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好书推荐——《采桑子》

《采桑子》是一部讲述民国以来满族贵胄后裔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一幅描摹人物命运、充满文化意蕴的斑斓画卷,是一曲直面沧桑、感喟人生的无尽挽歌。清已降,大宅门儿里的满人四散,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各奔西东: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而痴迷;次子因萧墙之祸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 一个世家的衰落,一群子弟的遭际,形象地展现了近百年间中国历史的风云、社会生活的变造与传统文化的嬗变,令人思绪绵绵。

作者叶广芩 女,北京市人,满族,祖姓叶赫那拉。

若水好书推荐——《采桑子》

从来没想过,这本书会给我带来这么强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从书里面我看到了太多人,太多事,一件件地,一点点地让我沉浸其中。

第一个出现的便是大格格舜锦。戏曲是她的全部,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她看不上门当户对的宋家公子,却偏偏喜欢上了拉琴的穷苦书生董戈。对谁都冷冰冰的大格格,对董戈却是十分顺从,爱睡懒觉的习惯也可以为了与董戈一起去河边吊嗓子而天天早起跑步过去。她就认得戏,认得董戈,其他的于她来说都可以无所谓。可是董戈最后还是消失了,大格格也最后嫁给了宋家公子。失去董戈,戏文也变得无味,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情愫,让一个女子如此神伤,对外界的一切都漠然了。即使连亲生儿子宁馨的死,也无动于衷,草草埋在院里的梅树下。我想那是怎样一副场景啊,埋儿子时的大格格,她那时心里有没有一丝心疼,一丝愧疚。风萧萧,情萧条,周遭的一切如木叶随风般,悄悄滑过,仿佛不留一丝痕迹于世。一曲《锁麟囊》,便是大格格对人世间最后的一丝余音。她是真的入戏,是庆幸也是悲哀。

还有一个给我震撼的女人,是那个瘦小的舅姨太太,中国的末代王妃。这个可怜的女人,一直到死都想着她的儿子宝力格。溥仪下台,王爷王妃都没了依靠,曾经辉煌的王府都最后被改革成了办公室,年迈的舅姨太太也只好从里面搬了出来。当她离开时她说过她一点都不难过,说本来就不属于这儿。可是跨出门槛,这个瘦弱的女人却死死抓住了门框不撒手,忍不住呜咽:“要是宝力格回来找到这里找不到我怎么办啊?”她还是念着儿子,可她口中的儿子宝力格自从离家出走以后就再无音信,不知道那个宝力格有没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这个小院里住着他年迈而时时念叨他的母亲。舅姨太太搬到了金家,一个人住在偏院里,每当有人来看她,送饭送菜时,她都努力表现出一副满足和感激的样子。她是不想给人添麻烦,可是那神情明明是充满了不安与无助。舅姨太太写得一手好满文,每天都会在一本小本子上用满文记录着什么。当舅姨太太去世前一天,她收到了一张来自她儿子宝力格的汇款单,整整伍佰元。谁都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宝力格寄来的,当然也无从查起了,只要老太太满足就好了。那天晚上,舅姨太太在睡眠中安然的去了,那张汇款单上的钱正好用来做了发丧费。舅姨太太生前记录的那本小本子,后来被舜铭取了来去请教了会满文的老师,原来上面详细地记录了老太太在金家的一切开销,包括每天吃了什么饭,金家给她买过什么零碎等等,这是一本流水账啊。这个年迈的老太太,用她那几乎快要失明的眼睛记录的这些点点滴滴,是为了让儿子宝力格将来折价如数偿还。舅姨太太啊,看到这里我真的忍不住要掉眼泪了,这是多么让人心疼又可悲的一个女人。她唯一的依靠宝力格,这个只是她想念中的宝力格,终究还是她最信赖最体己的儿子。封建大家族的教养,让她记得别人一丝一毫的恩惠,却在她最终孤零飘摇的时候连最想见的人都见不到。

小说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男人便是老七舜铨。这是个懦弱却坚强的儒生,遵守着封建大家族的制度与礼仪,有着文人的清高,也有着旗人的固执。他爱好书法,爱好抚琴吹箫,他是天生的艺术家,可是却生在了风雨飘摇的时代。大清王朝的没落,让他失去了地位,文革的批斗,让他失去了健康,受尽折磨。原本最爱的柳四咪,在决定两人私奔的时候,嫁给了大哥舜铻,去了台湾。解放后,大哥回来了,却带来了柳四咪的骨灰。舜铨经历了种种磨难,却仍然坚强而淡定的活着。他不争,在红卫兵烧抢国画时,他只要求用他自己的画代替徐悲鸿等名家的画丢入火盆。他不怨,婚姻也是勉勉强强找了一个女人,尽管他看不上。他有着旗人的矜持与修养,专心做画养家,虽然清贫,但也与世无争。可毕竟世道变了,人心不再似以前那般透明。妻子丽英家的几个大舅爷就一直贪婪着舜铨家里的旧物什,变卖了换钱。舜铨对此也只是漠然带过,由着他们去吧。金家已经散了,留下这些物件也没什么意义。如今的戏楼胡同,早已不似先前般辉煌显赫,拆的拆,造的造,面目全非。

还有一个男人便是老姐夫占泰。这个有着道家风骨的老人,最看重的便是喝酒与修道。他有着庄子的洒脱不羁,逍遥自在,可骨子里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妻子舜铃解放后爱上了解放军的王连长,毅然与老姐夫离了婚。这个孤苦的老人,在金家的偏院里,靠着赚点租金过活。在全国粮食危机时,粮票重于千金。他便省下仅有的粮票送给舜铃,自己却饿得最终进了医院。可醒来时老姐夫说他是在辟谷,是修道的一种。究竟是辟谷还是其它,也就不再追究了,那份情谊,始终在他生命里挥之不去。这个洒脱又用情至深的老姐夫,糊涂的外在,深沉的心啊。

当然,还有痴迷于建筑与四格格舜镡的廖先生,慵懒而颓废的金瑞,冷漠而用心的六儿,一个个的都有着各自的故事与辛酸的往事。

小说吸引我的还有那复杂的历史背景。清朝贵族的没落,一个庞大家族的消失,一种制度的陨灭,一段历史的逝去,从来不似清风拂过般静寂无声。那是一种撕心裂肺却又无可奈何的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