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囊謙縣的藏族孩子上一堂作文課

停電一整天的囊謙縣城,響動著持續不斷的轟隆隆聲,那是各式發電機在工作。隨後更加巨大的轟隆隆聲催動著碩大的雲團滾滾而來,閃電劃破黑暗,映出縣城獨特的輪廓。樹枝瘋狂搖擺,沙塵肆意飛舞,我從香達鎮中心寄校趕回住處,雨和冰雹嘩啦啦就下來了。

那天,是“光明新聞班”第一次開課。

和囊謙縣的藏族孩子上一堂作文課

光明新聞班課堂合照

2015年夏天,我以扶貧幹部的身份來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後,與很多當地的藏族教師成了朋友。囊謙是國家級貧困縣,縣裡對教育格外重視。漸漸地,我產生了一個念頭:既然我在這裡的時間還算長,不如親自教一些學生,開闊他們的視野。一個多月後,“光明新聞班”在香達鎮中心寄校開設起來了,這是一個興趣班,攝影、閱讀、寫作,是主要的授課內容。

9月的一天,學校下午放學後,我從縣扶貧開發局趕到學校,扎江校長已經帶著33名學生來到教室了。學生們來自四五六三個年級各班,初來乍到,彼此不熟,分組的時候我有意打散他們的自由組合,高低年級搭配著坐。這間教室原本一直閒置,積滿了灰塵,大家就這麼髒兮兮湊合著坐下了。由於停電,我的素材沒法打印,只好臨時改變計劃,增加互動。

和囊謙縣的藏族孩子上一堂作文課

自我介紹的康卓吉

三個組,需要有三個組長。我簡單動員過後,第一組有位高個子男孩率先舉了手,他叫尕桑。我請他做了自我介紹,問他有什麼愛好,他說聽歌。我問什麼歌最好聽,他說鬱金香。我請他唱兩句,他開始猶豫,把頭低下,我發現他帽子上不知被誰惡作劇寫著“女王”。糾結了一陣,他說,我唱個《爸爸媽媽》吧!然後他很流暢地唱了一段獻給父母的歌,這個表現讓其他同學很是驚訝,都鼓起掌來。

和囊謙縣的藏族孩子上一堂作文課

講故事

輪到第二組,以女孩居多的學生們都迅速把頭往下低,我想起了自己上學時的光景,一種鴕鳥式的躲避,自以為是的安全。我便分享了自己的心理活動,說我跟你們一樣害羞過,但沒用的,勇敢地站出來比被動地選出來要有意義得多。一位男孩望著我,手舉了一半,我給他加了把勁,說,來吧,就是你了。他叫巴丁曲英,雖然站起來了,但聲音微弱到只在喉嚨裡,湊上去都聽不清。他說他最愛看少兒頻道的“豬豬俠”,“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是他能記住的臺詞,於是我讓他重複這句臺詞,直到全班能聽見他的聲音。

第三組有個女孩毫不猶豫就舉手了,她叫乃吉曲措,她會在別人說話時非常認真地注視、聆聽,發言時落落大方。

和囊謙縣的藏族孩子上一堂作文課

乃吉曲措

第一堂課算是熱身,兩天後,我帶來了嶄新的作業本,開始上寫作課。

開課前,我讓大家在作業本上畫下自己的頭像,他們畫出了千奇百怪的小人像。畫了睫毛、畫了髮型、畫了自己頭上戴的花的小朋友,是很少數,這少數人跟其他人的區別,就在於對細節的觀察。我跟大家分享了這一發現,並告訴他們,細節能讓你的作品更豐富。

和囊謙縣的藏族孩子上一堂作文課

學生畫的頭像

接下來開始講作文。乃吉曲措是一個很開朗的小姑娘,不怯場,在互動環節中很能帶動氣氛。其實孩子們內心都是非常活躍的,只是釋放的層次不一樣。我從一個“笑”字開場,逐漸擴展語素,在交流中讓學生們自己添加情節,慢慢變成了一篇小文章,通過內容的變化,讓學生體會到“觀察和描述細節”對於作文的重要性。

和囊謙縣的藏族孩子上一堂作文課

課堂上

隨後我留給他們半個小時,圍繞“雨”寫一篇快速作文,能寫多少就多少。在這個時間裡,有的學生被許多寫不出來的漢字困擾,有的寫了幾句之後就不知道還有什麼能寫,有的遮住不讓我看,有的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我在合適的時機提醒他們,雨的到來影響了誰,雨裡又發生了什麼故事,你們都可以寫。有的孩子得到啟發,在最後幾分鐘奮筆疾書,寫了不少字。最後我讓大家停筆的時候,二組的小組長巴丁曲英還不甘心地問,我可不可以拿回家寫好一點再交給你?我說不必了,這是一次訓練,你可以抽時間另寫一份自己滿意的給我。課後,孩子們主動問我,老師,下節課什麼時候上啊,我說要不後天?你們想放假還是想上課?他們齊聲喊,上課!這讓我挺意外。

和囊謙縣的藏族孩子上一堂作文課

攝影課

回到家,我慢慢批改作文。作業本上的自畫像讓人忍俊不禁,三個不同年級的孩子第一次體驗快速作文,效果基本在我意料之中,水準參差不齊,但每個人至少都是認真聽了課的。他們當堂吸收的東西,能直接體現在筆下,這令我欣慰。所有作文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久美扎西的文字。字數並不多,只有八行,100多字,本子裡能看出反覆修改過的鉛筆痕跡。分了三段,每段都有一個層次,並且充分調動了身體的感覺,把“雨”寫得富有童趣。說到這,還是摘錄下來吧:

雨來得突然,跟著一陣陣溼潤的風。雨悄悄地來了,我聽見了雨的腳步聲。香校的每一塊石頭、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奇妙無比的琴鍵。還有我們的教學樓,就像洗了澡一樣。

下午也在香校下起了濛濛細雨,下課時,我去洗手間,滑了一下,真疼。

天吶,雨改變了香校的顏色!

和囊謙縣的藏族孩子上一堂作文課

作文

能看出他化用了一些課本里的語句,文字裡也有很多其他同學都用到的細節,如“風”“綠草”“教學樓”。但只有他用了排比句,加上滑了一跤的情節,這點很可愛。

幾個月後,在報社的幫助下,孩子們有機會到北京參觀學習,這個久美扎西,走到哪寫到哪。他手裡拿著本子和鉛筆,靠在長城溼潤的城牆上,伏在大巴柔軟的座椅上,想到了什麼,就堅定地寫在本子上。

和囊謙縣的藏族孩子上一堂作文課

長城上的久美扎西

那個瘦小的身影,我始終記得。

前些天,報社組織了扶貧調研組來到囊謙,繼續對接一系列精準扶貧相關事宜。我作為組員,再次回到香達鎮,得知那群孩子全部從小學畢業了,去往不同的中學。每每想起他們好學的樣子,我心裡就感到踏實。希望我們的相遇,就像落進作文本的雨絲,能浸潤他們成長的道路。

和囊謙縣的藏族孩子上一堂作文課

參觀故宮

和囊謙縣的藏族孩子上一堂作文課

參觀清華附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