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仁化構築「三結合」關愛未成年人教育網絡

韶关仁化构筑“三结合”关爱未成年人教育网络

韶关仁化构筑“三结合”关爱未成年人教育网络

仁化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聯席會議。龍全明 攝

韶关仁化构筑“三结合”关爱未成年人教育网络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事關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家庭幸福的戰略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仁化縣堅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牢牢抓在手上,黨政主導,部門負責,文明委協調,全社會廣泛參與,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理念,積極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大力構築起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堅實網絡。

2014年底,仁化縣被中央文明委確定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作為參評文明城市的前置條件和同步測評的重要內容,仁化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穩步推進,為仁化成功創建2020年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奠定堅實的基礎。

韶关仁化构筑“三结合”关爱未成年人教育网络韶关仁化构筑“三结合”关爱未成年人教育网络

2018年仁化縣“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中小學生經典誦讀展演。

黨政主導

“三結合”更加堅實有力

韶关仁化构筑“三结合”关爱未成年人教育网络

2018年4月24日至26日,仁化縣教育局聯合縣文明辦開展2018年“仁化縣文明校園”評估驗收工作。

今年7月,仁化縣召開了全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通報了2018年上半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情況,並對下半年工作進行部署。縣委、縣政府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與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統籌起來,同步部署、同步檢查、同步督導;文明辦積極指導聯絡、整合力量,宣傳、教育、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婦聯、團委、公安、市場監管、民政等部門和新聞媒體各盡其責、協同努力,為青少年營造良好成長環境。

為了確保學校安全有序和文明和諧發展,由仁化縣教育局牽頭,聯合綜治辦、公安局、工商局、食藥監局、縣安監局、縣交通運輸局、文化部門等單位齊抓共管,深入全縣各中小學、幼兒園及周邊進行具體排查與督導,開展安全法制宣傳教育,組織學生參加防火、防爆、防災等應急疏散演練,大力推進校園人防、物防、技防的建設,完善學校周邊的警示牌、斑馬線、減速帶等交通安全設施,同時,清理整頓和取締校園周邊非法經營網吧,整治和杜絕接納未成年人上網、遏制傳銷組織滲入校園……通過一系列行動,保障了學校良好的教學和生活秩序,保障了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

仁化縣民政局、婦聯、殘聯等各部門聯合實施未成年人保護專項行動,完善了分類保障機制,確保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殘疾兒童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弱有所扶。

學校主場

“三結合”更加落地生根

韶关仁化构筑“三结合”关爱未成年人教育网络

開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片展活動。

培育踐行——春風化雨潤無聲

近年來,仁化縣各中小學校在縣委、縣政府、縣教育局的指導下,根據各自學校的實際,積極爭取各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充分運用好家長學校、調動學生家長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到文明校園共建中。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積極組織演講、小品、歌謠、書畫比賽、社團活動等情境教育和主題實踐的方式,加深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體驗,充分利用校園宣傳欄、公益廣告、微信公眾號等載體進行宣傳,讓孩子們看得見、聽得到、傳得開,在耳濡目染中感悟踐行。

在廣泛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和積極落實“我們的節日”方面,“三結合”的教育合力更加凸顯,各項教育活動的開展既順利又高效。今年教育系統聯合相關部門清明節期間,相繼組織了2.8萬人次參加了“祭奠革命先烈”和“網上祭英烈”活動,端午節期間深入開展的“愛家鄉促和諧”主題的各種活動約2萬師生參與,“仁愛仁化與愛同行”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有1.8萬學生參與。全縣各校組織學生到仁化暴動紀念碑、雙峰寨、銅鼓嶺烈士紀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加清明祭奠革命烈士、開展“紅色研學”。還有“戲曲進校園”“花是結果血是成果”仁化暴動史蹟圖片進校園巡迴展……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大大加強了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2018年,全縣共評出23名“美德少年”、25名“新時代好少年”、117名“三好學生”、74名“優秀學生幹部”。

韶关仁化构筑“三结合”关爱未成年人教育网络

2018年4月,仁化縣第二小學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班會。

文明校園——涵養道德新高地

近年來,仁化縣將創建文明校園活動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抓手加以推進,按照仁化縣教育局、仁化縣文明辦《關於印發仁化縣關於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關於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的通知》要求,仁化縣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走內涵發展之路,成果豐碩。有“仁”文化的田家炳小學,“活力文化”的實驗學校,“紅色文化”的董塘中學、雙峰寨中學、石塘鎮新華書店希望小學,“詩文化”的扶溪學校,“九齡文化”的周田中心小學……仁化縣已經形成“一校一特色”發展格局。

從仁化縣啟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以來,通過強力打造領導班子建設好、思想道德教育好、教師隊伍好、校園文化好、活動陣地好、優美環境好的“六好”校園,持續發力建設文明校園。上半年,仁化縣教育局與縣文明辦組成聯合考評組,對申報創建縣級文明校園的田家炳小學、實驗學校、董塘中學、仁化一中、丹霞學校等5所學校進行全方位評估檢查驗收,並給予高度評價,其中有4所學校順利通過。截至目前,全縣共8所學校獲得“韶關市文明校園”榮譽稱號,2所獲得“韶關市書香校園”,6所獲得“廣東省書香校園”,7所幼兒園被評為“韶關市一級幼兒園”,1所幼兒園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幼兒園”。

社會搭臺

“三結合”更有聲有色

韶关仁化构筑“三结合”关爱未成年人教育网络

高坪社區開展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家庭教育知識講座。

“愛孩子的父母需要科學的指導,負責任的父母需要專業的學習”,今年,仁化積極創新教學模式,開辦家長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組織開設了“面向全體家長的普及課”和“分年級段的專題課”,分年級段的專題課程達90餘場;邀請專家開展“家校共育”等主題講座累計25場,邀請關愛女童保護基金會志願團隊到學校開展“愛護我們的身體”未成年兒童防性侵教育達20餘場。如:縣總工會牽頭的創文網格第九區組織的《家庭教育決定孩子未來》專題講座,從鮮活的案例和現場互動中學習如何建立親子關係、創設良好家庭環境。

“以樂促智、以技促能、以讀潤心、以德育人”是城鄉學校少年宮的活動宗旨。仁化縣在2015年就已建成23所學校少年宮,其中鄉村學校少年宮19所,城市學校少年宮4所,各少年宮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節、體育節、力所能及的技能培訓活動、內容鮮活的經典誦讀活動、主題鮮明的道德實踐活動等,大大豐富了未成年人的課餘生活,陶冶了道德情操。

大力推動“兒童之家”建設,以社區(農村)為依託,向兒童提供遊戲、娛樂、教育、衛生和社會心理支持等一體化服務,當前,建成了75個“兒童之家”,申報了4個市級“兒童之家”項目,有效彌補了兒童迴歸社區(農村)後的家庭監管“空白”,同時,完善了各社區(農村)的綜合文化站、體育場館等,在保障流動、留守兒童享有平等發展權利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新聞媒體和社會媒介大力宣傳“圖說我們的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開辦保護未成年人專欄,如仁化縣廣播電視新聞臺與縣檢察院合作完成的公益廣告《自我防範拍手歌MV》等,引領了少年兒童遵德守禮、向善向上。

家長聯盟

“三結合”更凝心聚力

韶关仁化构筑“三结合”关爱未成年人教育网络

2018年3月,仁化縣實驗學校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學生清理錦江河堤垃圾。

家長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教師,要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適合社會高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學習現代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目前,全縣的中小學和幼兒園都已經建立了家長學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甚至每個班都成立了班內家長委員會。學校以教育教學開放日和各種活動為契機,讓家長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走近教師,同時開辦家庭教育系列專題講座,提高了家校配合教育的凝聚力,充分發揮了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管理的智慧和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發展支持力。如:組建家長微信群、家長義工隊等,大大發揮了家長以身作則示範引領孩子健康成長的模範作用,促進了凝心聚力共同教育孩子。

韶关仁化构筑“三结合”关爱未成年人教育网络

仁化縣田家炳小學開展“童心向黨”繪畫比賽。

現在的未成年人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後備軍。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我們不忘初心,攜手並肩,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讓每一個祖國的花朵都美麗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