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习近平学习讲好中国故事

跟着习近平学习讲好中国故事

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跟着习近平学习讲好中国故事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各类外事活动中,不论是会谈、交流还是撰文、演讲,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讲好中国故事”。梳理习近平的演讲,可以发现,他着重讲好中国道路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等。今天,我们以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为例,来领会习近平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魅力。

跟着习近平学习讲好中国故事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跟着习近平学习讲好中国故事

1

跟着习近平学习讲好中国故事

△2018年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8年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中国山东青岛举行。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用这句话欢迎远道而来的各方贵宾,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孔子的故乡山东喜迎远方的朋友,我们在这里共商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大计,具有特殊意义。他还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来激励大家,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为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我们必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

2

跟着习近平学习讲好中国故事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

2017年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开场便引用《兰亭集序》中的名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描述会议盛况,欢迎各国来宾。会上,习近平道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伟业非一日之功”,用中国、阿拉伯、欧洲的谚语名句强调同一个道理,即“一带一路”建设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

3

跟着习近平学习讲好中国故事

△2016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秘鲁国会发表题为《同舟共济、扬帆远航,共创中拉关系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

2016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秘鲁国会发表演讲时引用了唐代诗人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中的名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表明两国虽地理位置距离遥远,但是国家关系仍可以像邻居一样亲密。

4

跟着习近平学习讲好中国故事

△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

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时,引用“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这句两千多年前管子的话来讲述此行的重要意义。随后,他又道出孟子的“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进一步阐释中国对中东政策的坚持和立场,言简意赅,鞭辟入里。习近平在演讲还时指出,“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各成体系、各具特色,但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和共同追求,都重视中道平和、忠恕宽容、自我约束等价值观念。”这样的演说,在寻找文化的相似点、文明的共通点的基础上,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之于现代世界的借鉴意义。

5

跟着习近平学习讲好中国故事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演讲。

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习近平说:“今年7月,几名新加坡‘90后’大学生参加了201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他们来到中国西北,用镜头记录现代中国,通过秦腔、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等元素了解和传递中华文化。” 这些故事,既能展示中华文化,又能拉近与听众距离。

6

跟着习近平学习讲好中国故事

△2015年10月20日,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

2015年10月20日,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指出,“英国是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在中国,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几千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这样的演说,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治国哲学的同时,帮助国际社会理解当代中国价值体系和道路选择。

7

2015年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强调“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表达了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的深刻思想。

8

跟着习近平学习讲好中国故事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讲到,“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这样的演说,既展示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也表达了中国人思考做事的逻辑原理。

习近平亲自讲述中国故事,用形象生动的细节、深入浅出的表达,把中国故事讲得激荡人心,把中国道路讲得引人入胜,凸显了中国领导人的亲和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这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了典范。

立足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新形势下,担当职责使命、锤炼能力本领,宣传思想战线定能让中国故事精彩讲述、让中国形象深入人心,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