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三十八:劉表的終極反擊爲何失敗

大錘為大家推出全新系列《三國演義細節解密》,在每週一晚

,大錘都會為你揭秘三國,希望各位讀者老爺多多支持!本期第三十八回!

最近三期的三國演義細節解密,大錘向列位讀者聽友,描述了東漢末年的著名意見領袖劉表,是如何在自己的暮年重新振作,一躍成為荊州之主,後來又是如何因為受制於荊襄世族的力量而作繭自縛的。不過,劉表畢竟也曾經是一代豪傑,他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淪為荊襄世族的傀儡。

歷史上的劉表,曾經在他主政荊州的近二十年時間裡,持續做出努力,對那些阻礙他徹底掌握荊州的世家大族勢力,進行過反擊。劉表的反擊到底是什麼呢?又為何最終失敗呢?本期三國演義細節解密,為您講述。

《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三十八:劉表的終極反擊為何失敗

咱們在前幾回說過,劉表之所以無法將荊州力量完全整合為自己的力量,就是因為他當初是孤身前來,缺乏自己的行政班底和直屬軍隊,因此無論是行政措施還是軍事行動,都要通過荊襄大族在荊州當地的力量來實現,結果就是劉表很多時候無法貫徹自己的主張。對此,劉表在主政荊州之後不久,就開始了自己的行動——

公元196年,西涼軍閥殘部中的一股,由張濟帶領前來搶劫劉表。對於外來戶的掠奪性攻擊,荊州內部豪族的意見跟劉表是一致的,那就是抵禦外敵、維持荊州整體利益,因此劉表有效集中了荊州兵力,將張濟軍擊退,並打死了張濟。隨後張濟的人馬由其侄子張繡帶領,劉表卻立即通過賈詡與張繡講和,並果斷地給張繡提供地盤和錢糧,最終將張繡軍安置在荊州的邊境一線,成為依附於荊州的二級軍閥。

《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三十八:劉表的終極反擊為何失敗

這是劉表在主政荊州期間最大的軍事政治安排,同時也是最為成熟完善的套路,其他的比如黃祖在江夏、劉備在新野等等,都是劉表這種收編、扶植二級軍閥的套路。

從表面上看,這種二級軍閥具有某種獨立性,但是又需要荊州提供錢糧和地盤支援,相當於劉表花錢僱的荊州“看門狗”。當荊州遭到外敵入侵的時候,這種二級軍閥因為駐守在荊州邊境一線,首當其衝就要抵禦外敵,成為第一批炮灰,也就發揮了“看門狗”的作用。

《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三十八:劉表的終極反擊為何失敗

從價值上來說,劉表收編的,都是戰鬥力比荊州本土軍要強的中小軍閥,同時荊州在劉表治下比較安定,因此錢糧不缺,但是荊州軍對外作戰的慾望和動力,因為內部荊襄豪族的掣肘而嚴重不足,這些有較強戰鬥力的中小軍閥被劉表收編之後,很好地與有錢卻兵弱的荊州,實現了優勢互補。依靠這種套路,劉表成功抵禦了北方曹操、東面孫吳多年的攻擊。

更重要的是,劉表把這些二級軍閥勢力被安排在荊州的邊緣地帶,也最大程度降低了荊襄本土豪族的戒心,他們作為第一批炮灰抵禦外敵入侵,也能夠有效減少荊襄豪族自己的損失,因此荊襄豪族對劉表這種引狼入境充當看門狗的策略,也是比較支持的。

《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三十八:劉表的終極反擊為何失敗

後世的學者推測,劉表的這種安排,其實還附有自己的小算盤——這些二級軍閥雖然兵力不多,而且也各懷鬼胎,但是他們在某些特定時候,可以成為劉表牽制內部荊襄豪族的一種力量,甚至某種程度上成為劉表的外援。歷史上,劉表去世之後,劉備就是以援助劉表之子劉琦的名義,插手了荊州事務。

後世的我們,完全可以根據這一段歷史,展開逆向想象:如果劉表與荊襄集團撕破臉,劉備軍必然是荊襄豪強要鋌而走險時必須考慮的要素,這就構成了對荊襄豪強的某種限制,而且,如果真是到了那個最後時刻,劉表完全可以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選擇劉備軍。

《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三十八:劉表的終極反擊為何失敗

當然,這些外部的看門狗,只能是劉表的最後時刻選擇,因為畢竟劉表自己都在荊襄豪族的牽制下生存,這些看門狗平時是很難直接插手荊州的,對於劉表來說,能夠維持這樣一批外來戶在荊州豪強的夾縫中生存下來,就是他所能做的最大限度的限制荊襄豪族的措施。

要想真正壓制住把持著荊州權位、控制荊州軍力的荊襄豪族,籠絡僱傭一批外來軍閥看門狗,只是輔助措施,真正的核心對策,必然是建立自己的行政隊伍和自己的軍隊

《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三十八:劉表的終極反擊為何失敗

但是一直到劉表去世,這兩件最重要的大事,他一件都沒做成。

按理說,劉表作為名士,建立自己的人才隊伍並不難,但是一方面,荊襄豪族壟斷了荊州絕大部分職權崗位,並且互相勾連成為網絡,給劉表重用自己人造成了巨大的障礙。

另一方面,劉表自身的一些不足也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礙——劉表的用人標準仍舊遵循東漢儒學的那一套,比如名士王粲因為長得比較醜,按照當時的儒學人才標準,那就是人醜就代表沒本事,因此遲遲得不到劉表的重視。

《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三十八:劉表的終極反擊為何失敗

在三國即將來臨的亂世,東漢儒學傳統意義上的重視學識、才德那一套用人標準,其實是有些不合時宜的。

亂世中需要的是有才能的人,也就是在行政才能或者王霸之謀的人,這樣的人,在亂世紛爭中遠比坐而論道、滔滔不絕的飽學之士要有價值,而劉表對杜襲、裴潛等人不能用,卻去重用宋忠之類的儒學名士,結果被當時人視為“沒有大志”“無王霸之才”。

《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三十八:劉表的終極反擊為何失敗

至於軍隊建設,劉表就更無能為力了。除了荊襄豪族把持荊州軍馬大權之外,他最大的缺陷就是沒有接受過軍事領域的學習,這屬於知識結構上的重大缺陷。

按照在荊州生活過的諸葛亮、甘寧等人的評價,劉表“不曉軍事”,也就是沒有軍事才能,諸葛亮可是用兵名家,甘寧則是陣前猛將,他倆評價劉表軍事能力如此之低,基本宣告了劉表在軍事領域的嚴重缺陷。劉表自己都不知兵,在荊襄大族的阻撓之下,建立直接聽命於自己的軍事武裝一事就更是無從談起。

《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三十八:劉表的終極反擊為何失敗

公元208年,劉表病死。他一手提拔的儒學名士宋忠,就是咱們前文提到過的那個在劉表手下教書育人著書立說的荊州名師,立即擔任了荊州本土豪族投降曹操的聯絡官,也就是投降使者,並很好地完成了這個投降任務。

正如後來魯肅規勸孫權組織赤壁抗曹時說的那樣,豪族名士們都可以投降曹操並獲得好處,唯獨孫權不可以。當曹操以壓倒性的力量來到荊州時,荊襄豪族很自然地拋棄了劉表,選擇了新的主人。

《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三十八:劉表的終極反擊為何失敗

在這個過程中,宋忠的人生軌跡,很好地註釋了劉表作為荊州之主的悲劇,那就是:亂世中的軍閥,沒有自己的人才和軍隊,割據一方的故事再好,也終究有夢醒身滅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