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最難得到稱號是狀元?這個稱號1300年總共只有14個人獲得

科舉是古代挑選人才的主要方式,也是天下讀書人為官的必經之路。有點類似於我們今天的高考,但是難度比高考要大多了。科舉從隋唐開始舉辦,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結束,前後經歷了1300多年。唐宋時期的科舉錄取名額非常的少,一科下來往往只錄取幾十個人,科舉真正發揚光大要到明朝時期。​

古代科舉最難得到稱號是狀元?這個稱號1300年總共只有14個人獲得

明朝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分別是鄉試、會試、殿試。

鄉試可不是指鄉里的考試,而是省一級的考試。三年舉辦一次,一般在每年的八月,考題由省裡面統一出。在這個考試中能過關的人就叫做舉人。可不能小看舉人,舉人是有做官的資格的,但是有資格不代表一點會當。這跟我們呢今天的大學畢業後不包分配有點類似。

古代科舉最難得到稱號是狀元?這個稱號1300年總共只有14個人獲得

鄉試中的第一名叫做解元,是三元中的第一元。

成為了舉人以後就有了參加會試的資格了,會試就是全國性質的考試了,你的對手都是來自各省的精英。最終能勝出的只有三百人而已。這三百人統稱“貢生”。

古代科舉最難得到稱號是狀元?這個稱號1300年總共只有14個人獲得

這場考試的舉辦地是在貢院,歷史上最有名且規模最大的貢院就要屬江南貢院。其巔峰時期光考試號舍就有2萬多間,也就是說可以同時容納2萬多人參加考試,由此可見其規模的巨大。

會試的第一名叫做會元,是三元里的第二元。

通過會試之後的這些人將會面臨最後一道考驗,也就是殿試。這一關他們面臨的考官是這個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皇帝,皇帝會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最後的選拔。最終皇帝和大臣會根據考生的表現,劃分出三個檔次,共三甲:一甲只有三個人,叫做進士及第,這三個人分別是狀元、榜樣、探花,這我想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二甲若干人,叫做賜進士出身;三甲也是若干人,叫做賜同進士出身。

古代科舉最難得到稱號是狀元?這個稱號1300年總共只有14個人獲得

殿試中的第一名就是狀元,是三元中的第三元。

連中三元說的明白點就是在鄉試中解元,會試中會元,殿試中狀元,只有這三個稱號都在一身才可以。這難度可想而知有多大,這就不僅僅要求你的學問好,你還是反應快,而且還得長得帥。因此能得到這一稱號還是要有一定的運氣在其中的。歷史上能真正做到連中三元的人並不多,從隋朝開始科舉,能獲得這個榮譽的只有十四個人,唐朝兩人,宋朝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二人,清二人。

古代科舉最難得到稱號是狀元?這個稱號1300年總共只有14個人獲得

古代能中一個狀元都是一個光宗耀祖的事情,更何況是連中三元這種祖墳冒青煙才能得到的稱號。這些人能在這麼高難度的考試中脫穎而出獲得這樣名留青史的稱號,都能夠說明他們是那個時代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