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片《一齣好戲》破12億,暑期檔更加關注社會思辨

每年暑期檔(6月1日~8月31日),無論對於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去年,在《戰狼2》的強勢帶動下,2017年暑期檔內地票房總計163.2億(包含服務費),相比去年暑期檔的124.2億提高了約39億,增幅在三成以上。

弘揚主旋律的英雄主義片《戰狼2》只一部就捲走55億票房,再加上“建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建軍大業》和小眾慰安婦題材《二十二》,整個暑期都是“紅色”的。

寓言片《一出好戲》破12億,暑期檔更加關注社會思辨

到了今年,電影市場變幻莫測。這個暑期已經有10部電影撤檔、改檔,包括《爵跡2》、《大轟炸》、《大師兄》、《影》等。

已經上映的電影裡,雖然少了《戰狼2》如此有票房號召力的作品,卻也不乏頭部電影。即便說暑期是學生黨的天下,但收穫票房,得到共鳴的作品卻不僅僅是青春款。

今年夏天,到目前為止,暑期檔票房達到156億。8月10日,《愛情公寓》、《巨齒鯊》和《一出好戲》三部新片上映,創下了中國影史上暑期檔的最高週末票房紀錄,共計14.94億元。

寓言片《一出好戲》破12億,暑期檔更加關注社會思辨

弔詭的是,被視為一代人青春記憶的《愛情公寓》重打“情懷”牌,首日就將3億票房收入囊中,但真“盜墓”,假“公寓”的內容被觀眾說“掛著羊頭賣狗肉”,隨著大規模差評口碑跌入谷底,密不透風的宣發也讓觀眾品出了欺詐意味。

寓言片《一出好戲》破12億,暑期檔更加關注社會思辨

最終以鮮明風格和社會意義堅持到現在的,只有一部黃渤的導演處女作

《一出好戲》。

寓言片《一出好戲》破12億,暑期檔更加關注社會思辨

《一出好戲》講述的是一群公司職員年度團建,無意間流落荒島的故事,黃渤飾演的馬進在旅途中發現自己彩票中獎,兌換期只有90天,於是,這張彩票便成了他活下去,走出去的希望。

外部世界是生存還是毀滅?成了困擾他們的問題。流落島上他們的經歷,更像是一部

人類文明的進步史,也被評為“寓言片”。

小王變大王,用管猴的粗劣手段管理人類;資本家張總利用物質-貨幣交換法則,帶領另一幫人進入飽肚子時代;而這時候,更富有智慧和技術的馬進和小興,利用物物交換和消耗彼此實力的方法,讓更多人加入自己團隊,整個小社會也進入工業文明時期。

寓言片《一出好戲》破12億,暑期檔更加關注社會思辨

林語堂在他的一本孤島小說《奇島》中曾說,

“我們只是一群可憐的凡人,在我們所能瞭解的範圍內,力求過一種簡單、快樂、有創造的生活。”

對應於《一出好戲》馬進時代恣意愉悅的生活,這種“桃花源式”體驗恰好還原了人類本質純粹的快樂。

但是,電影研討式的劇情並未終止於此,他們發現每逢12天船隻就出現1次,小興追逐利益的統治欲促進黑化過程,在愛情和外界間的馬進左右搖擺。

在幾十人的“小社會”裡,黃渤的每個人物都有鮮明的性格,和現實生活裡的人相互匹配。

寓言片《一出好戲》破12億,暑期檔更加關注社會思辨

嚴格來說,《一出好戲》的野心很大,實踐的結果卻不太如意。

影片裡許多情節拖沓得讓人不耐煩,各個人物、情節發展、安置困境就好像是把荒島社會的人性研討從論文裡拖拽到熒幕上。

但是觀眾對於這部電影還是比較寬容的,豆瓣7.3的評分在國產片裡已經算相當不錯的成績。原本可以以喜劇特色圈粉的黃渤,勇於突破固有印象,創作自己想做的作品,文藝+商業結合得相當成功。

迄今為止,暑期檔電影的10億俱樂部一共4部,《一出好戲》就佔據了一席之地。國產片佔4部中的3部,也可以看出國產電影的票房號召力。

寓言片《一出好戲》破12億,暑期檔更加關注社會思辨

6月1日~8月21日電影票房

還可以發現,在這個暑期明顯觀眾對於反思社會,探討人性的作品更加關注。

票房榜上的王者,30億票房《我不是藥神》以商業片和現實題材結合的方式,成功喚起民眾心底的焦慮和沉思。其天價藥品的題材貼近人們生活,灰色地帶的探討讓越來越多人說出自己的故事,引起一時轟動。

寓言片《一出好戲》破12億,暑期檔更加關注社會思辨

比起去年同期電影主旋律救市、小眾題材表現突出、引進片票房乏力和大IP小鮮肉不再奏效的特徵,今年的電影票房被很多人說猜不透,看不清。

日益多元的大趨勢下,關注社會和人性層面的內容不斷增加,從《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到《一出好戲》,具有深度社會思辨價值+喜劇類型的影片大爆。

看到這些用溫柔圓滿的結局包裹著的值得深思的故事,也算是這個暑期極大的收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