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東2個「巨頭」城市,上海占據一席之地,另一城市絲毫不弱

行政制度中國自古流傳,只是最初概念比較模糊,在浩瀚國域之上,獨建有華夏九州,完全不能達到上下緊密溝通作用。隨著時間推移,中國行政制度愈發完善,尤其是時至現代,應國家發展需求,城市數量激增,數十年內多出不只幾十個,而是由百來個變為近300個。為便於管理城市,國家制定出一整套區劃制度,把所有看似行政等級相同城市,通過不同定位區分開來,擇優發展中心城市,以此來達到組建都市圈,帶動周邊城市發展目的。

中國華東2個“巨頭”城市,上海佔據一席之地,另一城市絲毫不弱

眾所周知,中國城市格局經過現代“黃金二十年”發展,已經為大家呈現較為清楚的趨勢走向,“北上廣深”統治力雖不復前些年那麼絕對,但近期仍無一城市可撼動四大一線城市地位。但咱們把地域範圍縮小至華東,若評選出2個巨頭城市,上海可佔據一席之地,不過另一城市某方面比之魔都絲毫不弱!

中國華東2個“巨頭”城市,上海佔據一席之地,另一城市絲毫不弱

上海以小漁村身份起家,能夠崛起成為“中國第一城”,離不開地處長江入海口的區位優勢,以及國家政策鼎力支持!江浙兩省離上海時空距離不遠,自古便是全國最為富裕地區,上海正處於兩省長江流域交界點,有兩省作為經濟腹地,現代經濟發展想不好都難。當然,上海能於現代發家致富,國家政策也不能忽視(參考古時未發跡例子),作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和直轄市、金融中心定位,上海優勢無與倫比,在華東地區具備絕對統治力。

中國華東2個“巨頭”城市,上海佔據一席之地,另一城市絲毫不弱

現在上海已成氣候,單論最直觀的GDP總量,在整個亞洲僅次於日本東京,開始反哺江浙兩省,江蘇蘇州便是一個很好例子。上海和北京一樣受體量所限制,無法阻止資源外溢,北京先有天津,後有雄安新區,接收外溢部分資源,上海則有蘇州在側。藉此蘇州在沒有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定位情況下,力壓省內所有兄弟城市。

中國華東2個“巨頭”城市,上海佔據一席之地,另一城市絲毫不弱

一城獨大不是國家想看到局面,為保障華東地區整體平衡性,設立有一城市與上海分庭抗禮,這個城市正是江蘇南京,具備省會和副省級市兩大定位,另外在努力向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建國初始南京也是直轄市之一,後來由於金融中心定位與上海重複,經濟發展優勢又比不過上海,國家這才撤銷南京直轄市身份,將其併入江蘇,作為江蘇省壓陣腳城市。

中國華東2個“巨頭”城市,上海佔據一席之地,另一城市絲毫不弱

撤銷南京直轄市不代表國家放棄南京發展,相反,國家明白南京比之上海優勢在哪——政治優勢。單看南京經濟實力,和上海沒得比是事實,但南京另一個身份為“四大首都”,歷史底蘊強過現代爆炸發展的上海。據悉,南京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巡回法庭也在南京。總的來說,南京和上海既是相互制約關係,也是互補關係,說這兩個城市是華東兩大巨頭,一點毛病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