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你小时候吃过最好吃的是什么?

蒋勋:你小时候吃过最好吃的是什么?

蒋勋:你小时候吃过最好吃的是什么?

“民以食为天”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句古话,意思是说老百姓或人民生活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其实就是吃饭。过去一般老百姓碰到风不调、雨不顺的饥荒年代,可能连吃饱饭都很难,所以“民以食为天”也有一种对于执政者的警示吧!希望他们以老百姓的吃饱饭为念,将之当成最重要的一件事。

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中国上古时期一种铜器叫作“鼎”,就是大锅子。在出土的夏代青铜器里留有一些食物残留的遗迹,比如说肉块及五谷类的化石,说明“鼎”真的是拿来煮饭或者烧肉的一种锅子。

蒋勋:你小时候吃过最好吃的是什么?

“鼎”后来慢慢变成君王权力的象征,在皇帝朝堂上放置了九座鼎,所谓“一言九鼎”,表示执政者的一句话就像九座鼎,代表一种不可动摇的力量。这意思当然也是一种警告:执政者是不能随便乱说话的,一句话就是一言九鼎。“鼎”也代表了老百姓“民以食为天”的意义,身为一个执政者,你最大的责任在使老百姓能够吃饱饭、能够安居乐业、能有事情做。

在汉民族、在亚洲地区,对于政权和吃饭、政权和食物之间的关系会特别强调,西方倒不会有这么明显的连接。所以汉民族这一句“民以食为天”的古话,可能到今天对亚洲很多地区的执政者来说,都还是有意义的格言吧!

在早期如史前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多从事游牧或狩猎,大部分食物是从动物取得,例如牛肉、羊肉;渔猎人口还可取到鱼肉。不过一般来讲,若是深处内陆或河流稀少区域的话,想要吃到鱼肉并非易事。

我自己有过一个经验。有次和朋友到蒙古国,从乌兰巴托走大草原到戈壁这一区域。他们的羊肉非常鲜美,刚开始可能我们来自南方较少吃羊肉,所以觉得羊肉也蛮好吃。可是十四天下来,我觉得自己很想变成一头羊,可以趴到草原去吃草——因为每天的食物完全没有植物类,一大早起来的早餐就是一大块羊肉,午餐晚餐也一样,到最后觉得全身都是羊的味道,然后才感觉到自己在食物的习惯里,有一种对植物的想念。

植物指的是青菜或者豆类,就是你会感觉到植物放在口中咀嚼的快乐。所以我当时真的做了一件傻事,就是去拔了一些青草放在嘴巴里去咬、去嚼。我由此想到,大家常常讲的“山珍海味”,“山珍”指的大概就是所有动物的肉类,比如果子狸,有些人专门爱吃一些奇怪的山产;所谓的“海味”,就是龙虾、鲍鱼这种海里的东西。我们发现山珍海味就是所谓的荤菜,不包含五谷或者植物类的食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以我自己的成长背景来说,我觉得这些年大家对食物的感受性改变很多。

我的童年到青少年应该是在台湾五六十年代,当时经济条件还不好,大部分家庭都有自己的副业。所谓副业,就是种菜、养鸡、养鸭或者是养鹅,当然也有养猪的。我记得每一家的门口,都会有一个瓮放置pun,闽南语的“pun”就是馊水,类似现在的厨余,把剩菜剩饭集在一起当作猪鸡鸭的伺料。

我记得那时家里中饭、晚饭吃的大部分都是菜类,早上是稀饭配点豆腐乳、酱瓜、花生米,甚至有时候连这些小菜都没有。我印象很深的是有时稀饭会拌上猪油和酱油,或者白砂糖,就已经觉得很满足了。现在碰到同年龄的朋友,大家谈起来当年早上的一碗热稀饭,里面还调上猪油和酱油,就觉得好像是人间美味了。

我们对食物的记忆非常奇特,你会发现一般人所讲的山珍海味,未必是自己一生最重要食物的记忆 。

蒋勋:你小时候吃过最好吃的是什么?

有时我会怀念起童年时候家里院子里母亲种的空心菜,就在水田旁边一小块 地。空心菜很容易生长 ,把它的根压进土里,没有多久就生出了叶子。

现摘水嫩水嫩的空心菜,母亲有一种特别烹调的方法,就是用大蒜来炒菜叶,用醋熘 来做菜茎——加醋、 加一点辣椒来做醋熘,咬在口中时感觉到那空心菜鲜嫩鲜 嫩、饱含水分的滋味,其实是我到现在对食物最大的怀念。

*作者:蒋勋,台湾作家、画家、诗人、美学家,本文由勋衣草美学社整理编辑,仅供交流学习所用,不作商用!版权归蒋勋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_^

蒋勋:你小时候吃过最好吃的是什么?

蒋勋老师独家授权蜻蜓FM平台,为勋衣草朋友们特别推出“美学合辑”,包括《细说红楼梦》《中国文学之美》《孤独六讲》《生活之美》《身体之美》《美的觉醒》《细说王羲之》《说梵谷》等经典作品。购买成功后,大家可永久收听。

蒋勋老师用质感声音,带你一起发现文学之美,生活之美。愿你在喧嚣时代,与伟大的灵魂在书中相遇,找回最纯粹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