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消费,信用卡消费,账单分期,年轻人这样的生活有错吗?

常常我们的购物车堆满了东西,付款时却发现余额不足;

手机突然坏掉,或者临时需要给长辈买礼物,手上却没有余钱。

直到“贴心”的花呗、借呗和各类白条出现,用账单分期 “解救”我们的尴尬。

超前消费,信用卡消费,账单分期,年轻人这样的生活有错吗?

1.一入分期深似海 其实因人而异

到现在,账单分期的先行者花呗推出已经有3年多了,是支付宝里面的信用消费工具。

据蚂蚁金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花呗的用户中年轻人占比很高,尤其是90后,每 3个 90 后中,就有 1 个正在使用花呗。

“我室友就是靠花呗活着的,我前几天刚借了他一千块钱交住宿费。”一个公司新来的同事这么说。

账单分期淡化了消费的金钱观点,并且没有像信用卡那么高的申请限制,比起小时候亲眼看到一张张钞票,由粉变绿变橙的紧张感,现在就是躺在信用账单里的数字。

甚至于账单分期的额度,容易让我误以为我手里有个好几千,评估了下个月我是否还得起后,当下花个千儿八百,也就是手指点击两下。

然而,事实上,像花呗、借呗、各类白条等涉及到分期的消费贷款产品,真实利息还是不容忽视的。

超前消费,信用卡消费,账单分期,年轻人这样的生活有错吗?

2.告诉你,利息有这么多:

这里有一个公式可以告诉你,花呗和各类白条的真实利息:年利率=(月费率×n×24)/(n+1),其中n代表借款(或分期)几个月。

以【白条】为例:

白条借款,是用月费率来计息的。“费率”,表明你每个月要还的钱是固定的,每个月需要还的手续费也是不变的。

当下,白条的月费率大概为0.5%—1.2%(月),这个费率区间,是你在平台系统的信用评估而得出,因人而异。

如果以最低0.5%为例,按照上面的公式来将其转化成利率。

借3个月的话,实际年利率是9%;借12个月的话,同样计算方式,实际年利率是11.07%;

花呗这样的分期和白条一样是以费率的形式,适用公式的前半部分,以公布的费率计算:年利率=分期手续费率*24/(分期数+1):

借3个月,实际年利率是15%;借12个月,实际年利率是16.2%。

现在市面上的以电商为基础的消费金融产品,不仅有按利率收取利息的形式,还有按月管理费的形式。

具体的情况,也要具体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用“费率”来计息时,同一费率下,你借钱的时间越长,实际利率会越高。

但是,以目前的庞大的用户群体来看,这丝毫没有影响年轻人超前消费的欲望。

超前消费,信用卡消费,账单分期,年轻人这样的生活有错吗?

3.超前消费,到底好不好?

超前消费是人心的博弈。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条这样的新闻——超过62%的美国人,账户存款不足1000美元。

这样看起来,我们比美国人有钱多了,但从实际的生活品质上看,却不大相同。

美国人超前消费,中国人留钱防老。

对于提前消费,有部分人持保守态度,认为几万几千,对于月薪不高的年轻人来说,是增加生活压力;

还有人觉得,应该鼓励超前消费,如果一个人从年轻时就畏畏缩缩,还能怎么过好这一生?

王小波曾在《黄金时代》中写到:“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超前消费,信用卡消费,账单分期,年轻人这样的生活有错吗?

每个年轻人都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虽然提前消费,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找到。

但是用现有的支点,去体验更加丰富的人生,应该是年轻的时候该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