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機場定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名稱如何確定?

北京新機場定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名稱如何確定?

北京新機場定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名稱如何確定?

北京新機場定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名稱如何確定?

新京報快訊(記者裴劍飛)今天(9月14日)下午,中國民用航空局發佈消息稱,北京新機場正式定名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有業內人士指出,該名稱是按照“機場所在城市名稱+具體地點名稱”制定的,符合《民用機場許可規定》的要求。

記者注意到,自北京新機場開工建設以來,如何命名的爭論就從未中斷,曾有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和民航業界專家建議採用“京津冀國際機場”、“北京雄安國際機場”等名稱。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曾考察新機場

據中國民用航空局介紹,依據《地名管理條例》和《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規定》等規定,並報經黨中央、國務院審批同意,北京新機場名稱確定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其實,自2014年12月新機場獲批建設以來,就備受關注。2017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前往考察,更是使得該機場曝光率倍增。

政協委員曾建議以“京津冀”或“雄安”命名

不過記者注意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定名過程可謂是幾經波折。有網友戲稱,因為其建設在北京大興、河北廊坊和天津武清之間,乾脆就叫“武大廊機場”。

在2014年12月24日召開的北京新機場開工建設動員大會上,時任民航局一副局長曾對媒體表示,自己確實聽說過“武大廊機場”的說法,在北京新機場的命名問題上,官方曾經考慮過用‘首都永定國際機場’,但因各方意見不統一而未能敲定。

除了官方的表態外,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和民航領域專家也對北京新機場的命名建言獻策。其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在2017年建議,將北京新機場命名為“京津冀國際機場”;2018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建議將北京新機場命名為“北京雄安國際機場”,以體現中央戰略意圖和新機場的戰略定位。

民航機場名稱確定有何講究?

據業內人士介紹,就一般情況而言,民航機場的命名需要依據《民用機場許可規定》的第三十八條規定,“運輸機場名稱應當由機場所在地城市(或地、州)名稱後綴機場所在地具體地點名稱組成”。

目前,以“機場所在地城市(或地、州)名稱+機場所在地具體地點名稱+(國際)機場”這種方式來命名是國內機場命名的主流情況,如廣州白雲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等。

記者注意到,在2015年6月1日,《人民政協報》曾發表文章《建議新機場命名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原因是作為地名,大興是北京設立的第一個縣。作為動詞,又有著引領京津冀一起振興的美好寓意。

機場以白酒命名曾被人民日報發文批評

機場作為一張獨特的城市名片、城市品牌塑造中的重要一環,已經成為城市打造品牌的頂級資源之一。記者發現,一些機場在命名時選擇“依附”知名度較高的景區,例如連雲港花果山機場,機場所在的灌雲縣小伊鄉,與位於海州區的花果山相距30餘公里。

而在2012年,宜賓機場以宜賓聞名全國的白酒改名為宜賓五糧液機場,輿論譁然。對於這樣“直白”的品牌營銷策略,《人民日報》隨即發表評論文章《機場改名為何一“名”驚人》,批評這種以企業名稱為機場命名、不顧城市形象的短視行為。該文稱,“管理部門在‘經營城市’時應該意識到,相較於地方形象、文化認同等隱形價值,冠名帶來的經濟利益儘管直接卻也短暫,考慮不周還會帶來副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