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症结补短板 真抓实干上项目|解读全市项目建设暨产业大招商工作推进会

Hi!读懂遵义,请点上方“遵义日报”

找准症结补短板 真抓实干上项目|解读全市项目建设暨产业大招商工作推进会

9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项目建设暨产业大招商工作推进会。聚焦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这是今年我市召开的一次大规模专题会议。市委书记龙长春、市长魏树旺分别作了讲话,工作靠后的县(市、区)作了表态发言,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工作靠前的县(市、区)作了经验推介。会议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大抓项目、大搞招商的决心。

实现遵义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一地一市”,找准问题,才能直达人心;真抓实干,必然成绩斐然。为此,本报记者撷取会议中的重点,与读者一起学习会议精神,以期凝聚起奋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力量,为加快建成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找准症结补短板 真抓实干上项目|解读全市项目建设暨产业大招商工作推进会

成绩虽斐然 不足亦突出

我市作为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的西部内陆地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主引擎”。抓住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就抓住了投资的关键与重点,同时也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和主动权。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投资增长19.7%,分别高出全国、西部、全省平均水平13.7、16.3和2.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位;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8.32亿元,位居88个西部非省会地级城市第三位,较去年底提升了两位;完成财政总收入444.7亿元,位居西部非省会地级城市第一位。

成绩看上去很好,但其中的不足更为突出:一是投资增速下滑,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了1.9个百分点,近年来首次低于20%,要实现全年21%的预期目标,压力不小。除红花岗区与去年同期持平外,其余县(市、区)都出现了回落;二是投资结构亟须优化,国有投资多、民间投资少,基础设施投资多、产业发展投资少,民间投资扣除房地产投资后仅占10%左右,与全国60%以上的占比差距较大;基础设施投资占投资总量的34.5%,而产业投资占24.5%;三是项目建设总体趋缓,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以及项目开工率、完工率、投产达产率、入库率等不高,全市858个年度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仅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6.2%,一些项目停建或未按计划完工;四是招商引资有差距,实际到位资金出现负增长,在全省产业大招商综合测评中排名靠后,排名最好的赤水市也仅在第14位。营商环境与周边的成都、重庆、贵阳等地相比有差距,2017年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显示,我市有7个县排在60名之后。

找准症结补短板 真抓实干上项目|解读全市项目建设暨产业大招商工作推进会

老问题有新表现 不作为慢作为影响发展

我市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虽然与融资政策收紧、环保督查力度加大等大环境影响有关,但根源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工作作风不实。

龙长春在讲话中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对一些地方和干部的种种表现作了“素描”:

有的干部缺乏紧迫感,工作走神散光、走歪跑偏,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市委、市政府今年3月份提出了“10+20”亿元的招商引资任务,但有的县(市、区)还没有组建招商专班,工作方案都还没有完善。

有的地方和单位习惯于当官老爷,虽然也盼着客商来敲门,却只是等着别人求自己,不愿走出去主动服务,也不敢走出去。不少干部对政策导向、市场动向、资本流向、投资意向掌握研判不准,招商引资能力本领欠缺,不知怎么走、走到哪里去、如何引进来,心中无数、听之任之,更缺乏与“高手过招”的谈判技巧和沟通能力,甚至对项目不熟悉,说不清楚、道不明白。

有的地方招商引资走过场、搞形式,投资协议签了一大批,但后续跟踪对接不力,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甚至再也不理睬,存在“不打球不犯规”“不想干事、只求无事”等畏难情绪,导致部分投资协议难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投资合同。

这些问题,冷的是客商的心,损的是遵义的利,破坏的是营商环境,最终贻误发展时机。

找准症结补短板 真抓实干上项目|解读全市项目建设暨产业大招商工作推进会

抓大不放小 狠下功夫干

困难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存在,机遇在任何时候都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项目建设和产业大招商是系统性工程,要想谋划生成优质项目,前提是争取引进落地项目,关键是高效推进龙头项目,核心是要在“干”上下狠功夫。

必须紧扣大思路、大战略,谋划生成一批项目。能否谋划生成大项目、好项目,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格局和思路,检验着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担当。要聚焦战略部署和发展需求,特别要紧盯“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和全面构建“五大体系”等重点领域,谋划生成一批扶贫开发、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民生保障、科技创新项目。在文旅融合、观光旅游、康养服务等领域,要无中生有谋划项目,小题大作做好项目,努力让不可能的项目落地生根,让可能性小的项目开花结果。

必须坚持招大商、大招商,争取引进一批项目。项目引进重在质量、贵在精准。大企业引进一个就是招来一堆,就是拉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面。要重点瞄准500强企业及大型央企、行业领军企业,把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保质保量完成引进“10+20亿元”产业项目任务。要围绕补链强链引进项目,强化“链条式招商”,促进产业断层缝合、空白填补。市级成立11个专题招商组,重点深化与成渝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特别要深化渝遵合作、沪遵协作。要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招商方式,注重发挥商会、在遵企业、中介机构等重要作用,把本籍客商、科技专家当作倚重的力量,支持鼓励更多遵义籍人才把成熟产业、科研成果带回家乡,实现人才变资源、变项目、变产业。

要坚持保进度、保质量,落地落实一批项目。项目落地落实,才能见到效益。要强化“筑巢引凤”意识,做好工业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配套布局,推进金融、物流、商贸、居住、娱乐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对已签约的项目,要逐个分析、倾心服务,把意向变成协议、把协议变成合同、把合同变成投资、把投资变成实实在在的实物工程量。要严格项目监督管理,严禁未批先建、批小建大等行为,防止出现验收不过关、半拉子工程和资金链断裂等后续问题,促进项目建设健康推进、良性发展。

找准症结补短板 真抓实干上项目|解读全市项目建设暨产业大招商工作推进会
找准症结补短板 真抓实干上项目|解读全市项目建设暨产业大招商工作推进会

后记:


找准症结、压实责任,完善机制、提升本领,根本在于狠抓落实。


市委、市政府对下半年的项目建设和产业大招商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悉,我市还将召开专题会议,就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出决策部署。这一系列措施充分体现了我市加快发展、奋发赶超的坚定决心,相信我市项目建设和产业大招商必将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报热线电话:199085222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