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贖川軍20年內戰之罪,他率部出川抗日,守城三日,壯烈殉國

王銘章,四川人,川軍將領。盧溝橋事變後,他請求出川抗戰,用生命和熱血來贖回二十年來內戰的罪愆。在徐州會戰中,他以幾千兵力對戰敵軍幾萬兵力,誓死保衛騰縣,面對敵人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苦守城池三天,壯烈殉國。王銘章的犧牲,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詩篇,為臺莊大捷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贖川軍20年內戰之罪,他率部出川抗日,守城三日,壯烈殉國

王銘章將軍油畫

王銘章出川作戰時為一二二師師長,他所在的軍與四十一軍合併為二十軍,在鄧錫侯將軍的統領下,徒步出川抗戰。來到山西后,王銘章的部隊在娘子關與敵人遭遇。川軍武器落後,缺槍少彈,甚至有些隊伍還用大刀為主要武器。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部隊在王銘章的帶領下同仇敵愾,苦戰七天,為大部隊的轉移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娘子關一戰,王銘章功不可沒,被提拔為四十一前敵總指揮,奉命防守山東騰縣。騰縣是日軍奪徐州的第一個障礙,所以日軍向騰縣附近集結重兵,把精良之師都調過去。王銘章雖說是前敵總指揮,代軍長,可手下實際只有四個團的兵力,幾千人而已。不僅如此,部隊很少有火炮類壓制型武器,即使有,也是瀕臨報廢,故障頻發的劣質火炮。

為贖川軍20年內戰之罪,他率部出川抗日,守城三日,壯烈殉國

出川作戰

但王銘章不怨天尤人,他鼓舞部隊士氣時說:“身為軍人,犧牲原為天職,現只有犧牲一切以完成任務。雖不剩一兵一卒,亦無怨尤。不如此不足以報國家,更不足贖川軍二十年內戰之罪愆!”

38年3月16日凌晨,敵軍攻城。僅在16日一天時間就有一萬多發炮彈像狂風暴雨般落入騰縣城內。王銘章堅守城池,與敵人殊死頑抗。一次又一次打退敵軍一次又一次喪心病狂的進攻。在王銘章心裡,只有一個信念:“城在我在,城亡我亡!”17日晚上,敵軍攻入西門,佔領西城牆,王銘章把身邊的保衛力量全派出去,他自己也親臨西門指揮戰鬥,誓死奪回西門。敵人居高臨下,王銘章不幸中彈,彌留之際,他仍然大喊:“都去殺敵,不要管我,我死在這裡痛快!”守城之士受王銘章精神感化,王銘章死後戰鬥還在繼續,一直持續到18日中午。

為贖川軍20年內戰之罪,他率部出川抗日,守城三日,壯烈殉國

川軍雕像

正是這3天的苦苦堅守,為後續部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才使敵人攻佔徐州的計劃泡湯。李宗仁評價王銘章:“若無騰縣之苦守,焉有臺莊兒之大捷!”王銘章的靈柩在運回家鄉的途中,路上拜祭的群眾絡繹不絕,據說連英法在長江上船舶都鳴禮炮致敬。

蔣介石被王銘章守城精神感動,囑託李宗仁:“王銘章力戰殉國,轉請國府表彰,追授上將,生平事蹟宣付史館,以資矜惜,告慰忠勇!”

為贖川軍20年內戰之罪,他率部出川抗日,守城三日,壯烈殉國

王將軍墓

消息傳到延安,主席與董必武等聯名寫下一副輓聯:“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爭光!”

王銘章將軍不僅是四川人民的驕傲,也是全體中國人民的驕傲,他的功績將永遠彪炳史冊,激勵後來人奮發圖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