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应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节日!

教师节,应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节日!

图文转自文子QQ空间

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诚挚揭晓,他们身披绶带,一手举着金灿灿的奖杯,一手捧着红彤彤的证书,犹如从战场凯旋的英雄,让我们充满景仰和敬意。这是个成熟辉煌的季节,紧拥火热多彩的生活,感动江西教育的英雄人物在步入金秋之后,仍将傲霜斗雪,流香溢彩。

教师节就是这样,能够撩拨共振所有人的心,无论你是村野山夫,还是机关干部;无论你正驰骋教坛,还是春泥也护花,你都曾做过学生,你都曾有过老师,或许你现在正是学生的家长、教师的亲朋,因此没有谁不曾心怀尊重教师、尊重知识的情结。这种情结令人对教师心生爱慕、对教育心生尊崇,无不用心表达敬师尊教。

正如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他们当中有年轻教师和退休教师、有普通市民、有机关干部,他们服务教育、支持教育、情系教育、奉献教育。在这个舞台上,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教师节不仅仅属于他们,也同样属于我们;教师节不仅仅属于教师,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节日。

岁月走来的是昨天和今天,生命唱响的是明天的歌。为了教育事业,93岁高龄的王振美把生命中所有的能量化为一缕缕爱的阳光,照进了教师的心间,照亮了学生的未来。这是一个连一块没吃完的榨菜都舍不得扔的老人,省吃俭用一辈子,却大气地将自己一生才攒下来的50万元捐给了教育,在老家莲花县六市乡成立了王振美教育基金会,资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教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了一种生活情趣。老年人在身体吃得消和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乐于享受山水间的徜徉,饱览各处的名胜古迹。可王振美老人走得最远也就是这次来南昌参加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平时连出六市乡都少。几十年来,他几乎没买过一件新衣裳,更别说远足旅游观光了,他把每一分能省的钱都省下来,好不容易攒足50万元,一次性就奉献给六市乡教育。老人的善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支持教育、奉献教育,六市乡王振美教育基金迅速壮大。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从此在六市乡,贫困生的学费有着落了,潜心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和成绩优异的学生有奖励了。

教师节,应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节日!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我们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都是家国情怀的不同时代表征,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东华理工大学的周义朋教授,作为新时期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正是家国情怀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为了国家核能开发事业,他扎根边疆铀矿山12年。在与罗布泊一山之隔的戈壁,他12年忍受着对万里之外亲人们的思念,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和寸草不生、沙暴肆虐的极端艰苦环境,为铀矿采冶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默默坚守,在戈壁大漠深处,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主持设计建成了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工业应用的微生物地浸采铀工艺系统。

周义朋,就像戈壁滩上的红柳,把根儿深深地扎在了祖国边疆的铀矿事业,他这一精神之“根”,不正是他心底的家国情怀吗?

此情可待成追忆。24年了,远在上海的上海大学教授沈启华老人,从未间歇过对浮梁山区学生的资助,对浮梁教育事业的支持。

24年的慈善助学道路上,他用爱的光焰照亮一茬茬山村孩子的未来。

那是1994年的暑假,沈启华带领上海大学的学生来到浮梁县经公桥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当地破旧透风的教室、满身补丁的学生和学生们渴求知识的目光,深深刺痛了沈启华的心。那一次,他除了返程路费外,把身上所有的钱和带来的衣服都送给了当地村民;那一次,他下决心要帮助村镇重建温馨的校园;那一次,他决定回到上海动员亲朋资助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

回到上海,沈启华开始将自己做班主任的70元津贴、一次5元钱的监考补贴等等,一点点的攒起来,寄往景德镇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他说服友邦保险在景德镇昌江区建起了第一座希望小学,他动员自己的大女婿出资20万元到景德镇捐建希望小学,他促成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与景德镇丽阳镇中小学对接共建,解决了当地学校体育、艺术类教师短缺的问题……

因为一次心灵的触动,沈启华的生命中从此多了一份“给予”的炫彩和温情,一路走来, 24年从未间断。在社会的广泛参与下,他服务教育、奉献教育已然成为一份事业。山里人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梦想得以实现,他们感谢的是整个社会,感激的这个美好的时代。教师节属于沈启华老人,教师节也是全社会的节日。

教师节,应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节日!

“我是教育的受益者,所以我深切体会到教育改变未来 ,我用一种感恩的情怀来抓教育。”吉安市吉州区委书记朱谋俊甫一上任,就遇到企业教师面临下岗窘境、农村教师居无定所等难题。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朱谋俊果断实施并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有效解决了企业学校老师的难题,提升了全区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有力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又迅速在全国率先将公租房建设在镇区农村中心小学、农村中学,形成教师住房保障机制,建立稳定而优质的教师队伍。

在他的主导下,吉州区发展教育事业做到了“五个优先”,即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优先保证、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人才优先引进。连续八年,吉州区的教育投入都以20%的速度增长。朱谋俊真心写就了一篇用“小财政”办成“大教育”的美文,校园更美了,设施更先进了,入学更便利了,校园及周边环境更安全了……

教师,用无限的师爱书写人性的博大,以高尚的人格打造时代的典范。1989年出生的慎魁元大学毕业就怀揣着教书育人的梦想,一头扎进修水县何市镇一个山坳里的袖珍小学,践行育新人的使命任务。

20几岁的大学毕业生,要么考研,要么考公务员,要么就漂在北上广,再次也要在县城或省城就业扎根。可慎魁元偏偏选择了一所有着5个年级、3名教师、120名学生的袖珍小学。最窘迫的一次是,学校的其他老师一夜之间全离开了,就剩下慎魁元一人,5个年级的120名学生眼巴巴地看着他,几百名学生家长的心一下子空落落的。慎魁元一边像弹钢琴一样忙着120名学生的课堂教学,一边紧急动员自己的同学、朋友前来支教、助教。

同学陆续前来助阵的那个清晨,慎魁元早早地打开校门,在教学楼上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走进校园,内容涌起一股暖流。此后在慎魁元的努力下,这所山村小学第一次有了趣味运动会,第一次有了图书阅览室,第一次孩子们有了入学照,第一次全体教师给学生过生日,第一次拍摄微视频,记录孩子们成长的时光……

教师,就是这样,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尽多的给予,最少的需要。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得益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劳动。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则离不开全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与关心,全省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工作的推动与实施,《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与实施,江西省基础教育“三项计划”的落实与推进等等,无不凝聚着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残联等努力与支持的智慧与心血。正因为全社会的齐心协力,才能不断地帮助解决教师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教师节,是全社会共同的节日。教师节里话教育,祝福教育,祝福教师,同样祝福关心教育、关爱教师的每一个人。(以上图文内容,均转自“文子”的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