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梆”作为剧种名称,是从“怀庆商帮”演绎过来的

海神戏也有兴衰时期。作为地方剧种,是从何代何时又由何人把“海神戏”易名为“怀梆戏”呢?笔者尚未见到确切的记载。仅就此进行过调查访问。沁阳业教办退休干部张易生(今年82岁)和清代怀庆商帮成员益兴永号后人程老先生(患脑出血后遗症)谈的基本一致。他们认为:“怀梆”作为剧种名称,是从“怀庆商帮”演绎过来的。

“怀梆”作为剧种名称,是从“怀庆商帮”演绎过来的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由我国南方繁衍到中原,到“康乾盛世”时,以地黄、山药、生膝、菊花等四大怀药为主的药商,为了开拓更大的市场,就结成了帮派,还有火药、棉布、笔砚、陶器和铁货转运等,使帮派范围越来越大。

“怀梆”作为剧种名称,是从“怀庆商帮”演绎过来的

正如郑州大学王兴亚教授在《明清河南集市庙会会馆》一书中所写的:怀庆土地肥美,除棉花、棉布、粮食、所产的药材“种类至繁…行销于蜀、甘、秦、晋等省为最多。”“禹州在明朝时,每年三月有药材交流大会。

“怀梆”作为剧种名称,是从“怀庆商帮”演绎过来的

清乾隆年间,由于各地商业云集和经营药材种类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山西帮、商城帮、江西帮、祁州帮、天津帮、毫州帮、怀帮等十三帮。每帮都建有自己的商业交流根据地亦即交易中心,称会馆。

“怀梆”作为剧种名称,是从“怀庆商帮”演绎过来的

笔者曾对位于北京珠市口的明代“怀庆会馆”,清代“覃怀会馆”,西安清代“怀帮会馆”和禹州的“怀帮会馆”进行过考查。会馆内部都有戏楼禹州的戏楼建在大殿内,今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仍流传着“十三帮一大片,大不过怀帮一个殿”的口头禅。

“怀梆”作为剧种名称,是从“怀庆商帮”演绎过来的

会馆落成庆典及庙会交易活动,总要在戏楼上演出具有帮地风俗民情、土语方言的歌舞角戏,因此,各帮都要出资资助各自地方上较有名望的戏班子,怀庆商帮当然是选派好的海神戏班子与之争浓斗艳。

“怀梆”作为剧种名称,是从“怀庆商帮”演绎过来的

随着怀庆商帮声誉的提高,其所资助的戏班子也“奔走于大河南北,远至陕西、甘肃、山西、山东、直隶、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及东北各省。”然而在请帖和戏曲海报中都以帮会而名即“怀庆商帮”或“怀帮”。

“怀梆”作为剧种名称,是从“怀庆商帮”演绎过来的

人们在奔走相告和街谈巷议中就成了“怀帮唱大戏”或“去看怀帮戏”。当时的怀帮戏乐器简单,仅有尖弦、胡胡和枣木梆子等。尤其是枣木梆子,节奏感强,烘托戏曲情节更加起伏跌荡,高潮澎湃,於是乎约定俗成,“怀帮戏”渐被“怀梆戏”所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