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三十八:刘表的终极反击为何失败

大锤为大家推出全新系列《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在每周一晚

,大锤都会为你揭秘三国,希望各位读者老爷多多支持!本期第三十八回!

最近三期的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大锤向列位读者听友,描述了东汉末年的著名意见领袖刘表,是如何在自己的暮年重新振作,一跃成为荆州之主,后来又是如何因为受制于荆襄世族的力量而作茧自缚的。不过,刘表毕竟也曾经是一代豪杰,他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沦为荆襄世族的傀儡。

历史上的刘表,曾经在他主政荆州的近二十年时间里,持续做出努力,对那些阻碍他彻底掌握荆州的世家大族势力,进行过反击。刘表的反击到底是什么呢?又为何最终失败呢?本期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为您讲述。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三十八:刘表的终极反击为何失败

咱们在前几回说过,刘表之所以无法将荆州力量完全整合为自己的力量,就是因为他当初是孤身前来,缺乏自己的行政班底和直属军队,因此无论是行政措施还是军事行动,都要通过荆襄大族在荆州当地的力量来实现,结果就是刘表很多时候无法贯彻自己的主张。对此,刘表在主政荆州之后不久,就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公元196年,西凉军阀残部中的一股,由张济带领前来抢劫刘表。对于外来户的掠夺性攻击,荆州内部豪族的意见跟刘表是一致的,那就是抵御外敌、维持荆州整体利益,因此刘表有效集中了荆州兵力,将张济军击退,并打死了张济。随后张济的人马由其侄子张绣带领,刘表却立即通过贾诩与张绣讲和,并果断地给张绣提供地盘和钱粮,最终将张绣军安置在荆州的边境一线,成为依附于荆州的二级军阀。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三十八:刘表的终极反击为何失败

这是刘表在主政荆州期间最大的军事政治安排,同时也是最为成熟完善的套路,其他的比如黄祖在江夏、刘备在新野等等,都是刘表这种收编、扶植二级军阀的套路。

从表面上看,这种二级军阀具有某种独立性,但是又需要荆州提供钱粮和地盘支援,相当于刘表花钱雇的荆州“看门狗”。当荆州遭到外敌入侵的时候,这种二级军阀因为驻守在荆州边境一线,首当其冲就要抵御外敌,成为第一批炮灰,也就发挥了“看门狗”的作用。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三十八:刘表的终极反击为何失败

从价值上来说,刘表收编的,都是战斗力比荆州本土军要强的中小军阀,同时荆州在刘表治下比较安定,因此钱粮不缺,但是荆州军对外作战的欲望和动力,因为内部荆襄豪族的掣肘而严重不足,这些有较强战斗力的中小军阀被刘表收编之后,很好地与有钱却兵弱的荆州,实现了优势互补。依靠这种套路,刘表成功抵御了北方曹操、东面孙吴多年的攻击。

更重要的是,刘表把这些二级军阀势力被安排在荆州的边缘地带,也最大程度降低了荆襄本土豪族的戒心,他们作为第一批炮灰抵御外敌入侵,也能够有效减少荆襄豪族自己的损失,因此荆襄豪族对刘表这种引狼入境充当看门狗的策略,也是比较支持的。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三十八:刘表的终极反击为何失败

后世的学者推测,刘表的这种安排,其实还附有自己的小算盘——这些二级军阀虽然兵力不多,而且也各怀鬼胎,但是他们在某些特定时候,可以成为刘表牵制内部荆襄豪族的一种力量,甚至某种程度上成为刘表的外援。历史上,刘表去世之后,刘备就是以援助刘表之子刘琦的名义,插手了荆州事务。

后世的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一段历史,展开逆向想象:如果刘表与荆襄集团撕破脸,刘备军必然是荆襄豪强要铤而走险时必须考虑的要素,这就构成了对荆襄豪强的某种限制,而且,如果真是到了那个最后时刻,刘表完全可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选择刘备军。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三十八:刘表的终极反击为何失败

当然,这些外部的看门狗,只能是刘表的最后时刻选择,因为毕竟刘表自己都在荆襄豪族的牵制下生存,这些看门狗平时是很难直接插手荆州的,对于刘表来说,能够维持这样一批外来户在荆州豪强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就是他所能做的最大限度的限制荆襄豪族的措施。

要想真正压制住把持着荆州权位、控制荆州军力的荆襄豪族,笼络雇佣一批外来军阀看门狗,只是辅助措施,真正的核心对策,必然是建立自己的行政队伍和自己的军队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三十八:刘表的终极反击为何失败

但是一直到刘表去世,这两件最重要的大事,他一件都没做成。

按理说,刘表作为名士,建立自己的人才队伍并不难,但是一方面,荆襄豪族垄断了荆州绝大部分职权岗位,并且互相勾连成为网络,给刘表重用自己人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另一方面,刘表自身的一些不足也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刘表的用人标准仍旧遵循东汉儒学的那一套,比如名士王粲因为长得比较丑,按照当时的儒学人才标准,那就是人丑就代表没本事,因此迟迟得不到刘表的重视。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三十八:刘表的终极反击为何失败

在三国即将来临的乱世,东汉儒学传统意义上的重视学识、才德那一套用人标准,其实是有些不合时宜的。

乱世中需要的是有才能的人,也就是在行政才能或者王霸之谋的人,这样的人,在乱世纷争中远比坐而论道、滔滔不绝的饱学之士要有价值,而刘表对杜袭、裴潜等人不能用,却去重用宋忠之类的儒学名士,结果被当时人视为“没有大志”“无王霸之才”。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三十八:刘表的终极反击为何失败

至于军队建设,刘表就更无能为力了。除了荆襄豪族把持荆州军马大权之外,他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接受过军事领域的学习,这属于知识结构上的重大缺陷。

按照在荆州生活过的诸葛亮、甘宁等人的评价,刘表“不晓军事”,也就是没有军事才能,诸葛亮可是用兵名家,甘宁则是阵前猛将,他俩评价刘表军事能力如此之低,基本宣告了刘表在军事领域的严重缺陷。刘表自己都不知兵,在荆襄大族的阻挠之下,建立直接听命于自己的军事武装一事就更是无从谈起。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三十八:刘表的终极反击为何失败

公元208年,刘表病死。他一手提拔的儒学名士宋忠,就是咱们前文提到过的那个在刘表手下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的荆州名师,立即担任了荆州本土豪族投降曹操的联络官,也就是投降使者,并很好地完成了这个投降任务。

正如后来鲁肃规劝孙权组织赤壁抗曹时说的那样,豪族名士们都可以投降曹操并获得好处,唯独孙权不可以。当曹操以压倒性的力量来到荆州时,荆襄豪族很自然地抛弃了刘表,选择了新的主人。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三十八:刘表的终极反击为何失败

在这个过程中,宋忠的人生轨迹,很好地注释了刘表作为荆州之主的悲剧,那就是:乱世中的军阀,没有自己的人才和军队,割据一方的故事再好,也终究有梦醒身灭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