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涼涼?《今日影評》李星文:電影模式回歸精耕細作

流量明星”涼涼?《今日影評》李星文:電影模式迴歸精耕細作

今年暑期檔落下帷幕,票房再創影史新高。其中,徐崢、沈騰、黃渤等實力派演員的作品票房表現不俗。與之相比,《歐洲攻略》《愛情公寓》等一些有“流量明星”加盟、“大IP”光環加持的電影,票房則略有遜色,口碑也不盡如人意。近來的影視作品中,“流量明星+大IP”的模式正逐漸式微,“流量明星”的光環為何會日益暗淡呢?9月4日,《今日影評》特邀影評人李星文為行業把脈,談談這場流量明星的“消亡史”。

“流量明星+大IP”光環不再

讀者粉絲票房轉化率不足

曾經,“流量明星+大IP”等於關注度,甚至等於票房號召力,而現在這個公式儼然風光不在。李星文在《今日影評》中坦言,這個公式是對電影的誤解,是對“流量明星”與“大IP”作用的極致化與絕對化。

2014年,以“流量明星+大IP”為模式的影片開始大規模出現,李星文在《今日影評》中指出這是因為互聯網資本正式介入影視行業後,針對的主要用戶群體是年輕的網民。這些互聯網資本不瞭解傳統狠抓劇本、精工細作的電影產業,只懂得分析數據,而“流量明星”和“大IP”恰好擁有數據,於是促成了這個模式。此模式雖極大地影響了電視劇行業,但用這樣的模式去替代電影的原有模式,卻不能生產出有票房號召力的電影,其失敗的根源原因在於互聯網運作模式與電影生產過程並不一致。

流量明星”涼涼?《今日影評》李星文:電影模式迴歸精耕細作

談及粉絲的票房轉化率問題,李星文在《今日影評》中,以鹿晗出演的電影中票房最高的《盜墓筆記》進行說明。《盜墓筆記》10.02億票房除以30元的平均電影票價進行計算,約有3000萬人次走進電影院觀看《盜墓筆記》。如將3000萬觀影人次對比電視劇《擇天記》258億的點擊量,兩者之間則存在較大差距。這說明在家觀看網劇的人數遠大於在電影院觀看電影的人次,所以粉絲的票房轉化率並不高,僅依靠“大IP”原有的讀者與“流量明星”的粉絲完全不足以支撐起票房。

李星文在《今日影評》中表示,從一系列的票房反映來看,“流量明星+大IP”對於電影票房的作用微乎其微。當“流量明星”與“大IP”在很長一段時間中佔據了中國最好的影視資源後,投資方發現投入與產出並不成正比,一定會重新選擇電影的製作模式。電影票房取決於觀眾的買票意願,無論觀眾的文化層次如何,其主要心理特徵都是“求實惠”,電影要麼有震撼人心的特效與動作場面,要麼有好玩解壓的喜劇橋段,而這些元素與“流量明星+大IP”毫無關聯,更取決於編劇、導演的功力以及影片製作的水準。

現實主義再攀高峰

流量明星覺醒未晚

李星文在《今日影評》中認為,今年暑期檔票房較高的一些作品,如《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等,票房都在幾十億上下,這些成功作品的共同特點便是既沒有“大IP”作依託也沒有啟用“流量明星”。

流量明星”涼涼?《今日影評》李星文:電影模式迴歸精耕細作

李星文表示,當下正是“流量明星”的覺醒時刻,大部分“流量明星”都有成為好演員的潛力。如張藝興在《一出好戲》中展露的演技,在他的演藝經歷甚至在同年齡段的“流量明星”中都可圈可點。而李易峰在《動物世界》中的演技也做到了中規中矩,不跳戲。李星文在《今日影評》中坦言,如果“流量明星”可以付出時間、經歷與心血,其中一部分人會成為成熟的演員。

在《今日影評》中,李星文預言,“流量時代”後應會迎來“質量時代”。這意味著電影行業要踏踏實實地圍繞創作好作品的規律,一步一步地去開展工作,依靠作品的“成色”而不是“噱頭”來吸引觀眾,用作品的質量而不是“臉蛋”來綁定觀眾,這才是中國電影的未來之路。依靠顏值和曝光率,無法贏得市場,轉型是偶像文化產業需要面臨的必然選擇。讓“流量明星”伴隨著國產電影逐漸成長,打造優秀的文化作品,從而實現流量到質量的換代升級。

據悉,電影文化評論類日播欄目《今日影評》每週一至週五晚22:00檔於CCTV6電影頻道播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