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火热“链情”下的资本狂欢

蹭热点谈“链爱” “忽悠式公告”炒作股价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极端案例下,区块链成为集资、传销诈骗的敛财旗号,更多时候则是“搭便车”的投机者利用时髦概念浑水摸鱼、蹭热点。今年以来,不少上市公司披露有关区块链的“忽悠式公告”,谈起了“链爱”,投资者需要擦亮双眼。

区块链:火热“链情”下的资本狂欢

例如,今年1月11日,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中南建设,公布了自己和区块链的跨界“链情”,披露了一则公司投资区块链项目进展的公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行业的“链爱”迅速引起监管部门警惕,随后,在深交所监管要求下,中南建设停牌核查。

由于中南建设信息披露存在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违规情形,深交所随后对其发送监管函,要求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吸取教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区块链:火热“链情”下的资本狂欢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至今,深市有54家公司披露与区块链、雄安新区和海南自贸区等热点概念有关的信息,其中涉及区块链概念公司30家,少数上市公司有实际投入,但投入金额普遍不高,其余均停留在前期阶段未有实质进展,公司借热点概念炒作股价的意图明显。

银链科技首席执行官申屠青春说,区块链本身带来了信任,但是谁来推动区块链应用,这是需要公信力的。目前,只有央行或者行业龙头企业才有能力推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其他机构囿于公信力难以成为区块链落地的“推手”,多数可能成为“炮灰”。

“币圈”降温“链圈”加速 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区块链:火热“链情”下的资本狂欢

区块链的投资价值究竟有多大?一些业内人士对此保持谨慎的态度,认为要区分“链圈”与“币圈”,不少“链圈”创业者关注区块链应用研发,而“币圈”若与虚拟货币相联系,投资者则需要谨慎对待。

“在‘币圈’中,一定程度存在泡沫、甚至集资欺诈。”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认为,区块链技术能够对现有的信任机制起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作用,其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仍有待观察。

据专家介绍,近来“区块链”类诈骗案件频发,不法分子常以“投资虚拟货币周期短、收益高、风险低”为借口,骗取用户信任并诱使其转账进行投资。同时,他们还隐藏网站域名和各种联系方式,使受骗者无法验证公司资质,因而轻信诈骗套路。

区块链:火热“链情”下的资本狂欢

面对潜在的诈骗危机,老百姓如何避免上当受骗?曾光建议,一方面应客观理性看待区块链的价值,不要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尤其要避免盲目、从众的投资心态;另一方面,遇到区块链相关的投资项目时,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轻易向个人账户转账,务必通过官方渠道验证其公司信息,以防轻信虚假投资骗局。

事实上,区块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误区正在得到澄清,去伪存真、回归应用逐渐成为区块链行业的共识。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区块链和ICO融资是两码事,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在于建立信任,而ICO仅仅是利用了区块链技术来实现发行代币的激励机制而已,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区块链:火热“链情”下的资本狂欢

7月19日,在北京举办的“链向未来·全球区块链应用价值峰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区块链技术为政府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产品溯源、传媒版权认证等提供更多解决思路,在了解其暂时短板时,不妨用开放态度关注这一技术。

越来越多国家也开始对区块链技术产生兴趣。随着我国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币圈”的降温正在给“链圈”带来发展机遇,以BAT为代表的大企业积极布局,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区块链应用开始落地,信息溯源、金融交易、法律存证是目前区块链应用的主要方向。

区块链:火热“链情”下的资本狂欢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和正品溯源,产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26个品牌奶粉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未来,这样的技术手段还将覆盖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约3700个商品类别。此外,蚂蚁金服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也引入了区块链技术,实现善款来源和去向可追溯。截至2018年1月18日,共有2100万人次向831个公益项目捐赠,捐赠金额达3.67亿元。

2017年7月,百度发布了基于区块链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将融资企业、信托、律所、投资人等全链条纳入区块链网络。“百度-长安新生”汽车贷款成为首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基于区块链的私募产品。

目前,我国区块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工信部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已超过450家,产业初步形成规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