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人有了信仰會怎樣?

蒋勋:人有了信仰会怎样?

蒋勋:人有了信仰会怎样?

生命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其自然的發展現象,人類有很多智慧就是從自然現象中學習到的,假設一百萬年前、幾十萬年前的人類,蹲在地上觀看一顆種子的發芽、開花到結果,或是發現季節的轉移,仰觀天上星辰,看到幾點鐘時星座會在哪一個方位,其實都是在學習大自然中的秩序,這種秩序的學習在人類文明歷史中,非常漫長,也非常珍貴。

比如我們走到臺北近郊汐止,就會發現當初的人如何去發現基隆河的潮汐到這裡是停止的,很多地名和觀念都是從大自然的觀察中建立起來的“信仰”。

蒋勋:人有了信仰会怎样?

當他有這種信仰時,他就是生活在秩序中,會有一種安定感,他知道這棵植物枯萎了,但在下一個季節會再發芽,他發現了秩序,在植物枯萎時他就不會絕望、不會幻滅,他知道來年春天植物會再發芽。知道這個秩序、智慧的人,和不知道的人,他們的生命態度是不—樣的。

我們常常說,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也是從大自然中學習到的智慧,這種智慧也會變成我們的信仰。

信仰最有價值的力量就是實踐,在佛教經典中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深”這兩個字就是強調實踐。單單成為一種知識沒有意義,反而會成為沉重的包袱,甚至是一種“知障”,因為有知識就會賣弄,會被知識牽絆,反而一個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生活在土地當中,很自然地就會有信仰,會認為“我知道的,我就要去做”。

我一直很喜歡“行深”這兩個字,尤其是把“深”字加進去,就是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不斷地檢討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有時候做了,但可能做不夠,就是行不深。

信仰本身具有非常強的實踐力量,哪怕是一種非常簡單的信仰

。譬如說我觀察父親,在他青少年時期就培養九點鐘上床、五點鐘起來的規律,這看起來好像是很簡單的知識,可是當他到八十幾歲還這麼做時,就是一種信仰。不管在什麼樣的狀況下,他都覺得這是他必須遵守的信仰,讓我很佩服,這就是“行深”。

這裡面沒有知識上的大道理,難就難在實踐,但對父親而言,他覺得不難了,因為根本已經變成一種信仰,如果說他每天還要“努力”去做到這件事,就表示尚有一些勉強,可是他是很自然地做到了I時間到了,他就覺得應該去睡覺,早上天一亮,鳥一叫,他就覺得該起床。

他的生活好像跟自然的季節、日出日落之間,有了一個對話的關係。這種信仰是令現在的我很著迷的,它是完全順應自然的,健康的,不難做到,也不會走到歧途的。

在一個“不對”的生活裡,信仰很容易走向歧途。不對,可能是指違反自然法則,曾如太急著吃這隻雞,太急著要吃到某種蔬果。如何在生活中找回信仰,並把信仰導迴心靈的本質,是現代社會當務之急。

我們會發現,這個社會有許多人渴望信仰,說明了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人想要對生命狀態中的無助,脆弱有更多的認識,這部分是我們絕對要尊重的。如果不能尊重這個部分,我會有一種心痛的感覺。

蒋勋:人有了信仰会怎样?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處於這種脆弱的狀態中;試想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你浮沉於無邊際的海洋中,從你眼前漂過的任何一根小草,你都會想去抓它的——那麼當我們打開報紙,看到那麼多人無助地尋找著信仰時,我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我們的媒體要去嘲笑這些人,或是批判這些人?

當然,我們希望這些無助的人,能真正找到讓自己生長出力量的信仰,但是,因為他無助,所以急切,因為急切,所以亂抓,而使得原本他擁有的某些健康的信仰,扭曲到另一個方向去。

*作者:蔣勳,臺灣作家、畫家、詩人、美學家,本文由勳衣草美學社整理編輯,僅供交流學習所用,不作商用!版權歸蔣勳所有,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文中所用配圖都已購買版權,未經同意直接引用會有侵權的風險。謝謝!^_^

蒋勋:人有了信仰会怎样?

蔣勳老師獨家授權蜻蜓FM平臺,為勳衣草朋友們特別推出“美學合輯”,包括《細說紅樓夢》《中國文學之美》《孤獨六講》《生活之美》《身體之美》《美的覺醒》《細說王羲之》《說梵谷》等經典作品。購買成功後,大家可永久收聽。

蔣勳老師用質感聲音,帶你一起發現文學之美,生活之美。願你在喧囂時代,與偉大的靈魂在書中相遇,找回最純粹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