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大叔美語


一般來說,施一公和饒毅經常被拿出來做一番比較,他們是近年“海歸科學家”的代表人物。

施一公教授,首先是一位愛國科學家。施一公在回國之前,就已經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他的水平在普林斯頓屬於中流(別小看中流,這樣的人物回國可以橫掃中科院)水平。十年前,施一公拒絕了美國方面的高額聘請,毅然回國創業,在母校清華大學工作,很快成為了我國科研領域的一面旗幟。與施一公類似的科學家,是饒毅。饒毅是一位生物學家,也是在美國獲得了教授職位。饒毅回國的時間,比施一公還要早一年(2007年)。

就仕途來說,施一公要比饒毅順利。施一公做過清華大學的副校長,現在是西湖大學的第一任校長。施一公的性格比較溫和,與人交往很樸實,被很多學子視之為“男神”,與胡適有點類似。施一公的行政領導水平一般,依然屢屢被提拔重用。施一公在教育上很有野心,敢於到體制外發展。他和楊振寧等科學前輩關係很好。

饒毅的性格看似彬彬有禮,其實比較激烈,他更類似於魯迅一類的思想家。饒毅除了做科研工作,還擔任《知識分子》的主編,在科普上有巨大貢獻。據我的朋友說,她去採訪饒毅,發現饒毅是一個很高傲的人,看人都是眼睛朝天。這種性格制約了饒毅在官場上的發展,甚至讓他與院士失之交臂。饒毅失去院士之後,非常生氣,公開聲明不再參加院士評選,其性格剛烈可見一斑。


懷疑探索者


這是一位傑出的人。

也是一位有夢想到人。

學業上,他奮發有為。在清華大學期間,施一公學習成績年年名列全年級第一。1989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績提前一年畢業。在出色完成生物系課程的同時,他還獲得了數學系的學士學位。

1997年4月,施一公還未完成博士後研究課題,就被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聘為助理教授。

學術上,他比那些沽名釣譽、造假成癮的偽道學們強多了。40歲就已經成為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之“生命科學獎”,名至實歸。

2003年,36歲的施一公獲得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學會頒發的“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獎”,成為這一獎項設立17年以來首位獲獎的華裔學者。

2014年3月31日,施一公獲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是該年度該獎項唯一獲獎人。

事業上,更讓人對他敬佩有加。尤其是他近期的“轉型”,辭任清華大學副校長,跑去籌建私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並當選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西湖大學的目標是:5年後,教師科研水平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成為亞洲一流,加入世界一流大學的團隊;15年後,在各項指標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大學之一。

創辦西湖大學,就是為一件大事而來,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而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來。

沒有夢想,人跟鹹魚有什麼區別?有了夢想,即使是鹹魚,也與普通的鹹魚不一樣。

施一公是一位有夢想的人。


波士財經


施一公教授如今的作為自有利益相關者評價,我們這裡暫且不談功績,而是談一談他的經歷與前半生,可以說施一公是一個被生活和自己逼出來的生物學家,個人能力的確很強,但生物領域的現狀並不是憑一己之力就能輕易撼動的,從小到大的好勝心也對他的行事風格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施一公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長大,父親是哈工大的畢業生,但因為種種原因到鄉下當起了農民,家庭的生活條件並不富足,施一公小時候就隨父母來奔波。父親雖然做了農民但在生活中仍處處展現出非常優秀的能力,算得上是全能,這種優秀被施一公刻在了心底,也導致了他以後對自己的高標準以及很強的好勝心。

在高中之前,施一公可能真的算不上是絕頂聰明的一個,他甚至覺得自己很多方面都不如別人,只能用努力來彌補。不過他的數理天賦的確很高,高中的時候代表學校參加全國數學競賽,拿到了河南省第一名的驚人成績。


清華、北大等名校紛紛拋來橄欖枝,都承諾可以免高考保送入學。當時施一公考慮的是北大的物理系和清華老牌機械系。但從北京遠道而來的清華招生老師卻另有建議,他告訴施一公:生物化學是21世紀的科學。第一次聽說生物還能與化學聯繫在一起,施一公頓時覺得非常新奇,雖然這兩科都不是他擅長的,但他認真想了一想覺得可以賭一賭未來。爭強好勝的性格再次作祟,緊追最前沿的領域才更容易做出最突出的成果。於是施一公就被“忽悠”進了生物科學與技術系,選擇了一條充滿艱辛的奮鬥路。

首先是他們這一屆生物系學生,作為清華復系後的第一屆本科生,一共也才34人,全都是各學科競賽成績優秀的保送生,個個都是頭腦靈光的有為青年,這給了施一公很大的壓力,有些同學甚至在第一次見到系主任的時候就開始打聽近年諾獎中生命科學領域的情況。


其次是施一公並不擅長生物和化學這些學科,起初他也十分吃力,專業課的成績只有中下水平,為了滿足自己那份好勝心,施一公還修了數學的雙學位,用自己數學上的天賦刷成績,還真坐上了系第一的寶座。

雖然成績優秀,但是興趣並不在此,施一公到畢業前都沒想過之後要走學術道路。而父親的意外離世也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打擊。當時父親被出租車撞成重傷,司機第一時間就把他送到了醫院,但是醫院卻要求交500塊錢才願意搶救,結果父親就這樣活生生地被拖死在司機籌錢送來的路上。


這個事故直接給施一公帶來了一種非常強烈想要改變社會的意願,結合自己本科不愉快的學習經歷,他在大三就修夠了學分提前畢業,並且想要從政。

可家裡沒有關係,從政談何容易,於是他想著曲線救國,先從商再想辦法踏入政界。剛畢業施一公就和清華簽了一份勞動合同,準備到香港去做商業公關,結果還沒到崗這份差事就因故被取消了。

諸多不順之下,施一公索性直接出國繼續讀生物,結果遇到了更大的打擊,英語又差、生物專業課又學不好,甚至還掛科,有一門還是他親自找教授求情才勉強給了及格。沉淪了好幾年,施一公才漸漸做出了點成果,苦練的英語也漸漸變得流利,這才找回了一點信心,可是直到博士畢業他都沒想好自己未來的路要怎麼走,曾經面試過保險的首席銷售代表,也拿到了offer。不過最後施一公還是決定繼續走學術這一條路,來到普林斯頓大學做博士後,也就是這段時間他的成果開始高速產出,也變成了一個業內知名的人物。他的那些響噹噹的頭銜這裡就不贅述了。

回國之後,他身居高位,這也讓他真的有機會做之前需要從政才能做的事情,所以他也非常積極地參與社會工作,動用自己的力量踐行深埋心底的理想主義。


如果施一公是一張白紙,上面沒有絲毫的人生經歷,那也許他更適合研究數學、物理學,但人生畢竟離不開經歷,施一公如今的模樣是他個人與環境相加的結果。當你瞭解了施一公的個人經歷之後,他所做的種種有爭議之事都會變得容易理解,包括抨擊學生“功利”、急迫地想建設好國內的生物學等等。


SME科技故事


施一公教授曾經在一次講話中表示,清華大學70%~80%的高考狀元都去了經管學院,連我最好的學生也告訴我,想去金融公司。大學根本的導向出了問題,我們不該用就業指標來考核大學。

這番話,無疑是驚人之語,要知道,對清華的管理者來說,就業是第一位的,今後學生能夠成為讓學校長臉的人,也是第一位的,至於幹什麼,做什麼事,從事什麼行當,他們是不管的,甚至會認為,到金融這樣的高大上行業,對清華的聲譽和影響更大。

問題是,作為高等學府尤其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高等學府,對學生的培養,顯然不能只是滿足於找到好的工作,而是能為國家做多大貢獻。那麼,僅僅用找到像樣的工作來評判學校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就顯得檔次太低,太沒有目標,甚至辦學方向出現問題了。

毫無疑問,施一公教授的驚人之語,是對當前教育培養方向和目標的嚴厲批評,對教育改革的嚴厲指正。一名官至清華大學副校長的人,能夠講出這些話,足以說明施一公教授的正直、無私,說明施一公教授對當前教育現狀的擔憂和關心。則正是有著對教育的深厚感情,他才有辭職清華大學副校長,任職西湖大學的勇氣和決心。他表示,歷史上曾經有黃埔一期,今天我們有西湖一期!因此,期待著施教授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能夠成為國家棟梁的學生,而不只是為了就業而拼命的學生。


譚浩俊


他是被黑的最厲害的中國科學家,卻也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

在剛結束不久的的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禮上,

清華大學生物學教授施一公

因其解析出真核信使RNA剪接體這一關鍵複合物的結構,

這一重大貢獻榮獲“生命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

而施一公這次獲獎的科學成果

更是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級成果”

可是為什麼這麼牛X的施一公教授

黑他的人卻這麼多呢?

網上有很多人說,

他拿自己的學生不當人用

簡直就像對待牛馬一般

且不說他把自己也當做牛馬一般

一天在實驗室裡要呆16至18小時

我們先看看黑他的人以及所謂的 黑料吧。。。

從他的回答中可以知道他在清華工作過

然後

畢業於北京某211大學

最搞笑的來了!2015年畢業於珠海一中

不僅僅兩年內便讀完大學全部課程

還在大學畢業後到清華工作

研究過語音系統 what?

你是天才嗎?

兩年你是怎麼做到的?

還有大家有沒有發現他發言中

有一個常識問題的錯誤?

就憑這麼沒邏輯的話

還在清華工作過???

還有諸如此類的

然而還是有人說了點實話的

看到這裡

我想很多人明白了吧

中國科學家這麼多

為啥就施一公被黑的最慘呢

我想有一部分是源於他對國內的優秀人才的批判性言語

但大部分黑他的人都是網絡專業黑啊!

當然還有一些所謂的地域黑……

就這麼一傳十,十傳百

名聲變得越來越差

可是

相比施一公在網絡上瘋狂被黑

他的科學成果和他的人生經歷

更值得大家來關注

那就先從這次獲獎開始說起吧!

真核信使RNA剪接體????

不急

用一個很恰當的比喻可以讓大家輕鬆理解

什麼是真核信使RNA剪接體?

這得從蛋白質說起

蛋白質是構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DNA是來自父母的遺傳物質

DNA決定我們的身體

但是DNA不直接產生蛋白質。

通俗一點地講,

就是DNA要寫一封信給核糖體

告訴它怎麼製造蛋白質

讓核糖體來製造蛋白質

這封信的名字就叫做“初始信使RNA”

剪接體拿到之後

一通修改,成了修改後的信

也就是“信使RNA”,

拿著這個交給了核糖體

核糖體就按照這封修改過的信製造蛋白質。

施一公的研究成果就是研究出了

剪接體的生理結構和工作原理

簡單講就是剪接體是怎麼修改了那封初始的信。

這個“真核信使RNA剪接體”

與人類生命壽命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

那為什麼說解析出“真核信使RNA剪接體”

是“諾獎級成果”呢?

讓我來這樣說吧

在所有真核生物中,

基因表達分第一步轉錄、

第二步剪接和第三步翻譯組成。

基因表達是生命本質現象之一

如果出錯了,

人就會患病(遺傳病)

反之則健康

其中基因轉錄(第一步)和翻譯(第三步)的發現

居然早早地已經分別獲得了諾貝爾獎

而基因表達第二步中的關鍵分子剪接體的原子結構解析

因為複雜性難度巨大

20年來全世界許多一流實驗室都在攻堅

卻無一突破

這次施一公團隊的解析成功

按重要性和類推原則

是不是獲得諾貝爾獎也不應是問題了呢

如果有問題,大概也就是時間問題了吧

不錯,施一公曾質疑說:

“研究型大學從來不該在大學裡談就業,

鼓勵科學家創辦企業,

則是把其才華和智慧用到了錯誤的地方。”

他甚至痛心疾首地自問自答:

“清華北大70%至80%的高考狀元去哪兒了?

去了經濟管理學院!

連我最想培養的學生都和我說,

老師我想去金融公司。”

施一公說出這些話後,

在學界反響很大

一時之間,大家熱議紛紛

可能我們一般人無法感受到施一公說此話時的心理

誠然,學生有選擇自己未來的自由

結構生物學作為職業選擇的方向

前景曲折,困難重重

可是當自己的愛徒

當國家最優秀的人才

居然向他表明想要放棄科研

去從事與他為之埋頭苦幹幾十年的結構生物

無關的職業時

施一公對於中國科研的那一絲的絕望

旁人是無法發現的

2014年4月

施一公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年會上領獎

晚宴中

與一名瑞典知名教授聊天

談到中國的科技發展

那名瑞典教授很不屑一顧

施一公覺得很委屈、很憤懣

但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

“不管怎麼說,

我們國家登月已經實現了,

而你們又在哪兒呢?”

瑞典教授回敬了他一句:

“施教授,如果我們有你們中國的經濟體量,

我們能把五百人送到月球上並安全回來。”

施一公對此無言以對。

“我在海外的時候,

只要有人說我的祖國的壞話,

我會據理力爭,

因為我覺得我很愛國。

在國內,

我覺得自己是個批判者,

因為我很難容忍自己不居安思危。”

1967年,

施一公出生在河南省鄭州市的一個小農村

1972年,全家搬往200公里之外的駐馬店市

12年後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

保送至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並提前一年從清華畢業

獲得學士學位

1975年施一公與父母的合影

看似一路很順利的施一公

卻在大一時迎來了他命運的轉折點

1987年9月21日

當時他還在清華讀書

父親因為疲勞駕駛被車撞倒

父親的血壓心跳都還正常

卻要求交500元押金才肯救人

當時的500塊對於一個工薪階層來說

不是個小數字

肇事司機花了4個半小時才籌到

可父親的生命

卻在等待的過程中悄然消逝了

施一公曾說過50年來他唯一崇拜的人

就是他的父親

父親當過高中老師,教數學物理

父親還很熱心,鄰里鄉親遇到困難

他總是第一時間去幫忙

印象中的父親

既慈祥又嚴格

這種耳濡目染的成長環境下

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

他一直為了不讓父親失望

而努力學習和進取

然而這個突如其來的意外

對於當時還是學生的他,猶如晴天霹靂

他無法承受突然失去父親的痛苦

甚至凌晨三四點跑到空曠的圓明園內

一個人抒發心中的悲憤

他的世界觀傾覆、價值觀崩潰了

整整一年多的時間,他常常夜不能寐

這個曾經積極向上的少年

開始怨恨痛恨整個中國社會

那時他還思考了許多辦法

可是在他最絕望的時候

父親的聲音

又回想在他的耳邊:

“一公,一公,一心為公。

你長大了,

要做一個報效祖國,

報效社會的人啊。”

於是,他帶著他父親的告誡和期望

在1990年初,獲得全額獎學金

進入美國十大名校之一的霍普金斯大學

2003年,年僅36歲的他成為了

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

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

霍普金斯大學為了留住他

還為他買了500平米的獨棟別墅

2007年,他又被授予普林斯頓大學

最高級別的教授職位,終身講席教授

然而2008年

我們知道他放棄了美國國籍

施一公回國了

作為學術界的領軍人物

他的回國

影響了一批批海外學者回到祖國效力

他們中很多人直言:

“施一公都回來了,

我還有什麼可說的?”

短短5年,他就先後把全球70多名

優秀人才引回了清華大學全職工作

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紐約時報》驚呼:

“也許因為施一公,

中國對美國的智力流失開始反轉了!”

是他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教育的曙光!

如今他帶領中國的結構生物學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即使哈佛,麻省理工這些頂尖名校也黯然失色。

雖然結構生物學的科研模式被大家詬病為流水線生產模式,

就好比測序這行業當年被饒毅批評為“富士康”一樣,

但是這無法否認施一公的厲害,

所謂的結構還沒解,心裡已經有數了。

施一公就是這樣神一般的存在

讓我們期待下一個諾貝爾科學獎在中國的誕生吧!


包大人玩科學


施一公教授,無疑是我國科研和教育屆的一個標杆式的人物。

首先,在科學上,迄今為止,他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作為通訊作者在《細胞》發表11篇、《自然》發表7篇、《科學》發表3篇,這些工作系統地揭示了哺乳動物、果蠅和線蟲中細胞凋亡通路的分子機理,已有若干研究成果申請專利,用於治療癌症的藥物研發。他的研究不僅與人類普遍關心的癌症治療密切相關,同時也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因而在2013年4月25日他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同年4月30日 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12月19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目前作為國內生物學屆的領軍人物正率領清華大學的一大批青年才俊在生物學領域攀登一個又一個的高峰。

其次,在教育上,他從國際頂級名校普林斯頓大學帶回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加上他自身熱愛生活、熱愛體育活動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都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清華大學乃至全國的青年學生和青年教師。2014年6月,我有幸作為即將公派美國的一名訪問學者,現場聆聽了施一公先生現場對我們的美國留學行前培訓。時至今日,我仍然記憶猶新。當時,施先生不僅介紹了他自己美國求學的經歷,還介紹了留學生突破語言關、科研關的具體方法,同時還介紹了自己不同類型學生求學的不同結果,鼓勵我們要利用赴美留學機會專心科研。

可以說施一公先生必將繼續深刻影響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必將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個現象級人物。

總之,施一公教授無論在科研還是教育上都已經深刻影響了中國的科研屆和教育屆,未來也必然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地震博士


我們先來看下施一公先生的成就。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鄭州小郭莊。1972年,離開小郭莊,全家搬往200公里之外的駐馬店鎮。1984年畢業於河南省實驗中學,並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河南省第一名),保送至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1989年提前一年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95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隨後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

1998年—2008年,歷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講席教授。

2008年,婉拒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HHMI)研究員的邀請,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2013年4月25日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4月30日 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3年12月19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3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宣佈授予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2014年度愛明諾夫獎(Gregori Aminoff Prize)。

2014年12月9日施一公以校長助理身份,會見匈牙利羅蘭大學校長巴納·德布勒森一行。

2014年12月11日證實,施一公教授已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

2015年08月,施一公擬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2015年09月,施一公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2016年3月25日,施一公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2016年6月當選中國科協第九屆副主席

2016年6月2日,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第九屆全委會第一次會議,施一公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作為一個晚輩,我十分欽佩他的成績,尤其是考研學術成就。

他的人品則更令人欽佩。

面對廣闊的事業發展前景,面對優越的生活條件,他卻作出了一個讓許多人為之驚訝而敬佩的決定:放棄這一切,全職回國,回到母校清華。在他看來,“愛國是最樸素的感情,有誰不愛自己的母親呢?”經歷攀登的艱辛,山頂總會有無盡的風光。如果僅僅因為科研,施一公不會回來。他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施一公說:“中國的科技和教育體制、中國大學的科研和教學,都與美國一流大學有相當的差距,中國正在為此而努力。我會發自內心地為清華、為中國科技和教育體制的進一步發展付出更多。”

回國時,他給普林斯頓大學校長的信中寫道:“我回到清華,對普林斯頓大學的貢獻會比身在普林斯頓大得多。我希望將來能進行更多的學生交流活動,使普林斯頓、耶魯、哈佛等這些名校的本科生有機會到清華來、到中國來,因為這三所大學的學生很多都是美國未來的領導者,我希望美國這些優秀的人才在年輕的時候能在中國待上一段時間,真正瞭解中國。”

如今,施一公希望自己能在清華為本科生開設一門思想政治課,用他在國外曲折而真實的經歷,激發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如今,隨著祖國的強大,施一公、楊振寧等優秀科學家紛紛回國。我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一些人似乎一直在詆譭他們。

俗話說,"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中國要成為一個大國,就必須有極大的包容性,就像燕王的黃金臺、信陵君的幾千門客。

希望大家尊重這些科學家,畢竟美國還是世界上科研第一大國,他們當時的選擇會有不得已的因素。我們畢竟還沒有走到他們的位置,沒法理解他們的處境,所以就不要妄加批評了。


心靈知音


施一公教授是個名符實歸的在世界上有科學成就有功名的著名的科學家,在國內好象不怎麼感冒,不知道這“海歸”是否真成了海龜?說明了有些人可歸有些人歸不得啊哥哥。

2013年施一公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藉院士和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藉院士,成了“雙院士”,而在國內則落選於中國科學院院士。對此中國科學院的答覆是“國情不同”;美國科學院的答覆是“入選是根據其科學成就”。中國的科學水平高於美國?或是其他?







用戶5548795449陳淑芳


施一公的學術方面可以說成果輝煌,做人方面也沒有什麼瑕疵。只是很多人吹捧過頭,讓人覺得很不妥當。說什麼離諾貝爾獎最近顯然言過其實,他和他的明星學生顏寧文章頭銜一大堆,可是研究的東西究竟給世界和民族帶來了什麼特別大的貢獻?我們國家從醫藥,育種,化妝品,幾乎所有的化學生物領域都沒有原創性的成果,所謂離諾貝爾獎最近,也不過就是愛國憤青的閉門自嗨罷了。袁隆平沒有諾貝爾獎,屠呦呦已經得了諾貝爾獎,施一公和顏寧們也該沉下心來,脫去華麗的包裝,認認真真繼續科研,對得起自己那麼多的榮譽和研究經費,為祖國和世界真真正正做一些貢獻,而不是隻發幾篇論文


二十二世紀爬蟲


這裡貼三個院士的觀點,只是對比,我沒發表任何對施老師的不尊敬,大家別誤會,原先開頭的說法確實有點偏向嘲諷,同樣。。。看看。。。這種造句有點像家長數落小孩子的口吻。

我這裡換一個說法:下面,我們通過引用公開場合講話,比較三位搞生物物理,並具有一定政治頭銜的院士,對科研,創業,學生轉行的態度。

=====================================

同樣是搞生物物理,同樣是中科院院士,而且都是某個方向上的擁有一定政治頭銜的院士,看看他們對搞科研,就業,創業和學生轉行的態度。



施一公院士,全面批判除開研究外的所有事情:



歐陽頎院士,我就噴生物教育是坨翔,咋地!



歐陽鍾燦院士,CS大法好啊,學生到產業界贊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