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令」又來了,家鄉不能養殖,外地不能打工,農民:該咋辦?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點擊右上方紅色鍵關注:三農世界

“青山綠水,才是金山銀山”!可以看出來,這幾年,如何建設生態文明,如何能讓環境得到改善,成為國家主抓的任務,成為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更是成為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而現今,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的同時,空氣汙染,噪音汙染,汙水汙染,廢棄汙染,等各類環境汙染卻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停工令”又來了,家鄉不能養殖,外地不能打工,農民:該咋辦?

為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現今也到了必須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力度的時候了,因此國家也出臺各種政策,如農村養殖“禁養區”的設立,並且也規定一些地方不允許養殖。

主要來說有5個地方: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景區,城市居住區,文化教育和人口密集區等。這些地方的養殖戶也要按照規定時間進行搬遷。同時,對農村一些僅對存欄規模大於50頭牛、500頭豬、5000羽雞、鴨等的禽畜養殖場徵收環保稅。

大氣汙染物稅額為每汙染當量1.2元;水汙染物為1.4元;固體廢物按不同種類,稅額為每噸5元至1000元;噪聲按超標分貝數,稅額為每月350元至11200元。實話實說,在這一系列的環保政策下,許多農村養殖戶也面臨關閉,給一些農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停工令”又來了,家鄉不能養殖,外地不能打工,農民:該咋辦?

不僅如此,為了徹底改變環境汙染問題,前年國家出臺的“停工令”,主要由多個部門共同引發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中就明確一些汙染行業的企業廠礦要錯峰生產,限產或禁止生產,如:水泥、磚瓦窯、陶瓷、石膏板等建材行業採暖季全部實施停產。

時光轉瞬即逝,前年的停工令,農民還沒緩過來勁,今年和去年如出一轍,“停工令”又來了!

家鄉的“禁養風暴”還在颳著,農民在家養殖有限制,但為了父母妻兒,為了家庭,為了未來,不顧相思之苦,不遠萬里的去往一定打工,由於農民掌握的技術少,文化低,只好從事一些建築行業,可前段時間宣佈“停工令”又要來了,許多農民都表示無奈!

“停工令”又來了,家鄉不能養殖,外地不能打工,農民:該咋辦?

因為這意味著從事建築行業的農民要暫時面臨下崗,而據悉,早在201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5278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5863萬人,而從事這些“汙染性”企業的農民,時至今日,至少也有1億人之多。

家鄉不能養殖,外地不能打工,農民:該咋辦?如今農資產品價格上漲,消費水平上漲,各種物價都上漲著!而為其6個月的停工,實在太難熬,失去工作的農民該咋辦?

對於農民來說,霧霾的日子有多難熬? 他們也經歷過,他們也懂得,他們也可勁兒盼著有個藍天,但可不可以想個兩全的辦法?不要只是“堵”!

“停工令”又來了,家鄉不能養殖,外地不能打工,農民:該咋辦?

總之,治理環境汙染,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人人有責!農民在配合的同時,距離2018年的停工令還有幾個月時間,此刻也要提前準備了!

《更多關於三農的資訊請“關注”三農世界》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贊就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歡迎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