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良资产是怎么产生的?

通过我们之前的文章,相信大家对不良资产和这个行业有了基本的了解。

那么,不良资产是怎么产生的呢?

有网友说:“不就是企业资金运转困难,还不上贷款了嘛!”

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不良资产的产生不仅与企业有关,更与银行风控、体制、社会环境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一、经济宏观环境影响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我国不良资产爆发的几个阶段。

受20世纪末经济宏观因素的影响,1997年,亚洲地区发生金融危机,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此次金融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导致亚洲各地济萧条。所以,我国在1997年、1998年两年间产生了大量的银行不良 。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国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收来自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

银行不良资产是怎么产生的?

到了2004年、2005年,不良资产虽然得到缓解,却并没有彻底解决,于是,国家再次对不良资产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剥离。

2008年,全球发生次贷危机,国家为了防止不良资产再度大规模爆发,投入了4万亿救市,导致不良资产出现了低谷。但是,4万亿的作用只是暂时的,2010年之后,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再次加大了不良压力,从2012开始,新的一批不良爆发出来......

银行不良资产是怎么产生的?

二、银行风控不到位,缺乏激励制度

从银行来看,部分银行的风控能力不强,管理不当,尤其是2008年以前,银行放贷审核不严,管理机制不健全,其利润收入又主要来源于授信放贷,所以只关注数量而不关注质量,产生了很多违规放贷的案例。

另外,银行由于其本身“特性”,在贷后审核和不良催收方面不如普通资产管理公司做得深入,激励制度也不如其他企业做得好,导致员工缺乏“动力”。

银行不良资产是怎么产生的?

三、企业自身原因

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和制度是不良产生最主要的原因。加入企业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内控体系,一定会在出现问题事第一时间发生问题而进行补救,不至于最后“走投无路”。一般来说,企业形成不良的原因有:资金链断裂、投资分散、管理层违规操作、监管部门监督不到位、对自身规划不正确等等,这都是导致企业最终走上“绝路”的直接因素。

银行不良资产是怎么产生的?

法律环境影响

与国外相比,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几乎没有针对不良资产行业规则和操作指引的法律,导致这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行业。人们更是信用意识淡薄,存在逃债躲债的侥幸心理。进入21世纪后,国家在“边打边撞”的情况下不断完善法律法律和失信惩戒,这才逐步建立起行业法律体系。

银行不良资产是怎么产生的?

综上,不良资产不仅与银行和企业本身有关,更与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离不开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