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余程萬方先覺同爲敗軍之將,蔣介石的態度卻大相逕庭

餘程萬和方先覺,兩個都是國軍的高級將領,兩人一個守長沙,一個守衡陽,不幸的是他們都城破戰敗了,最終餘程萬孤身出城尋找援兵,而方先覺選擇率領殘兵向日軍投降,但是尋找救兵的最終被送上軍事法庭,險遭槍斃,投降的回來之後反而被宣傳成英雄,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為何餘程萬方先覺同為敗軍之將,蔣介石的態度卻大相徑庭

首先,從個人行為來看,餘程萬帶領五十七師喋血常德,其抗日的貢獻是要肯定的。但是蔣介石對他有兩點極為不滿。

其一是不夠沉穩,在日軍圍城期間曾一日數電乞求援助,雖然在戰場上,孤城被圍,絕望求援是人之常情,但是一個軍事主官如此慌亂實屬不該。這也導致日軍從截獲的電報上了解到守軍的心理狀態和守備情況,原本日軍早要撤退,輜重火炮已經撤過北岸,但在截獲電報後又堅定了進攻的決心。

其二是沒有與部下死守常德,而是帶領少數高級軍官出城尋找援軍。這裡摘錄一段蔣介石的演講:

你看師長為了他個人的生命,不顧他所遺留的幾百幾千的呻吟待救的部下,我認為這是最不道德的一個軍官!須知我們作將領的人,固然要對上官負責,而尤其要對部下負責。現在我們城內還有這許多傷兵,而我們高級將領單獨的悄悄的溜了,試問你以後尚有何面目再見你們的部下?人格墮落到這種地步,怎樣能再獲得部下的信仰?

蔣介石明白,若是對這種棄部下而逃的行為放任自流,之後不會再有人願意死守孤城,為了殺雞儆猴,必須拿餘程萬開刀,因此餘程萬被送上軍事法庭也就是必然了。

為何餘程萬方先覺同為敗軍之將,蔣介石的態度卻大相徑庭

而方先覺不同,第十軍以孤軍對抗日軍四個師團的圍攻,堅持達47天之久,軍委會戰前的命令只須守住衡陽10天至15天,某種意義上來講,方先覺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衡陽的陷落,不是他的過錯。最後在糧彈兩缺的情況下,為了保全九千傷兵和十幾萬百姓的性命不得不向日軍投降,這與餘程萬棄傷兵逃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為了保全他人不顧自身名譽的行為,于軍於民,褒獎方先覺,將他宣傳成英雄都是必要的。

而從整個戰局來看,常德保衛戰前期的外圍作戰是很失敗的,從石門之戰到慈利之戰,中國軍隊不是損失慘重就是全軍覆沒,而日軍一路高歌猛進直抵常德。中國唯一扭轉戰局的方法就是秉持天爐戰法,五十七師死守待援。並且由於常德保衛戰的時間是1943年10月到11月,恰逢蔣介石在開羅與羅斯福,丘吉爾會晤,蔣介石希望餘程萬能打個漂亮仗為接下來的會談增加些資本,為此蔣介石還親自打電話給第六戰區並由第六戰區轉令餘程萬“此次守衛常德,與史太林格勒之保衛戰價值相等,實為國家、民族之光榮,務必苦撐到底”。奈何餘程萬這一棄守,日軍趾高氣揚地佔領常德後,還能全身而退,整個戰事失敗不說,更是給了英美兩國一種“中國不願出力,希望全靠靠英美幫助”的印象。顏面盡失的蔣介石自然是大發雷霆,著重治餘程萬的過錯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何餘程萬方先覺同為敗軍之將,蔣介石的態度卻大相徑庭

再說衡陽保衛戰,雖然最終城破,但是給日軍造成了三倍的殺傷,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自此之前,日軍從未遭過如此堅決的抵抗,如此慘重的損失。因為戰後補充的拖延,日軍挺進貴州的時間推遲了整整三個月。方先覺以一軍之力大大延緩了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戰役的步伐進程,同時為美軍的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行動吸引了注意力,並最終導致了東條內閣的垮臺。除此之外,這樣一場保衛戰也為在苦苦支撐的中國打入了一針強心劑,讓1944年低迷渙散的民心重新高昂起來。最重要的是為中國爭得了極高的國際聲譽,衡陽保衛戰也被稱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有如此多的好影響,蔣介石又怎會追究方先覺的投降呢。

為何餘程萬方先覺同為敗軍之將,蔣介石的態度卻大相徑庭

總而言之,餘程萬和方先覺都為抗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蔣介石的不同態度,都是受當時政治軍事時局的影響,而非兩人一定有對錯之分。

【我是冷月抱寒江,喜歡文章的朋友別忘記右上角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