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發動機的一項關鍵技術,中國取得重大突破,已經超越了美俄?

航空發動機的一項關鍵技術,中國取得重大突破,已經超越了美俄?

近日一張由國內某知名軍事雜誌刊登的一張圖片,迅速在各大媒體和軍事論壇上被廣泛的刊登和轉載,這張圖片中一架殲-10B戰鬥機換裝了國產新型TVC推力矢量發動機正在進行測試飛行,這也是自去年年底國產推力矢量技術進行測試的信息被曝光以後,終於有了進一步的證實。​

航空發動機的一項關鍵技術,中國取得重大突破,已經超越了美俄?

關於推力矢量,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的航空控制類技術,如果將其進行非常細緻的表述,以目前筆者的水平估計也會說的雲山霧罩,讓人不知所云。簡單來講推力矢量技術相當於將發動機推力的一部分變成操縱力,代替或部分代替操縱面,從而大大減少了雷達反射面積;不管迎角多大和飛行速度多低,飛機都可利用這部分操縱力進行操縱,這就增加了飛機的可操縱性。由於直接產生操縱力,並且量值和方向易變,也就增加了飛機的敏捷性。可以說推力矢量技術的應用對於戰鬥機機動性能的增強有著革命性的推動意義,不但加強了突防能力、靈活性和生存幾率,對於近距離格鬥性能有著革命性的提高。在應用推力矢量技術以後,戰鬥機在近距離格鬥當中可控迎角擴大很多,大大超過了失速迎角,機頭指向能力加強,提高了武器的使用機會。而且操縱力的增加使敏捷性增加。對於目前逐步開始裝備的第四代戰鬥機,近距離格鬥性能是十分重要的,說白了未來空戰當中,極有可能在中遠距離上都無法發現對方,最終爆發近距離格鬥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強,這也是為何美國一直在不遺餘力的為F-35加裝機炮的原因。因此可以這麼說,無論是對於目前的第三代戰鬥機還是對於正在逐步鋪開的第四代戰鬥機,推力矢量技術都是十分重要的。

航空發動機的一項關鍵技術,中國取得重大突破,已經超越了美俄?

目前放眼全世界範圍內,真正實現推力矢量技術裝機應用的只有美國和俄羅斯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也是最早研究推力矢量技術的兩個國家。其中美國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推力矢量技術,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X-31技術驗證機,其採用的折流板式推力矢量技術至今仍然印象深刻,此外之前一直本日本方面吹得神乎其神的心神技術驗證機也是採用類似技術,其無非就是人家美國上個世紀玩剩下的產物。在推出X-31技術驗證機的同時,美國F-16MATV和F-15ACTIVE也開始驗證AVEN三維推力矢量技術,並且還改裝了F-15S/MTD用來驗證二維推力矢量技術,最終美國選擇了二維推力矢量技術。原因很簡單,雖然二維推力矢量技術對於動力損耗較大,但是隱身能力確實最強的,F-22所裝備的F-119發動機推力強大,因此幾乎不太在乎這些損耗,最終選擇了二維推力矢量技術。至於說俄羅斯,同樣也驗證過二維和三維推力矢量技術,且由於二維技術不太成熟因此早早的放棄,至於說三維推力矢量技術,從最早的蘇-30MKI所採用的偏轉15度,到後來蘇-35採用的壽命更長,技術更加成熟,偏轉度數更大的噴口,性能有了部分提升,一直到目前蘇-57所採用的推力矢量技術,基本上也是在延續最早的版本,只不過是在壽命和穩定性上有所增強。俄羅斯的推力矢量技術缺點較多,首先來說就是技術落後,結構複雜,零件較多,並且還超重,需要一個較長的機械行程才可以完成噴口偏轉,總體技術水平低於美國之前驗證的三維推力矢量技術。

航空發動機的一項關鍵技術,中國取得重大突破,已經超越了美俄?

那麼說這次曝光的國產TVC推力矢量技術到底性能如何呢。首先我們要知道目前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推力矢量技術。目前我國發動機的推力水平還沒有美國那麼土豪,因此大量損耗推力是萬萬不可的,此外假如應用推力矢量技術以後造成增重也是得不償失,因此從目前我國的需求來看基本上可以大體猜測一下目前國產推力矢量技術的水平。目前我國所測試的推力矢量技術非常類似於美國F-16MATV驗證的AVEN三維推力矢量技術,並且比美國那個產品還要更加的小巧,幾乎是在一個很小的機械行程範圍內就可以實現全向噴口旋轉。總體來說結構比俄式要簡單,技術水平上也高於俄式推力矢量技術,並且在推力損耗上也是目前最小的一種,此外增加的重量也非常的小,不需要發動機自己死扛增重,算是在目前已知條件下一個非常完美的結合。

航空發動機的一項關鍵技術,中國取得重大突破,已經超越了美俄?

雖然說目前我國已經開始在殲-10B上正式驗證推力矢量技術,但是距離真的能夠裝備到殲-20的地步上,還是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其實我國在推力矢量技術研究上起步很早,直到近年來才逐步曝光技術水平如此之高的TVC技術也算是厚積薄發了。最終還是期盼國產推力矢量技術能夠早日用在殲-20的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