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替马云,这个男人凭什么?

接替马云,这个男人凭什么?

9月10日教师节当天,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发出题为“教师节快乐”的公开信宣布:一年后的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即2019年9月10日,他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届时由现任集团CEO张勇接任。

不少网友在衷心祝福马云终于卸下重担,遵从内心去追寻自己的教师和公益梦的同时,也好奇发问,这位张勇究竟是何许人也,为啥马云偏偏定了他来接棒?

接替马云,这个男人凭什么?

张勇,花名“逍遥子”,这个男人的名字普通到可能和你身边的朋友同名同姓,而且低调到市面上完全没有专属他的表情包流传。这可跟各个混互联网圈大佬的一贯作风大相径庭。

但是对于阿里集团来说,如果马云是精神支柱,那张勇可能就是身体里流淌的血液,存在是必须的。随手举几个例子感受一下:

9年多前横空出世的天猫,是他的创业项目,他让天猫找到了新的模式和方向;

他在阿里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事业,后来被马云总结为新零售,火得不行;

把阿里市值从2000亿做到了5000亿美金……亚洲市值第一的科技公司。

对了,你参与剁手的天猫双十一也是他创造的。

接替马云,这个男人凭什么?

“阿里日”的资本大礼

2007年张勇加入阿里,马云问他来阿里的初衷,他说:“我已经做过一家30亿美元的公司(盛大),现在想做一家300亿美元的公司。”2015年的阿里日前夕(5月7日),马云在致员工信中宣布,张勇将替代陆兆禧,成为第三任CEO。

此时,张勇的上任,看上去似乎波澜不惊,实际上已经是救火时刻。在此前后,阿里股价失稳,最低点与2014年11月中旬最高点时相比,下跌了30%以上,市值蒸发超过700亿美元。2015年1月,国家监管部门指责阿里电商平台存在侵犯知识产权和非法经营等行为,其前途蒙上一层迷雾。而且此时,中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压力加大,阿里已经进入发展的关键期。阿里需要一次系统性改造,需要在战略、业务、组织、文化等层面进行梳理和变革。张勇在这一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最终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先生。

一切正如张勇刚上任时所预料到的,只需做正确的事,同时有好的结果,华尔街会慢慢看懂阿里。2017年7月18日,阿里收盘股价为153.75美元,市值达3836.83亿美元。马云曾说“天不怕地不怕, 就怕CFO(张勇出身CFO)做CEO ”,这次张勇给了马云一个惊喜。

低调的二当家

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逍遥子是一个绝顶聪明、来去飘飘、精通术数的神秘侠客。在现实生活中,生于1972年的张勇也以聪明、冷静、低调而著称。很多人愿意用低调、严谨、细致、工作狂等关键词来描述他。这个有着深酒窝、外形儒雅、气质温和,周末还会回到上海陪伴家人的“暖男”,在阿里却被称为“战将”。

46岁的张勇,进入互联网行业已经11年。而在此之前的11年,他在普华永道和安达信两间会计事务所工作,“培养了一种迅速了解客户所在行业的能力”,善于从细节发现漏洞。他既聪明又勤奋,经常工作18个小时以上,集齐智慧、实干精神、学习能力和洞察能力,这让他在阿里不断拓展事业格局,并逐渐成长为马云身边的重要男人。

这几年,在张勇的带领下,“阿里巴巴经济体”已然开始起飞,这表现在多个层面:首先,在资本层面,公司股价从谷底站上新高,意味着阿里真正赢得了资本市场的理解和信任。其次,在战略和业务层面,通过运筹帷幄、谋势布局,让阿里商业模式和商业板块从模糊走向清晰,并让淘宝、天猫、菜鸟物流、阿里云等新老业务体系焕发新生命,走上超速发展轨道,践行着马云关于各业务“履带式前进”的设想。最后,在组织架构层面,通过游刃有余的整合和管控组织,提升了阿里的组织结构,培养了一批领导人才,让阿里相当庞杂的业务形成合力,达成更高效能。

在战略和业务层面,阿里以“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战略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马云不断为阿里描绘愿景。2016年10月的云栖大会他提出“五新”概念。2017年7月11日,阿里宣布成立“五新执行委员会”,由CEO张勇担任委员会主席,统筹包括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菜鸟网络等阿里生态体系内的所有力量,全力投入建设“五新”。“五新”的突破口正是“新零售”,而熟悉电商业务的张勇,早在任职天猫CEO时便已在推进打通线上线下界限,推进“新零售”变革,而今他精细梳理了各大业务,形成彼此促进和协同。而且,马云对阿里业务有着“履带式前进”的规划,试图让各个板块轮番领跑:2017-2019年,由当下已成4110亿元估值的超级独角兽蚂蚁金服领跑;2019-2021年则由阿里云接棒;2021-2024年,菜鸟将挑头……张勇也认为:“我们一切的业务从大的历史脉络来讲都有退潮期、高峰期,也有衰退期。所谓疗养生息再整合,然后用新一代的技术、思想去重新做这个商业,它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循环,只有这样,这个公司才是一个长青的公司。”因此,他依势循流,强化领跑业务的同时,也在培养其他业务空间,使其蓄势待发,最终达到轮流带动和整体繁荣。

在组织结构层面,张勇对于庞杂的组织结构有着超强的整合和管控能力。他曾两次进行了影响深远的组织大调整。第一次在2015年12月,阿里宣布全面晋级“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和业务体制。建设整合阿里产品技术和数据能力的强大中台,并在“大中台”的支撑下,打破树状结构,形成一批快速决策、敏捷行动的“业务小前台”,使前线业务更加灵动、敏捷。同时,更多年轻人将接替重要岗位。架构调整后,直接向逍遥子汇报的人有将近30位,比之前翻了一倍,而且哪怕第一线员工也可以直接在钉钉上和张勇交流。第二次组织结构大调整是在2017年1月份,多名高管被重新录用和轮换对调,以不断晋级的高效组织带来更强的履行力,更好地落实“五新”战略。在商业革新和新经济环境下,公司组织架构的革新提升了公司治理结构,也最大化地优化了人才配置。

马云是阿里的总设计师,不断提出新需求,而张勇则是总工程师,总是在绘制可实操性的路径图。张勇的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实干精神和全球化的视野让马云的思想落到实处,而马云的天马行空也为张勇拓展了空间,两人在性格和业务上的协作,给予了彼此更多力量和支持。正如张勇曾对马云所说的:“我们两人还挺互补的。”

接替马云,这个男人凭什么?

“AI”进化史

回顾张勇的成长史,他经历了淘系生态形成,尤其支付宝独立、天猫诞生(前身淘宝商城)、创造双十一、菜鸟独立、阿里云独立等事件。出身CFO的张勇,自身有着敏感的数字感知、超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进化能力,恰似具有超强学习能力的AI(人工智能)。他通过不断自我挑战、自我进化,从专业人才转向了业务人才,从财务领域拓展到产品、市场、管理等领域,肩负起更多责任,与天马行空的ET马云一起,为阿里铺就了一条通往未来之路。

张勇在阿里的经历一路顺遂,就像是打通关了一场游戏。2007年张勇刚进阿里时担任淘宝CFO,2009年兼任淘宝商城(后更名为天猫)CEO,打造了“双十一”购物节,一手做起了阿里的B2C业务。2011年担任集团COO(首席运营官),成功带领淘宝完成了移动转型。2012年,阿里结构调整,张勇再次成为天猫CEO。2015年5月10日,张勇接替陆兆禧,正式成为阿里CEO。

在这11年间,他为人瞩目的成绩包括:为淘宝商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称为“天猫之父”;“双十一”购物节的“重要缔造者”,如今其已取代美国的“黑色星期五”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购物狂欢节;主导了手机淘宝的发展,让阿里拿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珍贵船票;另外,他还推动了菜鸟网络的发展,未来这也将浮现一个万亿级市场……

缔造“双十一”,成为世界最大规模购物节。进入阿里巴巴后,张勇很快成为了淘宝商城的负责人。这是继B2B和淘宝的C2C业务后,阿里所挖掘出的另一个稳定且有望快速增长的领域,当时淘宝商城发展不是那么顺利,为了让业务活下来,他就产生了关于“双十一”光棍节的想法。之后随着这一中国购物节的概念被认知,吸引到各领域优质品牌的加盟,天猫平台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2015年,天猫还在“双十一”期间举办了一台电视晚会,2016年的“双十一晚会”冠名权甚至拍出上亿元,这一购物节越来越具有娱乐性。从2009年“双十一”试水时的0.5亿元,到2016年销售额达到1207亿元,连创新高。但是张勇却很谦虚,他说:“我只是一个经历者,一个推动者。”“双十一”的成功,他认为,“只是顺应了大时代的需要,顺应了互联网对整个商业发展的需要,顺应了生活方式改变的需要”。

打造手机淘宝,全世界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2013年10月,在集团组织部大会上,张勇提出,“整个集团把无线作为最重要的战略”,“all in无线”。2014年3月,时任集团COO的张勇从陆兆禧手中接过无线事业部。他抽调了手淘、PC淘宝、搜索三个部门的精兵强将,统一KPI,全力打造手机淘宝这个“航母级”App,其他App则被视为“航母上的各种飞机”。2015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移动成交额占比超过了50%,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添加到2.89亿人。手机淘宝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而在2017年第四季度财报上,年度活跃买家增至4.54亿,移动端月度活跃用户高达5.07亿,移动电商平台贡献了中国零售平台财季支出的85%,移动端变现率超过PC端。这意味着阿里已然拿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船票。

推动菜鸟网络建立,开拓了一个万亿级市场。这个项目刚刚在集团层面提出来时,也遭遇到许多质疑,但当时集团觉得这个业务太重,与淘宝一向的轻模式相悖,尽管如此,张勇坚持推进。直到2012年4月,张勇带着下属向董事会汇报工作,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教授就物流一事对张勇说,“老逍(张勇)我觉得你的坚持是对的。”此时,坐在张勇身边的同事发现他一向平静的面庞也颇为动容。而从2016年阿里全年财报来看,菜鸟网络与合作伙伴的物流线路已经覆盖到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800个县区;全中国超过70%的快递包裹都在菜鸟数据平台上运转。物流是整个新商业和新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而今一个巨大的市场正在浮现。

张勇像AI一样有着超强的学习和进化能力,能够在新的位置上快速创新,而一旦认定一件事是对的,就会锲而不舍地坚持。在湖畔大学授课时,张勇说:“有些东西坚持就是成功,特别是新业务,核心就是信仰和坚持,我们信这件事情,我为此情愿付出。可能咬紧牙最后扛不住了,再扛一下,过一个坎,再过下一个,就这么回事。”也许,正是这份坚持,才使他成为人们眼中的超级“AI”,才让他征服了事业上一个个高峰。

接替马云,这个男人凭什么?

逍遥子的“逍遥游”

在阿里的11年,诚如张勇所言:“在合适的时候,在一个互联网大迸发的时代,到了阿里巴巴”,在这里,他与马云、他和阿里得以互相成就。

作为一向性格鲜明、魅力四射的马云接班人,他有着超强领悟力和超强执行力。当马云一年飞出800小时,足迹遍布33个国家和地区时,那些天马行空的思想,需要有一位具有兼具超强领悟力和超强执行力的CEO,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落到实处。虽然两人的交流多是每天在钉钉上聊几句,或是隔两三周约好单独聊一次。不一定聊业务,而是喝茶、抽烟之间,闲聊一些碎片化的话题,彼此在满世界跑时产生的想法等。但就是在这短短的“思想对焦”之中,阿里的很多战略和决策得以渐渐清晰。

作为一个成长迅猛、充满变化的企业组织领导者,他有着举重若轻的掌控能力。一方面,他不遗余力地推动“五新”,以此愿景定义和影响未来商业,推动将在零售、制造、金融和技术等领域发生的商业升级和变革。另一方面,他喜欢以“调理”理念不动声色地拓展和优化阿里业务版图。这个版图上有领跑者、也有接力者,有着偌大想象空间。目前,阿里平台上的蚂蚁金服、菜鸟网络、阿里云等都已成长为行业独角兽,大文娱的整合也接近尾声,这些新的板块是未来阿里的主力,为其下一步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马云为阿里定了一个小目标——2020财年(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实现1万亿美元交易额。张勇是第一个要向这一目标冲刺的人。而在2017财年阿里全年GMV达到3.77万亿元,比去年增长21.6%,想在未来3年内实现这个小目标并不简单。作为“逍遥子”,的确有着看似“逍遥”的一面,往往能够举重若轻、波澜不惊地完成谋势布局,但是与此同时,领导一个越来越强大的阿里,逍遥子所面对的挑战也必然越来越大。(来源|《互联网经济》卫丽红/文、央视网、环球网、中新网)

如无特别说明,本号刊载的文章,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本号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