與其他城市綜合體相較,面積佔比極低,反而強化了休閒購物娛樂功能。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虹橋天地總體佈局

開業三年多來,虹橋天地不斷引入形式多樣的展覽、演出、美食節等豐富活動,為自身積聚人氣,未來將成為點亮虹橋的文娛新地標

演藝與展覽中心

南區外觀壯麗的演藝與展覽中心

是整個項目的焦點,由本土著名的如恩設計研究室(Neri&Hu)設計,未來感十足。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演藝與展覽中心外觀(攝影:地圖君)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內部中庭(攝影:Dirk Weiblen)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表演廳,可容納750人(攝影:Dirk Weiblen)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洗手間(攝影:Dirk Weiblen)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私人貴賓室(攝影:Dirk Weiblen)

連接周邊

作為“大虹橋”西部崛起規劃中的先遣,虹橋天地是虹橋商務區內唯一一個與虹橋交通樞紐直接相連的一站式新生活中心。而在它的西端,還連接著一個全球矚目的“巨無霸”建築——國家會展中心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國家會展中心規劃圖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與虹橋天地隔岸而望,藍色建築為國家會展中心(來源:THE HUB)

國家會展中心(National Exhibition and Convention Center),由國家商務部和上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總建築面積147萬㎡,地上建築面積127萬㎡,是目前世界上面積第二大的建築單體和會展綜合體,諸如上海國際車展、遊艇展等大型展會,及重量級的高峰論壇、新技術發佈會等均在此舉辦。

基於地理位置之便,虹橋天地也為國內多家航空公司設置了遠程值機區域,提供頭等艙、商務艙及普通經濟艙的值機服務,以方便不同旅客的乘機需求。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 遠程值機區域效果圖(來源:THE HUB)

該區域包含800㎡左右的值機辦票區、70㎡的托運行李暫存區、行李開包間、售票櫃檯等設施。為減少旅客辦理值機的等候時間,也特設自助值機設備。

上海虹橋樞紐邊上的“新天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社區

下次遭遇航班延誤,或經歷漫長的轉機等待時,你是不是知道該去哪消磨時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