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與西夏的大決戰,遼國十萬大軍爲何會一敗塗地?


大遼與西夏的大決戰,遼國十萬大軍為何會一敗塗地?


在中原北宋時期,北邊的大遼跟西北的西夏兩國頻頻侵擾大宋王朝,但塞北兩朝之間的關係也是頗為微妙。在西夏立國後,遼興宗時期的大遼跟西夏進行過兩次大戰,第一次遼夏戰爭以大遼十萬軍隊慘敗結束,第二次剛值李元昊新喪,雙方各有勝負,大遼兩路人馬一路潰敗,一路俘李元昊遺孀沒移皇后及官僚家屬多人,獲大量牲畜而還。兩次大戰使得遼國元氣大傷,大遼從此衰落,西夏得以穩固政權,與宋遼三國並立。下面羽菱君主要談談遼夏的第一次戰爭,說說為什麼遼國會打敗。


大遼與西夏的大決戰,遼國十萬大軍為何會一敗塗地?


首先說說遼夏戰爭的起因。原因其實很簡單,西夏國主李元昊立國後,跟大遼雙方有了利益上的衝突,再加上李元昊煽動挑撥遼國統治下西北跟西南部的一些部落反叛投夏,以括大自己的領土範圍,這徹底惹毛了當時的遼國皇帝遼興宗。遼興宗決定把李元昊滅了之後順便吞下西夏這塊地盤。於是在公元1044年,親自統領十萬騎兵,皇太弟重元領騎兵七千出南路;北院樞密使蕭惠領兵六萬出北路,分兵三路,討伐西夏。遼兵氣勢洶洶,一開始在賀蘭山北就輕易打敗了那裡的西夏部隊。但李元昊卻用計很快扭轉了戰局,並送給了大遼有史以來的一次慘敗。


大遼與西夏的大決戰,遼國十萬大軍為何會一敗塗地?


在第一次交戰敗北後,李元昊曾想求遼議和,但被遼軍上下給拒絕了,於是李元昊決定誘敵深入,拖垮遼軍,撤軍一百餘里。西北民族政權打戰不比中原王朝,中原王朝出師在乎兵馬未動,而糧草先行。因為知道糧草不繼,軍心大亂,未戰先敗。歷史上因為糧草出問題軍事敗北的例子太多,比如袁紹的官渡之戰,諸葛亮的幾次北伐。但北方民族打戰不一樣,他們的方式是以戰養戰(侵華時期的小日本在後期也是採取這種戰略)。遊牧民族的特性,打到哪搶掠到哪,本來他們打戰目的就是為了掠奪物資。李元昊作為這一方政權之主,當然明白這種戰略方式,也明白遼軍的糧草來源。於是在誘敵深入之後,又進行了堅壁清野的焦土政策。下令在撤退百里的路上,把所有的田莊物料草木全部燒燬,遼兵所至之處,方圓百里,皆為焦土。這一計讓遼軍的後勤徹底失去了保障,特別是十萬騎兵的戰馬,因為草料匱乏,死傷過半,軍心大亂。


大遼與西夏的大決戰,遼國十萬大軍為何會一敗塗地?


緊接著李元昊又使出了一招緩兵之計。就在遼軍軍心大亂的時候,李元昊派出使者至遼軍大營請求議和。這一招有效的麻痺了遼軍,遼軍上下放鬆警惕,主帥大臣正在計議準備議和之時。李元昊突然率軍反攻,毫無準備的遼軍匆忙應戰,加上人困馬乏,全軍潰敗。遼興宗只剩十幾人馬掩護狼狽逃回大遼。在李元昊在位期間,只得重筑西北防線。五年後,李元昊駕崩,遼興宗才又重新起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