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短信因“直白”协议遭舆论攻击,到底要不要为隐私负责?

这两天,知名度比网红还红、用户增长速度比火箭还快的子弹短信,在用户隐私保护上遭到了用户质疑,遭受了史上(10天)最大舆论风波。

子弹短信是由北京快如科技研发、锤子科技投资的一款即时通讯App,上线没几天,就挤进了各类APP下载排行榜的前几名,还获得1.5亿A轮融资。相比微信,这款软件不仅支持发送语音、文本等,还可以选择语音+文字,发送语音的同时会自动转为文字并附带,同时语音识别率高达97%,让用户在不同场景下都有高效的选择。

子弹短信因“直白”协议遭舆论攻击,到底要不要为隐私负责?

为什么这款软件会跟用户隐私泄露挂上钩?是用户隐私泄露了?还真有点冤枉它了,原因在于其隐私保护条款过于"任性"所致,不愧是老罗投资的APP,处事风格都如此相似。

笔者歪歪了一下事发场景,应该是有网友和媒体在研究了子弹短信的《子弹短信用户协议》、《子弹短信隐私协议》后惊呼:吓,子弹短信竟然不能完全避免信息泄露风险,而且还不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这两个条款中,快如科技对于用户担心的信息泄露,直接给出"无法做出任何确定性保证或承诺"、"不承担责任"的直白表述,吓倒了一片用户……这就是老罗的不对了,自己人文案能力那么强,为啥不帮自己投资的子弹短信改改语言表述呢?而且子弹短信不是已经融到资了么?就不能请个文案能力强点的法务?

子弹短信因“直白”协议遭舆论攻击,到底要不要为隐私负责?

总之因为子弹短信"直白"的隐私协议,引发了外界极度不满,接连对其"安全性"进行质疑。

那么,对于用户隐私泄露这个敏感的事情,其他APP就能百分百保证,并且在泄露后承担责任么?笔者看了即时通讯APP微信、微博的相关隐私政策发现,针对有可能发生的信息泄露,微信并没有"不承担任何责任"的表述,而是对何种情况下用户要承担责任做了详细描述。

例如,微信在《微信隐私保护指引》中表示,将努力为用户的信息安全提供保障,以防止信息的丢失、不当使用、未经授权访问或披露。并称"将在合理的安全水平内使用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以保障信息的安全。若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事件,会启动应急预案,阻止安全事件扩大,并以推送通知、公告等形式告知用户。"

而《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相关条款显示,用户在使用本软件及服务时,须自行承担"腾讯不可掌控的风险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由于不可抗拒因素可能引起的个人信息丢失、泄露等风险;用户在使用本软件访问第三方网站时,因第三方网站及相关内容所可能导致的风险,由用户自行承担;以及用户发布的内容被他人转发、分享,因此等传播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而根据《微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微博方面首先强调了其信息保护措施的完善,之后则"话锋一转",表示"尽管已经采取了上述合理有效措施,并已经遵守了相关法律规定要求的标准,但微博运营方仍然无法保证您的个人信息通过不安全途径进行交流时的安全性。因此,用户个人应采取积极措施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如:定期修改账号密码,不将自己的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透露给他人。""网络环境中始终存在各种信息泄露的风险,当出现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等情形导致您的信息出现泄露时,微博运营方将极力控制局面,及时告知用户事件起因、微博运营方采取的安全措施、用户可以主动采取的安全措施等相关情况。"

嗯,这些大佬说的都很委婉,但稍微懂点的人都看得明白,微信、微博等涉及到用户隐私的条约中,大部分都聚焦在强调其信息保护措施的完善,以及告诉用户如何去提高隐私保护,而一旦出现隐私泄露,他们会告诉你还能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还不懂?额,再说明白点,应该是这个意思:

1、我会尽力提供一些保障,但这个保障有范围限制,即不能100%确保安全性;

2、如果出现泄露,我会给你证据证明这肯定不是我的问题,应该是你自己上了一些不安全的第三方网站(是不是去看xx片了!);

3、泄露已经是事实了,我只能告诉你下一步都要采取哪些安全措施,降低损失;

如此看来,连微信、微博都不能100%确定性的保证或承诺用户个人隐私不会泄露,而我们却还非要难为一个刚上线不到10天的"幼苗"APP?

不过,处于风口浪尖低子弹短信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就真到没有错么?也不尽然,至少它用户隐私协议没有微信、微博写的那么"委婉",让一群带着小心思的网络写手抓到了小辫子,给子弹短信的群体造成了一种自己在"裸奔"的错觉,而且7天就拿下1.5亿的融资,10天获得400万用户激活量,看着都让人眼红,更别提想吃却吃不着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