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长生,小便清,这些方法需记牢

要长生,小便清,这些方法需记牢

小便是排除水液代谢后糟粕的主要途径,与肺、肾、膀胱等脏腑的关系极为密切。小便通利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功能活动,所以古人十分重视小便卫生。苏东坡在《养生杂记》中说:“要长生,小便清。”

注意饮食调摄

《老老恒言•便器》中指出:“或问通调之道如何?遇谓食少化速,则清浊易分,一也;薄滋味,无黏腻,则渗泄不滞,二也;食久然后饮,胃空虚则水不归脾,气达膀胱,三也;且饮待渴,乘微燥以清化源,则水以济火,下输倍捷,四也。”

可见,饮与食要调摄适当,不暴食暴饮、少油腻、食久后饮等,对于通利小便,保持小便清利、保护肾功能很有好处。

及时排小便

小便宜及时排出,而不要强忍不解,否则会损伤肾与膀胱之气,引起病变。

《老老恒言•便器》亦指出:“欲溺即溺,不可忍。”久忍小便可发生足膝作冷,甚至可成五淋之证,使排尿时淋漓不尽或尿时疼痛。

古人认为小便时不要强力屏气下行,如果过度屏气用力,可损伤肾气发生足膝作冷、癃闭等病症。现代医学认为,经常憋尿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憋尿会造成膀胱过度膨胀充盈,引起下腹胀痛不适。若经常有意识地憋尿,膀胱逼尿肌张力减弱,会导致排尿困难,引发尿潴留;如小便经常不及时排出,会造成膀胱括约肌松弛,出现功能失调,特别是中老年人极易导致尿失禁;经常憋尿还会使尿中有害的物质刺激膀胱黏膜上皮细胞,诱发膀胱癌。若尿中细菌上行,会引发尿道感染及肾盂肾炎等病。另外,还可能因膀胱膨胀挤压直肠,引起便秘和女性子宫后屈而影响经血排出,甚至影响生育。所以,排尿要顺其自然,强忍不尿或者努力强排,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养生家认为,饱时肾气充足,可以随意站立而解,饥饿时体力相对衰减,应采取蹲式排尿。《老老恒言•便器》指出:“饱则立小便,饥则坐小便。”因为“饱欲其通利,饥欲其收摄也”。年老之人,还有久病卧床、身体虚弱的人,最好也坐马桶排尿,以免排尿时腹压突然降低,外周血管快速舒张,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导致晕厥。

古人又指出,夜间者小便时要仰面睁目,不要闭目惺惺,否则易发生晕厥。现代医学中有一种“排尿性晕厥”,即在排尿时由于血管舒张和收缩障碍,造成大脑一时性供血不足而致的突然晕倒。其诱发原因很多,但与排尿时过度用力,以及体位的突然改变是有关系的。

提肛振腹促排尿

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疼痛、滴沥等是中老年人常见症状,西医归结为前列腺增生,严重时造成尿潴留,必须机械导尿才能解决痛苦。中医认为,上述症状与肾虚阴阳失衡、开合失调有关,通过健肾调补阴阳,可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长期练习可有效改善症状。

提肛方法:

每天临睡前以及清晨起床前,躺在床上,意念集中于小腹部,随着呼吸,会阴部一提一放,一紧一松20次。采用顺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力收腹上提会阴,吸气时随着腹部突出放松会阴,然后立即排尿。

振腹方法:

先用食指、中指按摩肚脐下1.5寸(气海穴)、3寸(关元穴)、4寸(中极穴)三部各1分钟,然后用手掌斜擦两侧腹部10~20次,接着用手掌横擦骶尾部(肛门向上一掌宽处),均以热为度。最后,单掌按在肚脐与耻骨联合处按压并上下振颤,逐渐加压增加振颤幅度。有尿意后必须立即排尿。


要长生,小便清,这些方法需记牢

要长生,小便清,这些方法需记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2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