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即將香港上市,招股書里披露了哪些看點?

9月3日,港交所披露了貓眼娛樂(以下簡稱“貓眼”)招股說明書,貓眼正式開啟

香港上市進程。

在港股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形勢下,貓眼作為繼小米、美團之後又一家香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又能為港股貢獻出一份怎樣的成績單? 同其他行業巨頭相比,它有什麼獨特之處?

六年革新,成就互聯網娛樂服務巨頭

據綠專資本瞭解貓眼成立於2012年,最開始在美團作為一個娛樂部門開展在線電影票務業務,向大眾提供電影資訊、影院信息、電影票團購服務。

2013年1月,美團電影更名為貓眼電影,並率先推出具有在線座位選擇功能的貓眼App,在電影在線票務市場取了先發優勢。2014年,貓眼推出社區功能,圍繞活動促銷和核心用戶深耕細作,不斷完善媒體內容,使得用戶的黏性得到大大增強。與此同時,利用快速增長的在線電影票務業務先發優勢,貓眼開始進入電影宣發領域。


貓眼即將香港上市,招股書裡披露了哪些看點?

2015年美團與大眾點評戰略合併完成之後,貓眼整合了大眾點評的娛樂業務。

2016年貓眼從美團點評分拆獨立運作,引入光線作為戰略投資人,開始深入電影發行業務。2017年9月,貓眼和微影達成了戰略合作,獲得騰訊一筆10億人民幣的投資,併成為騰訊在社交網絡平臺獨家票務渠道。

合併後的新貓眼,市場份額穩定保持行業第一,產業格局相較之前也更加多元化。2018年上半年,貓眼已經為佔中國綜合票房的90%的電影提供娛樂內容服務,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互聯網娛樂服務巨頭。

根據招股書顯示,光線及其關聯方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8.80%;騰訊持股比例為16.27%;美團為8.56%。他們既是貓眼最重要的股東,也是最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

在“三巨頭”的支持下,貓眼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流量和內容資源優勢。招股書顯示,憑藉與騰訊的戰略合作關係,貓眼擁有微信及QQ錢包的流量入口。同時,通過與美團點評的戰略合作,貓眼成為了美團App及大眾點評App娛樂票務渠道的獨家商業合作伙伴。

貓眼通過美團、點評、微信、QQ、貓眼、格瓦拉六大入口,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娛樂內容及服務,使得消費者能夠隨時隨地獲取娛樂新聞、電影預告及獨家的內容創作者視頻訪談等娛樂資訊,並一站式完成娛樂消費。通過貓眼C端產品“在線選座、媒體內容、在線社區”等功能和服務,形成了用戶觀影消費的全程閉環。

另一方面,貓眼手握大量用戶、流量資源和大數據,通過平臺流量、數據、工具和服務,為內容製作方、宣傳發行方及電影院、活動場館提供全方位服務支持,協助其優化運營效率。

經過六年發展,貓眼已經逐步完成了上游電影、電視劇、綜藝的製作,中游宣發、推廣,以及下游票務銷售和娛樂電商的全產業鏈佈局,形成了全鏈條服務能力,這種全鏈條服務優勢也延伸到包括電影、電視劇、演出、綜藝等多元化業務領域之中。

憑藉多元化的業務佈局和全鏈條服務優勢,貓眼成為國內領先的的互聯網娛樂服務平臺。

多元化業務佈局,各項業務全面領先

公眾對於貓眼的印象更多還停留在選座購票的移動APP,然而近幾年的貓眼已經成為一個具有全鏈條服務優勢的、綜合性的互聯網娛樂服務平臺,並逐步完成了在電影、現場娛樂、電視劇、綜藝等領域的多元化業務佈局。

據招股書介紹,貓眼業務覆蓋在線娛樂票務服務、娛樂內容服務、娛樂電商服務、廣告及其他服務等業務領域,並且每項主營業務都取得了顯著的領先優勢。

招股書顯示,貓眼是目前領先的在線娛樂票務服務平臺。

根據艾瑞諮詢報告,以2018年上半年總交易額計,作為第一主營業務,貓眼的在線票務佔據了高達60.9%的市場份額;貓眼與中國絕大多數影院合作,覆蓋逾600個城市。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國94.9%的電影院通過貓眼在線銷售電影票。此類電影院貢獻2018年6月中國票房的99.7%。按2018年上半年總交易額計,貓眼在現場娛樂票務服務中排名第二。

招股書材料表明,貓眼是目前領先的娛樂內容服務平臺。

以在線娛樂票務市佔領先的優勢為基礎,貓眼構建了一個強大的娛樂內容服務平臺,成為其另一個核心業務。從2016年起,貓眼開始為電影、電視劇、綜藝等提供製作、宣傳和發行等內容服務。根據艾瑞諮詢報告,2018年上半年,貓眼提供宣發支持的電影約佔中國總票房的90%,領先優勢顯著。

招股書數據顯示,貓眼是目前領先的娛樂行業用戶及從業人員在線社區 。根據艾瑞諮詢報告,按2018年上半年平均月度活躍用戶計,貓眼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電影社區,貓眼專業版是娛樂行業應用最廣泛、影響力最大的專業工具和服務平臺。

在開展娛樂票務服務、娛樂內容服務的同時,貓眼也開始探索娛樂電商、廣告等新的平臺業務。貓眼從單一的票務業務,逐漸拓展到電影宣傳、現場娛樂在線票務、電視劇、網劇、網絡大電影及綜藝節目市場、電子商務等領域,佈局泛娛樂產業,產品與服務類型愈發多樣,商業模式也愈發多元化。

齊頭並進、收入結構優化,財務數據亮眼

多元化的商業模式豐富了貓眼的收入來源。通過招股書財務數據,可以發現貓眼各項業務的營收都在持續增長。

招股書顯示,貓眼的營業收入總額從2015年的5.97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17年的25.4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06.6%。截至2018年6月30日,貓眼的營業收入為18.95億元,同比增長103.5%。

與此同時,貓眼的毛利指標也在顯著增長,公司毛利從2015年的2.98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8.88億元,到2017年增至17.42億元,毛利增速分別為197%和96%,實現連續兩年近翻番增長。2018年上半年毛利已達11.86億元。經調整溢利淨額從2015年的-12.7億元躍升到2017年的 2.16億元,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電影票務收入目前雖然佔據貓眼營收的主要部分,但比重逐年下降。從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該項業務的收入由5.94億元增至14.9億元,在整體收入結構中的佔比卻從99.6%下降到了61%。值得注意的是,貓眼娛樂內容服務收入增長迅速,收入由2016年3.38億元增至2017年的8.52億元,佔總收入比重相應的從24.5%提高至33.4%。主要是來自電影公司的內容服務收益增加,以及貓眼參與的票房分成增加。同時,娛樂電商服務所得收益也由2016年的人民幣0.15億元大幅增至2017年的人民幣1.27億元。

這表明,貓眼票務佔比逐步降低、內容服務和電商服務佔比逐漸擴大,整體營收結構逐步優化。

招股書顯示,貓眼的經營虧損從2015年的-13億下降至2016年的-4.95億,2017年繼續下降至-0.19億;貓眼經調整的經營淨利潤從2015年的-12.68億元下降至2016年的-2.61億元,2017年更是盈利1.74億元。

貓眼經營數據持續向好受益於公司近年來的併購整合帶來的效率提升,公司優化業務佈局,逐步降低營銷及推廣費用佔比。據招股書披露,貓眼的營銷及推廣開支從2015年的14.48億元下降到2017年的12.90億元,節省開支達1.5億元人民幣。由於規模效應和品牌認知度的增強,雖然相關的票補、營銷開支佔比減少,但票務市場份額仍然高居行業首位。

此外,貓眼一直擁有穩健的現金儲備,綠專資本瞭解2017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高達11.70億元,為各項業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抓住娛樂產業“黃金時代”,探索3萬億市場空間

貓眼作為國內少有的既擁有互聯網平臺實力,又可以覆蓋娛樂行業上下游的服務平臺,正享受著中國電影及娛樂市場爆發以及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帶來的雙重紅利。

招股書顯示,根據艾瑞諮詢報告,隨著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在線電影票務的滲透率由2012年的18.4%增至2017年的82.3%。以總交易額計,中國的在線電影票務市場由2012年的人民幣31億元增至2017年的人民幣460億元,預期將於2022年將進一步增至人民幣1,134億元。而目前中國的在線電影票務市場相對集中,貓眼以60.9%的市場份額領先市場,第二及第三大參與者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3.9%及2.7%。貓眼在票務領域的領先優勢與在線電影票務市場的規模化增長,仍然將會為這一業務帶來可觀收入增長。

招股書顯示,貓眼現場娛樂票務總交易額於2017年達人民幣3.31億元,2018年上半年更進一步增至人民幣3.91億元。根據艾瑞諮詢報告,中國的現場娛樂市場(包括演唱會、現場演出、展會及體育賽事等)由2012 年的人民幣430 億元增至2017年的人民幣846億元,並預期將按25.2%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至2022 年的人民幣2,602 億元。其中,現場娛樂在線票務的滲透率由2012年的11.9%增至2017年的38.6%,預期將於2022年進一步增至78.9%。現場娛樂的在線票務服務市場由2012年的人民幣14 億元增至2017 年的人民幣71 億元,預期將於2022年進一步增至人民幣244 億元。在取得行業領先優勢之後,未來貓眼這一業務的增長也相當樂觀。

除了在線票務之外,貓眼電影發行、宣傳、製作等內容服務業務也快速發展。招股書顯示,娛樂內容服務所得收益由2016年的人民幣3.37億元大幅增至2017年的人民幣8.52億元,增長幅度達33.4%。根據艾瑞諮詢報告,今年上半年,貓眼提供宣發服務的電影拿下了中國綜合票房的90%左右。春節檔的《紅海行動》和暑期檔《我不是藥神》等爆款電影的誕生離不開貓眼的宣發推動。在電視劇《獵毒人》《延禧攻略》等熱門劇集,以及偶像養成節目《創造101》等熱播劇和綜藝背後,也都有貓眼提供的數據支持和專業化的營銷服務。

根據艾瑞諮詢報告,中國電影市場快速增長的趨勢將會持續,綜合票房預期於2017年至2022年將會按17.5%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中國將於2019 年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的電影市場。此外,中國的電視劇、網劇、網絡大電影及綜藝節目市場由2012年的人民幣575億元增至2017年的人民幣1,390億元,並預期將於2022年達人民幣2,823億元。貓眼在娛樂內容服務奠定的領先優勢,將會充分博取電影、電視劇、綜藝市場高速增長帶來的紅利。

在貓眼招股書中,娛樂電商服務業務成長性也十分亮眼。招股書顯示,貓眼提供的網上預訂賣品、銷售衍生品及影院會員等娛樂電商服務,所得收益由2016年的人民幣0.15億元大幅增至2017年的人民幣1.27億元。根據艾瑞諮詢報告,隨著中國的娛樂行業及居民購買力持續上升,預期娛樂電商市場(主要包括銷售IP 衍生品及電影院及場館賣品)將由2017年的98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415 億元。顯然,貓眼娛樂電商業務的成長空間也十分樂觀。

搭載娛樂產業和移動互聯網的高速列車,貓眼正在發揮累積的平臺優勢、全產業鏈服務優勢,為娛樂行業數字化升級提供更多可能。

相信不久的將來,港股資本市場將會見證一個互聯網娛樂服務平臺巨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揚帆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