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学区还是考私立?看80后苏州家长如何在育儿路上“打怪升级”……

买学区还是考私立?看80后苏州家长如何在育儿路上“打怪升级”……

家长帮苏州站

推送苏州教育资讯,关注孩子成长

买学区还是考私立?看80后苏州家长如何在育儿路上“打怪升级”……

社区家长精华分享

经常在论坛上看到很多家长在问各种各样诸如此类的问题: 我是不是要买学区房? 该让娃上公立还是私立学校? 要不要让娃补习英语? 有时候我也会做一些简单的回应。其实说到底,这都是一个娃的教育规划问题。如果有了清晰的教育规划,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要做规划,有几个问题一定要先搞清楚

你的人生规划和家庭规划是什么?

孩子的教育规划肯定脱胎于你的人生规划和家庭规划,所以不如先搞清楚自己的问题,再来回答孩子的问题。

你希望孩子通过教育成为怎样的人?

这其实也就是规划的目标。 这里提醒不要简单的把娃考上北大清华作为目标,这只是路径不是目标。 目标是战略,不是战术。

娃的现状和家庭的现状是怎样的?

这个是规划的起点。每个孩子的天赋秉性都不同。每个家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经济能力也都有差别。知道自家娃的现状,才能做出最适合他的规划。

搞清楚上述三个问题,其实就划定了规划的范围,终点和起点了。 然后我们来研究路径和方法。

教育成才有很多路径和方法

教育成才有很多路径和方法, 针对国人(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中产阶层)的现状,以下几种是比较普遍的成才模式:

1.体制内的公立教育

中国教育体制还是以公立教育为主,公立教育也集中了相对比较优秀和均衡的教育资源。目前在一线二线城市的幼儿小学初中阶段,优质公立学校占据了半壁江山以上的教育优势。高中和大学基本是公立教育的天下。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所以公立学校小学初中阶段的学费是国家承担的。 即使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幼儿园和高中,公立学费负担也相对比较轻。

公立教育比较注重知识的记忆和重复练习,学业至上,升学导向的理念占据主流。在重点公立学校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升学压力较大。

公立学校理论上按学区就近入学。 好的公立学校引发了学区房热。针对学区房又出台了一系列管控措施。所以买学区房上好的公立学校是近几年一二线城市学龄儿童家庭的热门追求。这两年热门公立学校常常出现满员加座的情况,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学生的情况比较普遍。

2.私立国际学校

区分于解决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难问题而设立的民办子弟学校,我们把一二线城市内中产家庭更多选择的私立国际学校单独拿出来。这一类学校从幼儿园起,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基本占据一二线城市优质学校榜单的半壁江山,且有不断壮大的趋势。

小学和初中阶段有以中式教育为主的实验班和中西双语为特色的国际班。 到了高中基本就是留学预备班的性质了,其中又针对不同的留学目的国和应考类别分为IB,A-level和AP课程班。这类学校学费几万到几十万一年,有公立学校的分支,有民办的也有外资的。入学通常不受户口限制,入学需要参加选拔考试。如果小学初中选择的是实验班,仍然有回到体制内参加中考高考的可能性。如果从小选择国际班,基本就是留学一个方向了。

与公立学校相比,这里学校相对比较注重娃的全面发展,个性培养和创意训练。课业压力相对较轻( 也因学校教学理念而不同)。小班教学,一个班级通常二三十个学生。师生配比高。

3.移民留学

区别于第二种私立国际学校以高中大学阶段留学作为出路的, 这里指的是娃低龄的时候就选择全家移民或者父母一方陪读,基本上娃从小就在国外接受西方的教育。

这在一二线城市的中产精英阶层中也有相当的比例。有些家庭是全家移民,有些是妈妈陪娃在国外爸爸在国内打拼挣钱。这条途径与第二种比,娃到了大学阶段在语言文化上更有优势。与当地社会的融入更紧密。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进入当地私立精英学校。 如果条件一般,美加澳新的公立教育也能让孩子快乐成长。缺点是中文可能比较着急(现在全世界都在学中文,中国人的孩子中文说不好还是蛮吃亏的)。

对于牛娃,国外公立的放羊式教学有误人子弟之嫌。 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对孩子成长的缺失,娃从小受西式教育产生的与父母的文化代沟问题。

规划过程中的小贴士

有了范围,目标,起点和路径,还有给几点规划过程中的小贴士:

1.这是个变化的世界,规划中要给改变留有空间,建议在现实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候能够重新评估与调整。

2.路径不是只有三种,而是可以组合成很多种的可能性。比如:基础教育优质公立学校,高中国际学校,大学全家移民。

3.不要忽略了娃的意见。 在娃成长的过程中,应该鼓励他参与到规划的调整修改中来。毕竟人生的路是要靠他自己走的。

最后放几个身边的实例供大家参考 ,

希望具有代表性。

A娃: 父母二线城市典型中产,国内本科毕业,家庭年收入50万以上,国企中层管理人员。 娃目前小学高年级,因早年买了学区房,入读重点公立小学,学霸型学生。 父母无移民打算,但希望娃以国外藤校为目标。打算在此重点公立学校读完初中后高中入读知名高中国际班,大学目标全美前30高校。 毕业后娃自己选择,最好留美,父母可以考虑去美国养老。

B娃:父母一线城市中产,海归,家庭年收入100万以上,外企中高层管理人员。娃目前入读双语幼儿园。父母有50岁提前退休移民加拿大的计划。规划娃在国内国际学校读完初中后全家移民。

C娃:父母二线城市公务员,国内大专毕业,家庭年收入二十万。 娃小学三年级,择校入读当地重点公立小学,成绩中游。 父母希望娃在当地入读重点初中后考入重点高中,争取考上好一点的国内本科。毕业后也进入政府工作。

D娃:单亲妈妈带一女娃,新一线城市移民,暂无户口,妈妈为私营企业主,大专学历,年收入30到80万不等。 所购房产学区一般,且因无户口不能保证就读。希望娃快乐成长,孩子学习能力一般,兴趣爱好广泛。目前在国际学校一年级,打算体制外一路走下去,合适的机会出国留学。

更多关于育儿规划的经验之谈

买学区还是考私立?看80后苏州家长如何在育儿路上“打怪升级”……

苏州幼升小的粑粑麻麻们看过来!

更多 择校|学区|积分相关的升学信息、试题资料…

扫描添加小助手大圣为好友,邀请您进群共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