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全中国最会说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龙江有过一段往事


这个全中国最会说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龙江有过一段往事


图源:新华社资料图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11日下午3时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逝,享年84岁。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

头条哥听单田芳还是受哥哥的影响,那时候电视还是只有三五个台,节目内容远远不如广播,而且也不会轻易让孩子去观看。

于是,听广播成为每天晚上雷打不动的娱乐节目,每天写完作业,都要和哥哥坐在桌前,拿出收音机听上一段单田芳先生的评书,《童林传》、《白眉大侠》故事里的侠剑客们,成为了那个年代每一个男孩都追捧的“偶像”。

可以说,单田芳先生陪伴了几代中国人,在那个物质文明并不发达的时代,为人们带来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这个全中国最会说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龙江有过一段往事

1934年,单田芳出生在一个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最早闯关东的那批民间艺人,母亲王香桂是西河大鼓的顶尖高手,父亲单永魁是王香桂的弦师,夫妻俩走一路、红一路。

尤其是“闯关东”以后,东北三省便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孩提时代,单田芳始终随着父母往来于沈阳、长春、哈尔滨之间飘摇沉浮

单田芳5岁随父母来到齐齐哈尔,那个时候淘气的单田芳度过了一段还算安稳、快乐的童年生活——

当时,单田芳是由王香桂的两个学徒月梅、小梅自然充当了免费保姆。单田芳的父母责令“两枝梅“严格看管。一天,单田芳往“两枝梅”的水里下了药,他用红绒绳把两个师姐的麻花辫子紧紧绑在一起,随后反锁上房门,快活地出去玩。

回来时,两个师姐还在昏睡,单田芳尖起嗓子大叫:“不好啦!大全子(单田芳小名)掉进水里了,快救人啊……”,“两枝梅”霍然惊醒,慌忙朝外狂奔,不料,各自的小辫子已经死死地纠缠在一起。当两个披头散发的人来到池塘却发现单田芳根本没掉进水里。

1953年,单田芳考上了东北工学院,但是没想到家庭的变故让他不得不走上说评书的道路——

但是,单田芳的母亲改嫁,虽说每月有哈尔滨寄来那六十元的抚养费,但六十元人民币不是六十两黄金啊。单田芳左顾右盼,实在是两难,最后,把心一横,想:干脆辍学,挣钱养家吧!

身为长子,不得不扮演“人梯”的角色,家庭危难,长子必须应声而出。为了全家老少更好地活着,他无可奈何地放弃了上大学的锦绣前程。

单田芳在《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中也讲述了自己经受过的几乎最严酷的打击,那就是“文化大革命”——

因为单田芳因为说错了话,成为了“现行反革命”被下放到东北农村,为了糊口,家里所有的东西几乎都变卖一空,到后来就根本吃不上饭了,单田芳只好跑到哈尔滨、长春、沈阳漂流了4年多,跟别人学做“水泡花”,拿个罐头瓶泡几朵小花,一瓶能挣几分钱,勉强维持生活。

在单田芳的成长岁月中,不仅目睹了侵略与战争,也见识到了生生死死的“人间地狱”。

后来,他的评书里不是江湖侠客,就是绿林飞贼,无论在什么名义下,只要涉及到战争的话题,单田芳总是念念不忘老百姓,他无限惋惜地慨叹:“又要打仗了,老百姓算倒了血霉啦——招谁惹谁了!”这种评书艺术中的“民本意识”,完全脱胎于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个全中国最会说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龙江有过一段往事

除此之外,单田芳还曾经和黑龙江某报业集团打过官司,这也算是一段和黑龙江的“往事”吧。


这个全中国最会说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龙江有过一段往事



这个全中国最会说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龙江有过一段往事


东北这片黑土地是一块事业的跳板,成全了单田芳拥书入关,走向全国。这里沉积着他大半生的爱恨情仇、荣辱毁誉,恐怕永远也割舍不掉;如果论起家世来,单田芳的祖辈、父辈,乃至他的出生地都不在东北,这里至多算是他的"第二故乡"


这个全中国最会说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龙江有过一段往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是评书的一个繁荣时期。“等到‘文革’前,一个运动挨着一个运动,文艺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限制非常多。”像单田芳这样有文化的艺人能够说新书。

《地道战》、《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当时流行的小说单田芳都跑到书店买来,看完背会就开始说,那段时间他说了33部新书。

这个全中国最会说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龙江有过一段往事


1978年,单田芳录制了他最为脍炙人口的长篇评书《隋唐演义》。“国家、国家,国在前,家在后,国家的政策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死存亡,这是一点儿都不假的。”单田芳说。

1993年,单田芳应北京电视台之邀录了80回《七杰小五义》,播出以后反响很好。1994年,他又录了《百年风云》,此后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请他录了400集《薛家将》,在全国播出后产生很大影响。

“我是两条腿走路,电台、电视一起上,一直就忙到了今天。”退休以后的单田芳比退休前忙多了。“我很喜欢这种生活,很刺激。我有一技之长,很多人喜欢我,这就叫幸福。尽管累一点,但这个累里是带着甜的。”


这个全中国最会说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龙江有过一段往事


“单田芳评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从艺半个多世纪以来,单田芳共表演录制了《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乱世枭雄》等100余部计15000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整理编著17套28种传统评书文字书稿,开创了评书走向市场的先河,并将评书艺术与动漫产业相结合,开发动漫评书新领域。

他是将评书从书馆引入广播大市场的第一人;

他是评书艺术开设专门广播评书频道的第一人;

他是评书进入电视的第一人;

他是开创红色评书、弘扬红色评书文化的第一人;

他是将评书与网络结合,开创网络书场的第一人;

他是系统整理传统评书、著书出版的第一人;

他是以评书形式宣扬企业文化的第一人;

他是将评书艺术推入产业运作的第一人。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那苍凉、浑厚、略带沙哑、举世罕有的嗓音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1995年,单田芳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

2009年,单田芳被定为“评书”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2011年,出版了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

2012年,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这个全中国最会说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龙江有过一段往事



这个全中国最会说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龙江有过一段往事


单田芳家里经常宾客盈门,其中不少是来拜师学艺的。

“既然我是这个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那我就得责无旁贷地把这门艺术传下去。但光靠我哪行啊,再不收几个弟子,传承下去,就没有时间了。”单田芳说。

说到评书艺术的未来,单田芳认为:“评书市场虽小,关键是我们行内人应该不甘落后,让广大听众了解、爱惜评书,这就要靠我们的钻研,如何跟上时代,挖掘更多老百姓喜欢的东西。我相信评书还会有更繁荣的时候。”

评书讲的是伦理道德,是故事也是人生的经验。几十年来,单田芳把他的经历也都融入到每一段书里去了。“人的一生是非常难的。所以,我就总结了一句话:人生在世难难难,苦辣酸甜麻涩咸,起早贪黑为张嘴,争名夺利不停闲。

这个全中国最会说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龙江有过一段往事

单田芳先生说了56年的评书,有录音记录的就有100多部,在全国500多家电台、电视台播出。从他的经历来看,单田芳是新中国最早的东北代言人,虽然他的普通话不是最好的,伴随着口音,但凭借独特的嗓音,却感染着全国人民,据说现在每天还有1亿多人在听他讲故事。

说来也巧,昨晚头条给娃洗澡时,还放了单田芳先生的一段评书。而在闲暇无事或者在堵塞的交通洪流中,头条哥还是会听单田芳先生的《童林传》、《三侠五义》等作品,回忆童年时的美好时光……

如今,再也听不到先生那句苍劲有力且熟悉的“要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愿先生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