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刑科所的“技术宅”们(二)

走进刑科所的“技术宅”们(二)

要说娄底市公安局最神秘的地方是哪?刑科所必然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由一间间各具功能的实验室,由一套套高大上的科研设备,共同构成了一个静默的战场。

在这里,痕迹、法医、DNA、理化、电子物证、声像、文检、技管等八个专业犹如八只触手,可以触及各类大案要案的侦破。

在这里,也许是一枚小小的指纹,也许是一滴不起眼的血迹,却能让悬案揭开面纱,让逝者得以安息。

在这里,有一群可爱的“技术宅”们,他们让指纹说话、让DNA说话、让物证说话,令犯罪嫌疑人无处遁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群“技术宅”们,了解这群幕后英雄的故事。

走进刑科所的“技术宅”们(二)

李敏:“DNA双螺旋”宅女

清秀的五官,纤细的身材,一头乌黑的秀发,再加上开朗的笑容,这就是李敏,一名从江西来到娄底,又成为娄底媳妇的90后女孩。

DNA,脱氧核糖核酸,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好吧,解释这样一个专业词语似乎不简单,DNA其实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张“名片”。

一名开朗的90后女孩和一门稍显晦涩的生物学,却在市公安局刑科所这里结下了缘,并依靠DNA检测揭开了众多谜团。

“爸爸妈妈,我回来了!”今年5月31日,新化县孟公镇吉隆村村民陆益新、陈雪金夫妇与失踪26年的儿子挥泪相拥,感动了现场所有人,这一幕成为了我市今年打拐工作成绩的缩影,幕后的英雄之一正是李敏与同事们。

1993年在江西出生的李敏在大学所学的专业令人咂舌——法医学。是的,正是要与各种尸体打交道的专业,记者采访时也被吓了一跳。当问起她是否害怕,李敏却笑着说只顾着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了。

2015年,李敏通过湖南省引进专业人才计划被吸引至娄底市公安局刑科所,她在这儿工作近两年间已接触过两三百个案件,如今说起恶性案件中的尸体检验也能面不改色。

2017年以来,李敏接手打拐工作,专门受理对打拐样本DNA的检测和比对,其中有来历不明、流浪乞讨的儿童和失踪儿童父母,还有一些救助站、福利院的“三无”老人、孤残儿童、弃婴等,共受理327份样本。陆益新、陈雪金夫妇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正是通过DNA检测品尝到了亲人团聚的喜悦。

“比对一份样本要多久的时间?”记者问到。

“DNA检测分为提取、扩增、电泳分离、分析对比四个步骤。血液、烟蒂槟榔渣、大小便、爆炸碎肉、腐尸、人骨等等都是我们的检测对象。工作的难度主要体现在提取环节,比如就从最简单的一份血液里提取检测DNA,至少都要5个多小时,有些样本还不一定能提取出有效的DNA。例如有一次检测遗留在车后备箱上的新鲜血迹,却怎么也提取不出DNA,原来凶手把死者尸体装入行李箱,尸体鲜血渗出却被行李箱网层把白细胞一层层过滤后,所以才难以提取出有效DNA。”李敏谈起工作来就成了一名标准的“技术宅女”,她的专业解释也让记者一下颠覆了脑海里早被影视剧填满的内容,第一次了解到DNA检测也是一个辛苦活。

“这里是恒温恒湿的实验室,建设规格在全省都属于一流。”李敏带着记者走进了神秘的DNA检测实验室,亲身体会了“技术宅”们的工作环境。

一套不起眼的设备就价值百万元,一份不起眼的样本也许牵出的是惊天大案,通过李敏的讲述,记者才知道通过这间“精贵”的实验室,破获了许多我们曾经为之震惊的大案。

2014年大年初一,发生在娄底市娄星区的2012年“11.16”与2013年“12.15”两起持枪抢劫金店案件告破,而这个案件的成功侦破离不开案发现场的一滴血,通过这滴血的DNA才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2014年,涟钢大市场一居民楼内发生一起命案,一名女性在家中被害,一时众说纷纭,而现场也并未留下明显的线索。同样是通过现场一份宣传单上的一滴血,成功提取到了犯罪嫌疑人的DNA,最终破获了该案。

今年,在涟钢奶牛山小区发生一起惨剧,妻子被杀害在家里,丈夫坠楼死亡,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通过在杀人凶器上成功提起到丈夫的DNA,最终还原了丈夫情绪激动之下杀害妻子而后跳楼自杀的过程,平息了周围群众和网络上的种种揣测。

……

随着李敏的讲述,记者再次回想起了那一起起大案在当时引起的轰动,更没想到原来案件侦破的背后还有一群“技术宅”在默默付出。

“每个星期有10到12起案子,DNA技术室每人一年大概有100多起案子,有命案,然而更多的则是入室盗窃等案件。送来检测的样本也是五花八门,甚至有送过来大便纸,虽然恶心,但也必须进行检测,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李敏笑着告诉记者,在这笑容的背后也许有一份辛酸,更多的则是对于能够为破案提供重要线索的一份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