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可以世俗點的

老師,你可以世俗點的

1.


昨天是教師節,相信很多為人師者都收到了如潮的祝福與微笑。連老師的辦公室在這一天也變得非同一般,花團錦簇,清香散雅,這一年裡,難得會被如此多的芬芳圍繞。

除了花之外,有很多景與物都被用來形容教師,謙謙君子,吐氣如蘭,可以形容教師的談吐;秋水長天,江河浩蕩可以形容教師的胸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以形容教師的默默奉獻。因為為人師的品格多是集中了人性中最優的那一面,所以那些對人性的溢美之辭,無論如何變化,用在老師身上,也從不會有違和之感。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在芸芸眾生的社會意識裡,一個老師如何為人,成為社會的標杆,是做人的典範。敬師重道,是不用教的道理。每個人都有孩子,每個家長在孩子成為學生之前,教育孩子的第一句話,往往就是:聽老師的話。

聽老師的話,因為老師的話總是沒錯的,起碼,比家長要有道理,要懂得多,要明白如何教育孩子。更有家長在老師面前無奈而慨然地說:我家這個,我說什麼都不聽,老師一說,就乖乖地聽了。

孩子知道,老師的話,一定要聽。

孩子的信任,家長的重託,這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時大時小,變幻無窮,有時會變為動力催人進步,時而又會壓得人透不過氣來。

師者為範,可是老師以誰為範呢?講堂上引吭高歌,揮斥方遒,教育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與目標,你們的生活如詩亦如畫,在遠方那片青翠的田野。可是下課鈴一響,回到家也需要柴米油鹽,家長裡短,辦事也要找關係託人,自己的孩子成績不好,也會被找家長。

其實啊,老師,你可以世俗點。

老師的生活裡難有詩與田野,多是雞零狗碎。有多少老師因為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導致成績不佳,甚至叛逆。又有多少老師,早已不自覺地將這所謂的神聖光環褪下,因為他們深知,自己也不過是普通人一枚,這份老師的工作,僅是養家餬口而已。對得起這份工資,不求教育孩子成才,但求孩子在自己的手下不犯錯,走歪路,就是阿彌陀佛了。

老師不易。既知自己的不易,也要明白家長與學生的不易。老師並不是全才,也不是多麼知識淵博的人,可教育之路,從上到下,都是以成才為指引,而老師其實深知,一句才疏學淺也並非謙詞。成才,真的難為老師了。

老師之教,在於教育孩子成人,這個道理並不難懂。可是懂的人從不說出口,不懂的人又執迷不悟。老師有時候也無耐,成了材的學生從不攬功,不成氣的學生,又總會生一絲愧責。

《放牛班的春天》裡,馬修說自己是一個失敗的指揮,失敗的學監,可是在臨走那天,他收穫了雪天滿天般的紙飛機。故事中說,教育不僅僅是為了知識,愛才是果實。一個老師的所謂成功,其實不在講臺,而在走下講臺,是否仍有學生記得,在於回到家裡,是否得到孩子的擁抱,在於捧起書本,仍覺使命在肩。這些啊,其實都是俗世裡的生活。

老師,你可以世俗點的


2.

有人說,如果你是窮人,千萬不要去當老師,因為老師要奉獻,而窮人得去多賺錢,養家餬口。這個論調既現實,又令人無耐。

教師固然不是一個賺大錢的職業,但我總覺得,既然說老師要奉獻,就不應再強調說奉獻就應不圖回報,不計報酬,就要一輩子守窮。

我們告訴孩子,知識改變命運,可離他們最近的老師,如果一直是窮人,這個孩子的價值觀就會走歪。他就會對社會與人生有更多的懷疑。而我們需要扭轉的觀念是,老師的付出要有更多的回報,要讓人敢選擇成為老師,並因此成為體面富裕的人,讓老師在奉獻時沒有生活的顧慮與隱憂。

教育是神聖的事業,但教師應該是世俗的,甚至是說,首先應該做個世俗的教師,才能做好神聖的事業。教師不代表清貧樂道,更不應有“春蠶到死絲方盡”的悲哀。要給予教師的,不僅是足夠的尊重,更要給其獲得尊嚴的物質回饋。

教師的不易,其實也有一絲不敢世俗的不易。可遍佈大街小巷的教育機構,又那麼刺眼,如吸錢的黑洞,引得家長在其面前毫無反抗之力。於是有人垢病,教育培訓機構太功利化,國家要好好管一管,可是這些機構為何大量存在,家長又為何亦步亦趨。真正的原因太複雜,我也分析不來,但我知道,肯定不會出在老師身上,那些白花花的學費,輪到老師的身上,也是一分付出之後的應得而已。

可是又有那麼多的矛頭指向了老師,甚至跳出來說公辦老師私下補課。這樣的老師不否認存在,但其毫無代表性,終將速朽。而默默持久以傳業解惑為生的老師,要對他們解除誤會,更多一份理解與支持。

我們的國家很大,教育的問題很複雜,但我們的老師很善良,也很認真的在教書。明白了這個道理,理解了老師的不易。就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吧。

老師,你可以世俗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