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方舟子的《施一公是騙子的嚴密證明》?

義翹神州

中國的進步,不是像方舟子這樣的以打假的名義“詆譭”出來的,而是像施一公這樣的人實幹出來的。

按照數量級關係,方舟子應該不配對施一公品頭論足。

人家在全心全意努力拼搏,方舟子在旁邊說三道四,不知道是什麼心態?

興許是沒什麼事幹,天天盯著別人,無聊不?

做為一個生物學的博士,我們並未看到方舟子為我們的國家做了什麼貢獻,也許他已經忘了自己的主業究竟是踏踏實實幹點實事,還是為了博取眼球,以“說三道四”為己任?

如果是前者,就埋下頭來乾點“方舟子”品牌的貢獻,如果是後者,國家還真的不缺。

把一個博士自我糟蹋成一個廢物,方舟子是個典型。


步武堂

其實,只不過是方舟子在質疑施一公在西湖大學前景規劃的宣傳上說大話罷了。

第一,浙商年會顯然不是嚴肅的科學會議,也不是關於教育的專業會議,所以施的發言顯然帶有明顯的商業性質而非科學性質。這份所謂規劃,更像是用來吸引外部資源的一份西湖大學的創業計劃書。試問這類吸引投資的商業計劃書,又有幾份沒有嘗試去描繪一個看起來無限美好、實際卻難以實現的宏偉藍圖呢?這不是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科學實踐問題,而是招商引資的目標宣傳問題,沒必要字斟句酌來較真。

第二,洛克菲勒大學專注於生物學和生物化學,USNEWS2017上生物和生物化學排名30(排名下降中,2016年是22),國內大學裡在這個專業上目前排名最接近的是北大和清華,分列50和51名(排名上升中,2016年為58和64)。西湖大學的施一公和饒毅如果能把清北的優勢科研資源全部轉移到西湖大學,並且保持上升勢頭,倒不是完全不可能在專業排名上接近洛克菲勒大學。至於師資規模,洛克菲勒有教授75名,其中一小半是美國科學院的院士,屬於小而美的典型,所以也是西湖大學的最理想的模仿目標。要達到這一目標,施一公需要2年內至少再吸引30位院士級別的科學家加盟,每個月平均有一兩位即可。吸引優秀人才時馬太效應很明顯,也就是聰明人不願意跟笨蛋待在一起。雖然西湖大學目前有幾位學閥級別的大腕站臺,但實際對頂級人才的號召力還需要驗證。不過起碼方所謂嚴密的證明現在看來一點都不嚴密,畢竟沒有從邏輯或數字上徹底推翻實現的可能性。

第三,無論西湖大學能否兌現宣傳規劃,探索一種儘量不會被政治閹割的純粹科研機構也是一件好事。最起碼,我相信西湖大學裡永遠也不會設立什麼陰陽五行中醫方向,更沒有必要為了評職稱去做很多沒有意義的無聊事情。

總之,我覺得方舟子的這種質疑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備註:所有無腦傳反轉基因謠言、支持陰陽五行迷信和傳統中醫、同情支持民科偽科的請自覺滾出去,西湖大學不是你們胡攪蠻纏、撒潑罵街的地方,這裡也只歡迎就事論事的理性討論者。北醫六院精神科,慢走不送!


晴月浩新雪

施一公先生對於西湖大學的規劃我沒有看,因為本人很孤陋寡聞。但是他之前的一些視頻,講話我是看過的。看過之後,我覺得施一公先生學術水平可能很高,但是對於一些社會現象,他並沒有說真話,我認為以他的水平和在美國的資歷,很多事情他應該是有自己的見解,但是通過他的講話,我沒看出來。

先生對於將西湖大學五年之內建成世界一流的構想,很鼓舞人心,但是事實上基本上屬於扯淡,根本就不可能。五年之內,西湖大學可能有世界一流的大樓和硬件設備,但是學術水平沒有十年二十年是不可能。而在這十年二十年內,阿里或是其它財團是不是會對西湖大學進行持續的鉅額投資,我是持嚴重的懷疑態度的。這個玩意很燒錢,要考驗一個人的意志力!

當然,我希望中國的學術水平提高,也衷心希望阿里能夠取得更大的成績,為國家民族作出更多的貢獻,也希望施一公先生能夠成功,但是那種話還是別談了,沒有意義!而且通過這個,我對這個存有的疑問更大了!


帝國曆史觀察者

近日,清華大學副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在“未來論壇”年會上發表題為《生命科學認知的極限》的演講,做大師狀要給生命科學發展指一條明路。我們來看看施大師的一些高論。  【施一公:不要說我們對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不清楚,對大腦這樣一個神秘的器官我們也知之甚少,我們基本上可以說什麼都不知道。……我們在用我們的五官,就是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理解這個世界。這個過程是不是客觀的呢,肯定不是客觀的。我們的五官感受世界以後,把信息全部集中到大腦,但是我們不知道大腦是如何工作的,所以在這方面也不能叫客觀。……不管你怎麼做研究,都無法解釋人的意識,這超越了我們能說出和能感知的層面。】  施一公是結構生物學家,如果他要講講蛋白結構測定什麼的我們還可以聽聽,然而他卻要抹殺二三十年來神經科學、認知科學的進展,以為他不知道的神經生物學家也不知道,聽這種妄言,還不如聽神棍吹牛有娛樂價值。難怪我一個研究神經生物學的同學評論說:“我們對神經系統的瞭解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力。感覺他睡得太少,長期缺覺太多,已經到了不知所云的狀態。有點替他的健康狀況擔心。”施大師的健康狀況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施大師忙於當官、當明星、當大師,倒是可以肯定。  【施一公: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著名的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Matthew Fisher就篤信,人的意識、記憶和思維是量子糾纏的,要用量子理論來解釋。那怎麼證明呢?他說我一定要在實物上證明,要尋找量子糾纏的實體。很多科學家找了很長時間,發現神經細胞裡面的微管可以形成量子糾纏,但是微管的時間尺度是10^(-20)秒到10^(-13)秒,遠遠小於人的記憶和意識的形成 時間。但是他通過理論的實踐,以模擬的方式找到了,他正在進行實驗驗證。】  Matthew Fisher是一個理論物理學家,主要是研究量子凝聚態物質理論,以前從來不研究生物學問題,在2015年他心血來潮玩票發了一篇論文《量子認知》(Quantum Cognition: The possibility of processing with nuclear spins in the brains, M.P.A. Fisher, Annals of Physics 362, p. 593-602 (2015)),是他唯一一篇與生物有關的論文(他發表的全部論文記錄在此:http://www.kitp.ucsb.edu/mpaf/publications ),就被施大師當成了寶貝,拿來大談特談。實際上這篇論文的觀點就是施大師該演講的主要內容。為了增加其信譽,施大師楞是給一個理論物理學家加上“實驗物理學家”的頭銜,而且胡說“他正在進行實驗驗證”。實際上Fisher在那篇論文中只是提出了一個假說,以及簡單地提出了驗證或否證該假說的一些可能實驗,可沒有說他自己要去做實驗驗證,更沒有說他正在進行實驗實驗。施一公如果不是沒有仔細看過該論文,就是看了仍然要誇大其詞誤導聽眾。  【施一公:比如把磷和鈣放在一起,也就是磷酸鈣,當磷酸鈣以波斯納分子集群(Posner molecule or cluster)形式存在的時候,它的量子糾纏時間可以長達10^5秒!能把這樣一個極其脆弱的,對聲、光、電、熱都極其敏感的量子糾纏現象的持續時間提高15個數量級,那麼如果再提高5個數量級,就可以達到年的水平,以年為單位來保存量子糾纏現象。那麼依此類推,你們覺不覺得,有一天我們人類會發現量子糾纏也是一個可以進化的現象,它可以保存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也就是說,量子糾纏,它在遠古的時候就存在了,在進化過程中被保存了下來。】  關於磷酸鈣的說法,施大師是從Fisher論文搬來的,但Fisher論文只是從理論上做了估算,而施大師卻把它當成了事實。施大師的創新是說“量子糾纏也是一個可以進化的現象”,這就莫名其妙了。一個東西要能夠進化,至少要有自我複製(遺傳)和變異兩重性,請問量子糾纏要怎麼自我複製和變異?  【施一公:我要問你們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你們相信有第六感官嗎?很多人會說不相信。第二個問題,有沒有可能,兩個人會以未知的方式進行交流?你會說也許,不會像第一個問題那樣肯定地說不信。第三個問題,量子糾纏是否存在於人類的認知世界裡面?存在於大腦裡?我相信聽了我的講座,你會覺得很有可能。第四個問題,量子糾纏是不是適用於地球上的物質呢?你一定會說一定適用,因為我們已經證明了。但其實簡單講,這四個問題是完全一樣的問題,倒推回去就說明一定有第六感官,只是我們無法感受,所以叫“第六感官”。那麼我們人究竟是什麼?我們只不過是由一個細胞走過來的,就是受精卵,所有受精卵在35億年以前,都來自於同一個細胞,同一團物質,一個處於複雜的量子糾纏的體系,就這麼簡單。】  因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玩票寫了一篇論文,提出了一個用量子糾纏解釋大腦認知的假說,就被施大師當成了真理,就認為是一個“已經證明了”的事實,然後就覺得可以解釋人類的認知,甚至連“第六感官”都成了實際存在的現象而且可以解釋,然後我們就成了“一個處於複雜的量子糾纏的體系”,還“就這麼簡單”呢。施大師這是要創建一個“量子糾纏”教嗎?已經有潘建偉這個“量子糾纏”教主在前面等著他了。  一個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測測蛋白晶體結構的包工頭,非要做思想大師狀,就是這個樣子了。


比開光還靈驗的手鍊

這件事情上,支持方舟子!

五年時間把西湖大學建成世界一流大學,根本就是不可能!

世界一流大學,不是幾年就能建成的,而是要經過長年累月地發展,一點一滴地積累。幾年建一所世界一流大學,跟過去的放衛星有什麼區別?

純粹就是說大話!

一點也不嚴謹!

對這樣的人,就要質疑!

越是有影響,有名氣的人,越要去質疑,而不是一味吹捧!


踏浪尋歡

方舟子認為施一公是騙子,是因為施一公稱要在五年內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十五年內辦出世界最好的大學。

方舟子認為這話不現實,不可能做到。世界一流大學,至少有5名諾貝爾獎學者坐陣,而中國全國才兩名。而挖他國人才也不容易,高階學者不容易變動。

哪怕有了大學者,建設也需要時間,學術氛圍也要營造,而且學生成才成家,要若干年後才見效果。大學是需要歲月積澱的,不能一蹴而就。像牛津,清華,都是百年名校。

不管怎樣,施一公也是為國著想,鑑於其國際聲望,也許他真有辦法。哪怕急功冒進,但願望是好的。實施過程希望謹慎一點,紮實一點。

中國創業需激情,也需耐心。兼

願中國教育越來越好。兼


老醒雜評

方舟子這貨又蹦出來了?也不奇怪,這貨跳出指東罵西的,搞出甜頭了。肯定要蹦達的。

特地去跑去看了這篇《施一公是騙子的嚴密證明》。這貨腦子沒病吧,估計是沒多少東西可搞的了,這不是典型的雞蛋裡挑骨頭麼?

就為了質疑西湖大學不會超過西方的大學,就跑來噴。

這貨原文結尾如下:施一公號稱要在一年師資力量超過洛克菲勒大學,這也很可疑。洛克菲勒大學是世界上研究生物醫學領域最好的大學之一,雖然學校規模很小,只有78名教授,但是其中有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8名拉斯克獎獲得者、38名美國科學院院士。難道施一公要花重金聘請6個以上諾貝爾獎獲得者加盟他的大學?挖人畢竟比辦學容易,既然只有一年的時間,對此我們倒是可以拭目以待。

有毛病不,那是人家的目標好不好。提個目標也來噴也是夠夠的。西湖大學的目標,刺痛了你的主子了麼?

這搞笑吧?目標是怎麼回事不需要解釋吧。難不成把目標定的三年超過幼兒園,五年超過小學。

把目光放在頂尖大學有什麼錯,有了目標才有方向,超不過,能達成大半也是好的。

再說了這貨老是神話什麼西方的體系,什麼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獲得者也要看他們的研究方向吧,如果是人文體系的就不要提,包括經濟學的,那玩意沒什麼用。

就算他們以前厲害又怎樣,就不能有後來者啊。


源頭的風景

施一公是了不起的世界頂級科學家!我一直在關注他的發展和科學研究。有一丁點兒良知的人都支持他和他的事業!

方舟子之所以發表《施一公是騙子的嚴密證明》,是因為他抓住了施一公在西湖大學講的“要用五年時間把西湖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方認為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施一公是一個有偉大夢想的人,是一個為實現偉大夢想而腳踏實地、勤奮鑽研、忘我奮鬥的人。“用五年時間把西湖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是施一公的偉大夢想!中國的絕大多數科學家、教育學家都有類似的偉大夢想。他們都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開拓者、實幹家、頂樑柱!五年時間可能不夠,但有這樣為偉大夢想去奮鬥、去拼搏的人,就非常值得我們所有的中國人自豪、驕傲和尊敬!

事實上,方舟子一直在寫自傳,用自己的語言和行動編導和上演《方舟子是騙子的嚴密證明》,把自己丑陋惡毒的言行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大道人家

方舟子要打假,就要首先把自己老婆作假的事情先打了再說!自己老婆作假不去打,反而到處打別人,你覺得你是真打假嗎? 打鐵先得自身硬,打假先得自身清,請問方舟子,你自己清嗎?你的專業是什麼?_?你自己的專業混的如何?自己的專業混不下去了,就到處找出名的地方,也想成為一名網紅,於是就左瞅瞅,右看看,結果看到了王海,看到了這個市場的巨大,你王海什麼水平,我什麼水平,你王海能做,我能做的更好,好歹咱也是博士出身,就覺得這是一個揚名立萬的好機會,於是就撲騰撲騰進來了,進來了怎麼辦,你王海只能打打假貨什麼的,進度太慢,水平太低,我就從名人出手,那是人人皆知啊,於是就精心挑選了幾個對象,一炮而紅,紅了之後怎麼辦呢,就開始想辦法披上打假鬥士的名號,開始了自己的掙大錢之旅,想辦法與各類做空人士和不懷好意的對中國有異見的各類勢力接觸,接受他們的資金,充當它們的先鋒,後來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就不多說了,大家心裡也都有一杆秤的,好壞自有評論,😂


FF210

施一公的規劃,在中國肯定很難。

當然,施一公是一個不按中國傳統出牌,又有點冒險精神的學者,突破常理的成功往往由突破常規的人創造。

施一公是保送清華的學霸,留學歸來的傑出學者,清華大學副校長,腦袋瓜子肯定不是有坑,拿自己前半生積累的所有威望去賭一個不靠譜的事情,常人都知道沒有必要,何況學霸?你說方🐶能幹出這麼不靠譜的事情,我信,因為方🐶本來就是靠拼命博眼球的垃圾。

另外,施一公是中國拉攏留學精英的旗艦,如果施一公脆敗,則證明中國的科研環境實在太糟糕,以後還有留學學者願意回來嗎?所以西湖大學這件事情一定是得到高層的鼎力支持的,各大企業如阿里,騰訊能不借此機會向政府表功?

方🐶拿著美國綠卡,幹著黑中國精英的事情,竟然還能經常出來咬人,難道就沒有機構出來管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