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好農莊?這個評判標準可能最合理!

現實中,我們時常會去評判某家農莊“好不好”。

不過這個問題,很難有統一答案。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維度分析,往往會有不同的結論。

傳統概念裡,客流量、營業額、內容豐富度、建築、景觀等等,甚至佔地面積,都是評判一個農莊的重要因素。

這個評價有沒有道理?的確有!但又都經不起推敲。

有的農莊建設很漂亮、景觀打造也很好,但是客流量不行。沒有客流的農莊,無論如何不能算成功的項目。

有的農莊佔據天時地利,客流量很大,但是消費黏性差,幾乎沒有回頭客。按照傳統商業邏輯,這也算不上一個好農莊。

啥是好農莊?這個評判標準可能最合理!

那麼什麼才是一家好農莊的標準?

我們認為可以有一條較為通用的原則:能夠賣得出去!莊主隨時想轉手變現,隨時都有人願意接。

就像評價一位“女孩”,即便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如果出嫁時候,大家唯恐躲之不及,那就無論如何不能用“好”來形容。

什麼樣的農莊賣不出去?

按照一般邏輯,生意好的農莊接過來就能夠賺錢,或者是“底子好”的園子稍加改造就能夠盈利,肯定好賣。

但是,有很多營業狀況不錯,或者建設不錯的莊園,未必能得到投資人或收購人的垂青。比如這六類:

1、財務管理混亂的農莊

財務管理混亂,一方面是指財務不規範,一本“糊塗賬”;另一方面也指整個農莊或者部分項目的產權以及對外賬務上,存在糾葛爭議或“三角債”。

不論企業是否想融資乃至上市,規範明晰的財務都是最最基礎的工作。

2、缺乏商業模式的農莊

不少農莊客流相當不錯,盈利也很可觀,但是在專業投資人士看來,幾乎沒有太大投資價值。

因為不管是投資還是收購,大家都更看重項目的可持續性和未來潛力。

某些農莊看似現在生意紅火,但更多是憑一些迎合當下消費的休閒娛樂項目,並沒有高屋建瓴的商業模式。這些看似紅火項目不僅沒有太大的成長空間,還會隨著周邊業態的升級而曇花一現。

啥是好農莊?這個評判標準可能最合理!

3、建立在違規基礎上的農莊

前段時間,被譽為“成都最美后花園”的秀麗東方莊園被拆除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一個投入6個億,年遊客上百萬的莊園幾乎一夜間從天堂到地獄。

這也給我們提了醒:一切建立在非“合規”基礎上的東西,依靠打擦邊球謀求生存的項目,看似繁花似錦,實則都是空中樓閣。

4、市場化營收不足的莊園

一些莊主憑藉強勢的社會資源,確實能夠給莊園帶來鉅額補貼、龐大客流和可觀收入。不過這種旁人豔羨的非市場化操作,同樣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不確定,也就難以給後來者信心。

雖然莊園離不開各種政策支持,但唯有市場化才是檢驗莊園生命力的唯一標準。

5、沒有團隊的莊園

傳統景區的核心競爭力是自然和人文資源,莊園的核心競爭力則是內容打造和運營。

自然和人文資源靠老天和祖宗賞飯吃,內容打造和運營就是靠人來操作。也就是說,莊園的核心競爭力其實是團隊,是有內容運營能力的團隊。

啥是好農莊?這個評判標準可能最合理!

不少莊園憑藉區位和自然資源因素,在旺季的確能夠吸引不少客源。不過缺乏內容運營能力,這些“先天優勢”不僅無法避免淡季客流少、客單價低、粘性差等尬症,還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步平淡直至泯然眾人。

讓投資人去收購一個沒有成熟團隊的莊園,無異於“買櫝還珠”。

6、個人情懷過濃的莊園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一些莊主情懷心頗濃,整個莊園完全按照個人愛好而建。這些項目的共同優勢是:注重景觀、講究細節、營造溫度、傳遞個性。

但缺點也很明顯:缺乏商業化可變現的內容,沒有引爆點,忽視產業支撐,運營團隊薄弱。這種項目在創始莊主看來比兒子還可愛,但在其他莊主和消費者視角中,完全冷漠不帶感。

投資或收購一個這樣的項目,很多時候還不如“一張白紙更好畫畫”。

啥是好農莊?這個評判標準可能最合理!

為什麼說能轉手的莊園才是好莊園?因為作為一個經營體,能轉手,不僅是得到消費市場的認可,更是得到對未來趨勢格外看重的資本的認可。

雖說這個結論稍顯武斷和不嚴謹,但在評判莊園的眾多因素中,仍不失為最公正和有指導意義的標杆。

退一步說:一家能夠隨時轉手的農莊不一定是好農莊,但沒人願意接手的農莊,一定不是好農莊。

能轉手是好莊園,不轉手是好莊主

一個能夠隨時轉手的莊園,是一個好莊園。不過,能夠讓莊園隨時出手,但又不出手的莊主,更是一位好莊主。

就像一位真正的武林宗師,能夠殺人於百步之外,但從不以此為榮,更不輕易出手。

這關乎情懷、關乎戰略、關乎格局,更關乎境界與信仰。

作者:牛十力(參見莊主·休閒莊園頂層設計研究院/首席策略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