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語文 第14講 作文審題立意-拿

第十四講 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拿)

人教版高三語文 第14講 作文審題立意-拿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審題立意"六字訣"即"轉拿提抓辯挖",今天教學"拿",就是"拿來主義"。魯迅先生說:"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二、複習預習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我寧可做人類中有夢想和有完成夢想願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願做一個最偉大的、無夢想、無願望的人。 ——紀伯倫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孔明

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獻給現在。——加繆

答案:

(1)有夢想,即使渺小、平凡,人生也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 (2)要想成為有用之才,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必須堅定志向,認真學習。 (3)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踏踏實實地從現在做起。

解析:

作文命題的材料是三個哲理性話語,其中每句話都可以看做一個立意,有的可以相似轉換,有的可以化大為小。 根據一則材料立意也可,能把幾則材料綜合起來考慮立意最好。

三、知識講解

知識點

閱讀材料,明確材料特點。材料是名人名言、論述類話語等,便用直線思維法,立意從材料中直接拿來。

易錯點

脫離材料 隨意而為。

四、例題精析

直線思維

直線思維是指一種單維的、定向的、視野侷限,思路狹窄,缺乏辯證性的思維方式,但同時也被認為是以最簡潔的思維歷程和最短的思維距離直達事物內蘊的最深層次的一種思維方式。

"六字"訣之一——拿

示意圖

1.A 2.B 3.C拿ABC

【例題1】

【題幹】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俗話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人卻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別人已說的我不必再說,別人無話可說處我也許有話要說。有時這是個性的彰顯,有時則是創新意識的閃現。

【答案】

張揚個性活出自我

水,寧靜致遠,以柔克剛,這是它的個性;

花,傾吐芬芳,奉獻自我,這是它的個性;

鳥,崇尚自由,搏擊天空,這是它的個性。

無論是水,還是花,抑或是鳥,它們都以自我的個性展現於大自然中,他們張揚自我的個性,展現自我,活得異彩紛呈。

的確,大千世界因個性的存在充滿了勃勃生機。正是有了個性的裝點,才有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美,才有了"梧桐更兼細雨"的陰柔,才有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異彩繽紛。

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揭開歷史的面紗,古人亦無不以其個性而名垂千古。

陶淵明,作為一代隱士,世俗的汙濁,仕途的糟粕,使他毅然棄官還田園。他"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他採菊東籬下,這就是他的個性。在舉世皆濁的世界裡,他獨清;在眾人皆醉的世界裡,他獨醒。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不隨波逐流。他以自己張揚的個性,詮釋著自我,展現著自我!他在官場失意,但他不曾在人生中失敗,因為他張揚了個性,擁有了輝煌的人生,活出了自我。

司馬遷,忍辱以負重,頑強不屈著《史記》,這是他的個性;朱自清,寧肯餓死也不肯領美國的救濟糧,這是他的個性;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他的個性……他們不受羈絆,張揚個性,終為世人留下了人生的印跡。

明月高懸映古今,面對多元的競爭的社會現實,我們亦應張揚個性,呈現自我。張揚出自己的個性,不是刻意地炫耀自己,而是實事求是地肯定自己,因為今天的社會需要自我的展現,需要個性的創新,這是我們實現鴻鵠之志的必由之路。在某種程度上,我認為張揚個性,是判斷我們是否是一個有創意的青年,是否為祖國合格接班人的基準。只有在個性的天空裡才能活出本真的自我,假如世人都沒有個性,那麼世界將會是一個機械的世界,渾然一色,黯無生機。

貫古今,串未來,我們都需要張揚個性,展現自我,用個性來書寫自己的輝煌人生,用個性來描繪自己的宏圖偉志。我們是無論如何也不可泯滅個性的,因為個性是人生的靈魂,只有張揚個性,才能活出自我。

【解析】

材料作文的關鍵是讀懂材料,讓思考從材料中析出。可以先抓材料中的關鍵詞,再由這些關鍵詞作深入透析,體現自己的思考。一句常見俗語,字序稍許有變,不僅句意不變,境界亦全新,可見語言之豐富,實乃人思想至豐富。"有話則短,無話則長",賦予此句含義和精神:在這個日新月異、快速發展的新時代,彰顯個性還是提倡創新,已呈常態化趨勢:要麼彰顯個性,刷存在感,要麼提倡創新,不走尋常路線,要的是高精尖。你可任意選擇,不過,萬變不離其宗,你要話語權意識。沒有話語權,或許就沒有你了。而話語權,絕不是說說就行的。彰顯個性、提倡創新,相信沒有人反對,然而,如何達之,頗為不易。新未必是創新,個別未必是個性。不過,如果你連此意識都沒有,庶幾危矣。這則作文題呼應社會創新主題,跟上了時代,而展示個性,又深得年輕人心聲,作文充滿時代氣息,符合社會跳動的脈搏。文體不限,可寫成記敘文,議論文,甚至其他文體,如小小說、散文等。不過,聯繫考場作文實際,當以規範議論文為保險。寫作基本功強的學生,不妨展示個性,有創新精神,即使寫成詩歌,也未嘗不可,只要你有這份心。文體上的放開,也是今年江蘇高考作文命題上的突破。然而"個性"或"創新"的口袋都很大,一不小心,什麼東西都往這個筐裡放。聰明的考生,知道要把口子切小,重點放在怎樣保持個性、怎樣創新上。而在這之前,要給"個性"和"創新"要有自己的定義。可從反面的角度說,什麼不是個性,什麼不是創新,我們要真正的個性,要真正的創新。為了穩妥,考生只可選一個深入細說,要麼說個性,要麼說創新,切不可兩者都混說,結果變成四不像,什麼都說不清。餘秀華寫詩,是個性,是堅持。楊絳堅持做自己,是個性。而創新,在當今社會,不創新,不創業,不走自己的路,就沒有出路。這已經是常識。創新與個性也可融合,把兩者結合起來,可以確立"牢牢把握自己的話語權"的觀點,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是如此。"一帶一路"的提出,南海風雲,只要稍微關心時事,都知道話語權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把作文寫好,不關心時事,是不容易寫好的。

材料作文的審題:第一步,讀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點:單則材料要從整體上把握其主旨;多則材料應弄清它們的異同,從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義;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選擇角度,準確立意主旨單一的材料據材料立意即可。蘊涵豐富的材料,可從多角度立意,即發散思維多向立意。一般說來,一則材料至少可從肯定與否定兩個角度審視:"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幾個"人"往往就有幾個審視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幾個"因"往往就有幾個審視角度。一個事件,針對其背景、寫作目的的不同,就產生了幾個不同的審視角度。本題中,首先要正確理解"有話則短,無話則長"的原因,應抓住後面破折號後的內容"別人已說的我不必再說,別人無話可說處我也許有話要說"。再抓住最後兩句"有時這是個性的彰顯,有時則是創新意識的閃現",由此可以確定從"彰顯個性""創新意識""守規與創新"等角度立意。 【例題2】

【題幹】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請審題立意。

有人說:"想要走得快,就單獨上路;想要走得遠,就結伴同行。"這引發了你怎樣的感悟與思考? 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擬標題,除詩歌外文體自選,不少於800字。

【答案】

立意:

單獨上路

耐得寂寞

自立自強

結伴同行

團隊精神

一個好漢三個幫

例文:

同行與孤往

獨自上路,意味著少了拘束,多了自由,奔跑時腳步無所顧忌,衝刺的速度難以企及;結伴而行,則代表著互相扶持,減少消耗,前途的障礙群起克之,前進的步伐綿延遠方。

而在我看來,同行與孤往,本都不是我們前行的目的。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終究是希望以我們生命的能量,以更快的速度走向更遠的彼方,抵達我們念茲在茲的理想之地。因而我想最完滿的方式,當是先與心念一致的夥伴攜手同行,以群策群力披荊斬棘,而後在面對理想的分岔或目標的多樣時,勇敢地以一己之力走上自己的道路,以無所畏懼的衝刺速度到達終點。其合其分,本質大抵相同。

彼時欣賞印象派畫家的傑作,常常感慨扼腕,想他們建立落選沙龍,一致對抗權威,在新風格的路上走了這樣遠,卻終於大多分道揚鑣。然而看得越多,越覺心下釋然,無需傷感。他們聯手遠行,抵達消除了禁錮的廣闊天地,而後堅持各自內心所想,飛速地各奔東西。同行時意義不同同行本身,而在同向一個目標集結努力,獨行的姿態亦不是孤獨,而是前往自己的夢想。莫奈微酡的睡蓮絢麗的綻放,雷諾阿粗礪的銅像驕傲的矗立,梵高旋轉的星空固然炫目,高更野性的人體亦有生命之力,最終那一場獨行的衝刺,留下這許多獨特而偉大的結晶。

譬如水匯於江,切山開道,奔流茫茫,同行千萬裡,終於走出重重阻隔,此時驟然鋪開,各向四面八方,成就廣大的沖積扇,氣象風物,闊大非常。

獨行的方式或許不同,最終卻可能殊途同歸。世紀之前的俄羅斯詩人,常讓我感嘆先聚後獨的力量,曾經一同為詩歌的美麗與真實奮鬥的帕斯捷爾納克、曼德爾斯塔姆、茨維塔耶娃,還有稍後的艾基,他們在書信與詩作中攜彼此發現廣袤大地上未發掘的美景,認識在時代中變遷的城市,在政治洪流中努力捍衛彼此,保護彼此。最終遠行之後,他們獨自走向不同的方向。有人投向"更人道的作品",用小說記錄一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心聲;有人呼喚昨日的太陽,用生命歌唱自由;有人用死亡捍衛美好;有人用田園勾勒民族。彼此分離,他們用短得驚人的時間創造了各自的精彩。而這精彩又靜靜歸於一體,從不同的角度,述說著一個時代人們的掙扎和良知。

彷彿水滴成雲,因為聚合而不懼太陽烤炙蒸發,因為一體而運行萬里,最終化為個體疾落,滋潤不同的地方,而漫流之後,殊途同歸。

或如水匯於江河,或如雲浮於原野,目標只是理想的遠方。同行而後孤往,方能既遠且疾。挽起身邊的手,揮別舊時的人,沒有猶豫沒有嗟嘆,前進的遠方,一片光明。

【解析】

想要走得快,就單獨上路; 單獨上路/耐得寂寞/自立自強。

想要走得遠,就結伴同行。 結伴同行/團隊精神/一個好漢三個幫。

【例題3】

【題幹】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看待人、事、物,有仰視、平視、俯視三種視角,用不同的視角看待世間萬物,會有不同的心態,會有各異的結果。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不必仰視,也無須俯視;平視現實,平視他人,平視自己,也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要求:①立意自定,自擬題目;②角度自選;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答案】

立意

平視現實才是最好的選擇。

平視他人才是最好的選擇。

平視自己才是最好的選擇。

平視

我們習慣於在幸福的角落裡,俯瞰別人的幸福。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不必仰視,也無須俯視;平視現實,平視他人,平視自己,也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平視自己,保持一顆樂觀的心。

1890年9月9日,哈蘭•山德士出生於美國印第安那州亨利維爾附近的一個小農莊。他的家境並不富裕,但還過得去。然而就在他6歲那年,父親突然與世長辭,留下了母親和3個孩子艱難地生活,作為家裡的長兄,他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但就在12歲那年,母親再嫁,因為遭繼父的排擠,14歲,他輟學離校,來到了格林伍德的一家農場做工,即使生活的很窘困,但他仍然保持著一顆樂觀的心,此後他做換過無數種工作,卻一直碰壁,生活把他推入了低谷,但他仍舊相信自己,正確平視自己,因為只要他平視幸福,總有一天幸福之神會降臨到自己頭上。18歲時,他娶了個妻子,到幾個月,妻子就變賣了他所有的財產,而逃回孃家去了。生活似乎在和他開玩笑,一次又一次把他打落,35歲時,當他開車路過一座大橋時,大橋鋼繩斷裂,他連人帶車墜入河中,身受重傷……但他仍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這樣苦難的人生,我們也許會驚歎83歲後,他開辦的了一家炸雞店,此後生意開始好轉,直到88歲,他創辦的肯德基風靡全球,他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正因他平視自己,始終保持著一顆樂觀的心。

平視自己,反思中領悟人生。

巴金,一顆文壇不朽的明星,他永遠存活在人們的心間。他的一生是正直的,因為他平視自己,平視現實,平視他人,寫出最真切的作品。他是用心在寫作,用一顆平視自己的心在反思自己。在晚年的作品《隨想錄》中,他為小狗包弟的遭遇深感同情,也為自己的懦弱而感到羞愧。他這一生活得正直,因為他平視自己,正確看待事物,他人以及現實,在反思中,他領悟著人生;在反思中,他寫下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當你習慣於俯視或仰視時,不妨停下腳步,平視現實,平視他人,平視自己,也許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你,一種全然不同的人生。

城市的燈紅酒綠,過往川流不息的車輛,在都市生活中,我們忙於前進的步伐,仰望著那物質的最高境界,卻往往忽視了那些最重要的東西。請平視自己,問一問你的心,你究竟想要的是什麼?什麼樣的做法才不愧於那逝去的分分秒秒?

停下忙碌的腳步,平視自己,平視他人,平視現實,也許,它會給你答案。

知識點:材料作文審題:切合題意; 材料作文立意:新穎深刻; 材料作文立意:緊扣材料; 材料作文表達:內容充實

【解析】

平視現實,平視他人,平視自己,也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平視現實才是最好的選擇/平視他人才是最好的選擇/平視自己才是最好的選擇。

採取追問的方式,探討"平視"內涵。

追問一:"平視"是什麼?

我們可以有如下立意:

1.平視是一種真誠、純潔的人生態度。

2.平視是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具體體現。

3.平視是自我生命的需要,能保持心理的健康與平衡。

追問二:為什麼要平視?

我們可以做如下思考:

1.不平視,若仰視,就會高看,就會自卑,就會諂媚;

2.不平視,若俯視,就會傲視,就會自大;

3.若平視,則看得真、看得清、看得遠;

4.若平視,則公平、公正;

5.平視是一種最好的視覺方式,一種拋卻雜念的單純。

追問三:怎樣平視?

這一問題,是對如何做的思考:

1.平視,需要心的端莊與正直;

2.平視,需要情的純潔與高尚;

3.平視,需要識的廣博和深邃;

4.平視,需要度的準確與合理。

五、課堂運

【基礎】

蘇州市城管部門發放一種"綠色存摺",居民每次"賣"廢品(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得到的金額,都會記錄在"存摺"上,通過"以物換物"的方式,在環衛流動車上兌換成家居日用品。到年末還會根據"綠色存摺"的記錄,對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的居民進行適當的獎勵。"綠色存摺"制度,通過適當的獎勵措施來調動起居民分揀的積極性,久之,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也得到提升,垃圾分類工作也往前跨出一大步。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對生活的哪些思考?請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義範圍,不少於800字,不抄襲或套作。

【答案】

學會變通

變通是一種審時度勢的智慧;變通是一種打破常規的勇氣;變通更是一種挑戰自我的決心。生活在千變萬化的21世紀,學會變通是我們的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古人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這並不是一句無憑無據的空話,而是一個經過實踐反覆驗證了的真理。

懂得變通的人才能走出在夢想的困境,找到人生的新支點,覓出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

毛澤東變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策略為農村包圍城市,最終為人民探索出了一條社會主義光明大道;魯迅棄醫從文用脆弱的筆桿直刺敵人的心臟,成就了他'中國的民族魂'的崇高地位;比爾蓋茨在看到微軟的前景後毅然改變讀書成才途徑,投身商場,終於獲得成功。。。。。。

他們的生命因為變通而更加絢麗,他們的夢想因為變通而更加有意義,他們的人生價值也因為變通而得到提升。一個個鮮活的例子都在向我們展示著變通的異樣風采。

當然,變通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充滿智慧的古代先哲們也早已深諳這一道理。 如果陶淵明不懂得變通,不懂得放棄官場,就沒有那令人欽佩的高潔靈魂,也沒有那萬古流傳的詩歌作品;如果秦始皇不懂得變通,啟用商鞅變法,亦不會有秦的大一統。

古往今來,變通都是我們駛向成功之岸的船槳。

有時候,我們會在逐夢的道路生遭遇低谷,會失去前進的照明燈,會在幽暗昏惑的地帶彷徨、躊躇,那麼,這時候何不變通一下道路?或許,只要一個轉身,一個思維的變換,就會柳暗花明。

不懂得變通的人只會盲目堅守,辨不清自己真實所需之物,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道路,最終只能被時代淘汰。 有的人將自己的不懂變通美其名曰:執著或堅守。事實上,他只是在掩飾自己的愚蠢行為。變通並不是要求一味的改變,而是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合理又合適的判斷和選擇。不懂變通的人只會盲目堅守。

曾看到一則寓言:一隻生活在熱帶的魚一直夢想著游出大海,游到達高緯的雪山。最終通過它並不理智的堅持,它到達了夢寐以求的雪山,然而生命也停止了轉動。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小魚的做法,但這樣無謂的犧牲是否真正有價值,有意義呢?我想,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沒有誰能夠改變歷史前進的車輪,我們只有不斷變通自己以適應時代,適應社會。

無論是契科夫筆下的別里科夫,還是矛盾所刻畫的封建迂腐的高老太爺都是我們現代社會所要淘汰的不同變通之人。

學會變通,讓生活更精彩;學會變通,讓夢想更真實;學會變通,讓成功更青睞於你!

【解析】

近年來,高考命題導向,是引導學生投入生活,多角度觀察生活,獨立表達對生活中的某種現象、問題的真實感受,理解並有條理地表達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獨特領悟。提升個人道德修養、倡導崇高的思想境界、確立積極的價值觀、人生觀和處世態度,體現當代人文關懷和辨證理性思維。

本題目屬於敘議結合時事類材料作文。材料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敘述蘇州市城管部門發放 "綠色存摺"推進垃圾分類的成功事例;第二部分評論"綠色存摺"的積極作用。評論中的關鍵詞:適當獎勵、調動積極性、提升意識、推進工作等,目的是引導學生對適當的獎勵措施調動參與積極性的相關思考。另外,題目還提出"引發了你對生活的哪些思考?"的要求,要學生聯繫生活實例,談談適當獎勵的作用與侷限。所以文章可以從正面立意,探究適當獎勵的作用,突出適當獎勵對學習、工作的推動作用;也可以從反面立意,不能一味依賴獎勵措施,獎勵措施只是一種手段,不是最終的目的,誇大獎勵的作用就容易落入功利的陷進;或者兩者結合,談獎勵的利與弊,要客觀全面評價不同的時期所採取的獎勵措施。

學生很容易就能瞭解到寫作的話題,可聯繫社會各領域對適當的獎勵措施的運用事例進行評論,選材角度比較廣,能較容易考察出學生對某個問題的見解。學生可以就材料內容及含義作文,可以將材料引入文中,也可以不引入。

立意角度示例:

1.物質獎勵對激發積極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對不同特質的人,採取不同的刺激手段。

3.物質獎勵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體現"公平"原則。

4.片面強調物質獎勵,容易產生拜金主義,增加獎勵成本。

5.積極性需要動力,但獎勵只是一種手段,不是最終的目的。

6.適當的獎勵激發興趣和熱情,適當的獎勵可以使人化枯燥為快樂。

7.適當的獎勵可以使人內心的優秀品質得以充分發揮。

8.適當的獎勵改變著方式,充分地體現了人類的智慧。

9.適當的獎勵讓人們樂意去接受變化。

10.善於把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有效結合。

【鞏固】

據說在周王朝太廟的石階前,曾立有三尊人物雕像,分別為"玉人""金人"和"石人"的形象。

第一尊為以布匝嘴,表情嚴肅的銅鑄"金人"。用布勒住嘴巴,意為少說多做,惜言如金。胸前勒文"金人",背後有"無多言,多言必敗;無多事,多事必多患"的銘文,教人慎於言行。

第二尊為雙手張開,作侃侃而談狀的"石人"。與"金人"相對而立,此尊雕像的用意是教人要仗義執言,敢於伸張正義,立場堅定。面對異端邪說要不屈從,不阿就,心如磐石。石人胸後勒文"無少言,無少事"。

第三尊為一尊"玉人",為綠衣打扮,象徵玉的溫潤潔淨,"玉人"表情溫恭,謙謹,不動聲色的表情似是在教導人們面對一切都應心如止水,淡然處之。要人們控制內心的慾念,修身養性,克己復禮,潔身自好,方能守身如玉。

上面的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文體。②不少於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答案】

立意:

①禍從口出,沉默是金。做人應當少說多做,惜言如金。

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人當正義,敢於仗義執言、伸張正義。

③慾念可以亡身,修身可以養性。一個人克己復禮,潔身自好,方能守身如玉。

④當說不說非君子,勿言偏言是小人。

⑤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人生於世,失意時不忘修身養性,得意時當以天下為己任

例文:

沉默是金

時間的鐘表滴滴答答的走,高速運轉的社會往往只留給了你極短暫的積澱時間。你只能在這短暫的時間內陷入沉默冷靜思考,你可知往往正是這短暫的沉默決定了你靈魂的深度。

古人云沉默是金。強調深邃的思想,正是來源於那看似沉默的思考過程。寡言君子梅貽琦就是其中的典型。"為政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是梅貽琦奉行的箴言,率先垂範身體力行,他的一生可謂將這12個字發揮到了實處。身處政局動盪的多事之秋,梅貽琦淡定從容,既不蠻幹激進,也不委曲求全,熱血與激情沉澱在他的沉默之中,最終換來整個清華的盛況。

盧溝橋炮響前夕,抗日激情席捲了整個中國,血氣方剛的清華學子更是將矛頭對準了當地駐紮的軍隊。對軍人入校做出過激之舉的這一不理智行為致使駐紮軍隊於當晚強行進駐清華園。緊急關頭,清華校務會議成員齊聚梅貽琦家,商量萬全之策。不同於旁人的心急如焚慷慨陳詞,梅貽琦向隅靜默始終未發一言。正是這兩三分鐘的沉默,萬全之策終於在梅貽琦的腦海中成型,最終保障了清華學子的安全健康,保證了學術的自由獨立。

梅貽琦的沉默使他性格謙虛溫和,從而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收穫了持久的擁戴和尊敬。他溫和如水淡定從容的氣質鑄造了一個時代的斯文,留下了讓後人永遠懷念和敬仰的大師人格。

同樣,它的沉默使他在風雲激盪的年代裡始終保持清醒的認知頭腦,做出正確近乎完美的決斷。挽既倒之狂瀾,扶大廈之將傾,勇敢果斷地駕駛清華在驚濤駭浪中安然前行。

周國平散文中深刻剖析了沉默。在他看來,凡有志於探究人生真理的人,首要的功夫便是沉默,在沉默中面對他靈魂中真正屬於他自己的重大問題。

三年的沉默帶給楚莊王的是韜光養晦宏圖偉業。他在沉默中運籌帷幄,在沉默中積蓄力量,"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他最終厚積薄發成就春秋霸業。

十年的沉默帶給曹雪芹的是針砭時弊時代風骨。他在沉默中清醒認知,在沉默中剖析時局,以鋒利剛勁的筆觸掀翻了籠罩在晚清王朝之上的最後一層虛假外衣。

魯迅曾說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是的我們往往只看到博學的人侃侃而談,卻忽視了他寒窗苦讀的默默無聞;往往只讚揚瀟灑自如的談吐,卻小瞧了正在沉默中醞釀的思考。

當生活的巨浪襲來的時候,你會發現沉默靜守才能保持自己的清醒,因此沉默不是退讓而是積蓄下一次奮起的力量,尋找時機迎來人生真正的輝煌。

【解析】

本題目屬於一道結合觀點型和故事寓意型兩種類型的作文。從材料本身來說,材料的三個觀點切入口是獨立平行的,有交叉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大段摘抄原材料堆砌字數的嫌疑。另外,在提供角度選取的基礎之上又提供開放性的審題視野,能夠極大地引起學生對偉人做事、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等相關的反思,相信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必有所得。

按照新材料作文的審題步驟,考生首先要能抓住材料的對象--周王朝太廟的石階前,的三尊人物雕像,然後弄清楚三尊雕像的不同寓意,擇優立意即可。

三尊雕像各有寓意,題目對每一個雕像的寓意都作了詳細的解說,可以任選一尊雕像的寓意完成作文,也可以綜合理解、辯證思考為人處世之道。當然,審題的關鍵在於能準確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句,如"教人慎於言行"、"教人要仗義執言,敢於伸張正義,立場堅定"、"要人們控制內心的慾念,修身養性,克己復禮,潔身自好,方能守身如玉"。

【拔高】

交警大隊民警在人民西路路口執勤時,發現一汽車駕駛人涉嫌酒駕,當民警進行酒精測試時,該駕駛人的母親跪在道路中間為兒子求情,要求民警對其兒子免於處罰。當時正值上班高峰,路上來往車輛較多,車速較快,為保障該車駕駛人及其母的安全,儘量避免圍觀群眾產生誤解,民警也跪下來向其母耐心解釋酒駕行為對駕駛人和其他交通參與者的危害。

請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自定,標題自擬,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答案】

立意

要遵紀守法

要珍愛生命

愛要恰當

拒絕溺愛

尊重對方就是尊重自己

人情執法

智慧執法

關愛,不要溺愛

在一片茂密的樹林里長著一棵在許多大樹的身旁,得不到陽光,根生長不到更遠的地方去。一天,有一位農夫到這片樹林中,走到小樹旁邊聽到小樹的苦決定幫助它把身邊的大樹都砍掉了,後來小樹終於得到了陽光,也受到到風雨的,冰雹 ……可是,最終小樹苗卻在農夫的溺愛中死去。

這告訴我們不能在接受父母過分的關愛,我們只需要關心,父母給我們過分的關心對我們來說是種溺愛。所以,關愛,請不要溺愛孩子。

鄭武公娶姜氏為妻,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寐生,小兒子叫段。段長得一表人才很受姜氏的疼愛,希望鄭武公立段為太子,但後未能如願。姜氏一直懷恨在心直到武公去世後,寐生繼承王位,號鄭莊公。姜氏提出很多無理的要求,鄭莊公都滿足她。但姜氏還不知足,煽動段篡位。但後被莊公識破後,段自刎姜氏被莊公趕到穎地,莊公發誓說:不到黃泉不相見。但事後他很後悔。但是後來莊公與姜氏母子團聚全靠穎考叔。

姜氏的的不是關愛段而是溺愛,最終把段送上了黃泉路,兩世相隔 。溺愛孩子是害了他。

女孩王芳,父母對她萬般寵愛,過分的照顧。年幼時一切如願以償。上學後只要學習上遇到困難就受不了,回家哭喪著臉亂髮脾氣,父母很心痛。為此,父母總代勞一切。作業不會的父母代勞,學校受到委屈,父母出面解決……漸漸地,她不僅情感上,而缺乏毅力。女孩因為父母的溺愛情感變得脆弱,缺乏毅力。這種結局是疼愛的父母造成的。但是父母不會一輩子在我們身邊,我們也需要獨立。

而在國外的家庭就不一樣,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父母會悉心照顧,但絕不嬌寵溺愛他們。在英國不論是富人家庭還是普通家庭,不論條件如何父母都不會嬌寵。他們有意識"創造"一些艱苦的環境。讓孩子遭受人為的艱難,磨練他們的意志。公學是英國的貴族學校,在這裡讀書的富家子弟但生活卻極其艱苦,校方故意將伙食弄得很差,缺少取暖設備,要求學生必須在惡劣的環境中穿短褲出現在操場上、課堂上,堅持冷水洗澡,不準蓋過厚的的被子,冬天也要開窗就寢。這樣做為了消除孩子的嬌氣,養成堅強的意志,提高其身體的精神素質。

幾乎所有的英國人都認為孩子應該懂得忍耐,現實中有太多需要忍耐,如果父母不過分的關愛孩子,孩子應該會更容易融入這個社會,現實是很殘酷的,不是所有的事都會如你所願,在社會中,你只是一棵小草,別人從你身上踩過不會有人在乎你的痛,不會有人關心你,所以我們應該更堅強,擺脫溺愛的束縛,那樣我們會像雄鷹一樣飛得更高,像野馬一樣奔馳的更遠。

關愛,請不要溺愛。親愛的父母,我們不想像小樹苗一樣擁有燦爛而短暫的時光。

【解析】

這則材料,是敘事類材料作文,屬於複雜類材料。人物不再是單一的,而是有多個。主要有:一是涉嫌酒駕的司機;二是涉嫌酒駕司機的母親;三是交警大隊民警。對應的事件主要有:一是駕駛人涉嫌酒駕;二是酒駕司機母親跪下來為兒子求情;三是交警大隊民警為保障交通安全,跪下來向酒駕司機母親解釋酒駕危害。因此,立意時可以從以上三個角度展開。

1.從酒駕司機的角度。

汽車司機要遵守交通規則,不能漠視自己的生命。據此可以立意:要遵紀守法;要珍愛生命等等。

2.從酒駕司機母親的角度。

父母關愛子女天經地義,但是要有尺度,要有分寸,沒有尺度、沒有分寸的愛,那是溺愛、糊塗的愛。據此可以立意:愛要恰當;拒絕溺愛等等。

3.從交警大隊民警的角度。

民警出於對對方的尊重,溫情執法,用尊重、人情感化對方。還可以進一步思考,這位民警面對突發情況,忠於職守,不惜降膝,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如果方法粗暴,執意罰款,不僅不利於事情的處理,而且還有可能激化矛盾,或者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據此可以立意:尊重對方就是尊重自己;人情執法;智慧執法等等。

[審題誤區]

不能準確把握材料的核心,以下立意顯然與命題人意圖背道而馳。

1.民警向酒駕司機母親下跪是一種軟弱的表現。

2.兒子應該孝順母親,不應讓母親下跪為自己求情。

3.民警向酒駕司機的母親下跪,是故意作秀,譁眾取寵,是為了吸引公眾的眼球。

4.母親為違章的兒子求情向民警下跪值得諒解和同情,於是認為母愛無私、可貴,從而歌頌母愛等等。

課程小結

六字訣

審題立意"六字訣":"轉拿提抓辯挖"。

本講內容:拿。

直線思維

直線思維是指一種單維的、定向的、視野侷限,思路狹窄,缺乏辯證性的思維方式,但同時也被認為是以最簡潔的思維歷程和最短的思維距離直達事物內蘊的最深層次的一種思維方式。

人教版高三語文 第14講 作文審題立意-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