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越來越難吃,農村「土豬」越來越少,是什麼原因,你知道嗎?

小編小時候家裡每年都會養幾頭豬,一頭留到過年殺了弄來做臘肉,其他的在過年的時候弄來賣,因為那個時候的豬能賣得起價,不過一頭也就2、300塊錢,如果家裡有人要過壽,那時也會殺上一頭來辦席,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農村養豬的人越來越少,很多人家裡的豬圈一空就是好多年了,我的記憶中還是父親走那年養了豬的,距今已經15年了。以前豬肉弄來吃好香,現在的肉吃起味同嚼蠟,一點肉香也沒有。是什麼原因造成現在養豬的越來越少,肉越來越不好吃了呢?小編來和大家說一說。

豬肉越來越難吃,農村“土豬”越來越少,是什麼原因,你知道嗎?

養豬

一、規模化養殖導致利潤降低,農民也沒有了養殖積極性

過去農村一家養上四頭豬就算比較多的了,年底了自己留一頭,剩下的全部賣掉,那是一年到頭的一筆大的收入。現在隨著養殖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型養殖場,規模化養殖的成本降低,為了追求銷量,自然也就會利潤降低,但因為有量在,養殖場的收入凍不低,散養戶的成本高,但價格上不去,自然就打擊了養殖戶的積極性。

豬肉越來越難吃,農村“土豬”越來越少,是什麼原因,你知道嗎?

農村散養豬

二、農村人力減少,養殖成本 升高,但單價上不去

小時候一家人都是圍到家裡轉,我們放學的任務就是打豬草,然後煮豬飼料。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外出打工,半個月的收入就可以抵喂一頭豬了,農村剩下的只是386199部隊,人力的減少,而且飼養成本 增加,現在買一頭小豬就是近千,加上糧食成本、人力成本,基本上沒有什麼利潤。雖然現在土豬的價格比飼料豬要高一點,但並不明顯,特別是在農村收購價格並多不了多少,成本升高、利潤不明顯,自然也影響了農民飼養的積極性。

豬肉越來越難吃,農村“土豬”越來越少,是什麼原因,你知道嗎?

放著黑豬

三、生活條件好了、對環境的要求高了也導致農村散養的減少

養豬是個累活,記得以前我們小時候,放學和週末都要打豬草,然後煮豬食,打掃豬圈,如果要出門,都要準備幾天的豬食,還必須要留一個人在家裡,每天在忙也要把豬的三頓弄來給它吃了,要不就是聽到豬的嚎叫。現在隨便在外面找個工作收入也比餵豬高,在加上現在對環境要求高了,要對糞便進行處理,養殖成本加大了,所以人也不願意養豬了。

豬肉越來越難吃,農村“土豬”越來越少,是什麼原因,你知道嗎?

黑豬

四、飼料的運用、養殖週期縮短,豬肉不好吃了

過去餵豬都是以糧食和豬草混 合為主,以前打米的糠加上玉米麵和豬草一起煮,這是主要飼料,養殖週期比較長,所以豬肉也比較香,但現在大多數豬都是靠飼料催出來的,記得以前在飼料公司做銷售的時候,很多養殖場要求承諾幾個月出欄,一般不超過4個月就要銷售,但農村養殖以前是過了春節買雙月豬一直要養到過年,這時間多長,速生豬的肉肯定不好吃。所以現在我們感覺豬肉一點味道也沒有。

豬肉越來越難吃,農村“土豬”越來越少,是什麼原因,你知道嗎?

二師兄

五、生活條件好了,天天空調體內肉就沒有感覺了

記得以前小時候十天半個月能吃一回肉就不錯了,以前只有過年過節或則有客人來 的時候才會買上1塊肉回來吃,現在基本上桌子上天天都會有肉,吃多了自然也就覺得沒有什麼了,過去覺得好吃是因為稀罕,現在天天吃也就沒有別的味道了。

豬肉越來越難吃,農村“土豬”越來越少,是什麼原因,你知道嗎?

土豬肉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吃到更多的土貨,原生態的東西,但如果價格一直上不去,也很難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只有價格上去了,才能提高養殖積極性。

我是窮哥愛生活,我們一起擺農村故事,如果你喜歡就關注我吧!

如果我喜歡這篇文章,就請點贊、轉發、評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